返回第四十九章 一波三折(1 / 1)轰轰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弘治性格缺陷太明显了,不能独掌乾坤,不能圣心独断,满仓儿案时,证据确凿,却是因为舆情压力过大,他不得不屈服。眼下,又重蹈覆辙。

这令李东阳很是无奈,为程敏政争取,道:“陛下,鬻题案子虚乌有,铁证如山,当依大明律处置,傅瀚下狱,程敏政出狱。”

谢迁附和,道:“陛下,臣附议。”

刘健也是赞同:“陛下,臣附议。”

三大阁员的份量不轻,弘治有些犹豫,看着徐溥,道:“首辅,你以为呢?”

李东阳瞄了一眼徐溥,预感到不妙,你问这个老好人,还不是和稀泥?

果然,徐溥摸着雪白的胡须,道:“陛下,臣以为此案铁证如山,依大明律处置是应当的。不过,学子叩阙,舆情汹汹,不能不虑。”

弘治深表赞同,还是徐溥这个首辅深得朕心,重重颔首,道:“首溥老成持重,所言甚当,此事容朕再想想。”

你这一考虑,又得好长时间吧?李东阳很不甘心,却是无可奈何。

就在这时,苏黎倪岳这些大臣赶到,弘治召他们进来,群臣向弘治见礼,弘治赐座,苏黎他们谢过弘治,坐了下来。

弘治看着苏黎他们,问道:“各位爱卿来见朕,不知有何要事?”

苏黎站起身,向弘治行礼,道:“陛下,臣听闻鬻题案已经审结,可真?”

弘治微微颔首,道:“洪钟从事狱讼多年,经验丰富,鬻题案他短短时日就审结,朕心甚慰。”

苏黎问道:“不知陛下如何处置?”

弘治是个好人,自然是有问必答,道:“此案证据确凿,可以说是铁证如山,朕本应按律处置,傅瀚下狱,程敏政出狱,然学子叩阙,群情汹汹,朕不得不虑,如何处置,容朕多加思虑再说。”

群臣听闻此言,无奈的摇头,你什么时间才能独掌乾坤,不受外物干扰呢?

苏黎再度行礼,道:“陛下所虑固然有理,然容臣放肆一回,律法与舆情谁大呢?依臣看,当然是律法为大。既然铁证如山,当然要依律处置,至于舆情,陛下大可不必顾虑。”

此言极是有理,群臣很是赞成。

但是弘治摇头,道:“苏卿之言固然有理,然舆情不能不重视,更不用说上千学子叩阙上书,上的可是血书啊,鲜红的血迹,朕看在眼里,惊在心头啊。”

苏黎激昂昂,道:“陛下,舆情可以引导,要是陛下决断顾虑舆情,必为舆情所困。要是有奸人,引导舆情,后果不堪设想,还请陛下三思。”

舆情是可以引导的,满仓儿案时的舆情就有人引导,程敏政下狱时的舆情也有人引导,眼下的舆情同样有人引导,引导之人成功了,成功的逼迫弘治屈服。

这是实理,但是弘治顾虑颇多,道:“苏卿言重了,舆情是民心,朕身为大明天子,不能不虑。”

弘治这是铁了心要考虑舆情,苏黎很无奈,冲倪岳一打眼色,倪岳会意,道:“陛下,臣身为礼部尚书,属官傅瀚做出如此下作之事,臣脸上无光,驭下不严,甚是愧疚。臣以为,当革除傅瀚礼部左侍郎之职。”

既然不能把傅瀚下狱,先把他的官给撸了,再想办法收拾他,倪岳老成持重之言,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李东阳很是佩服倪岳,姜还是老的辣,忙道:“陛下,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群臣响应。

徐溥端坐不动,李东阳他们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徐溥作为百官之首,不得不表态了,道:“陛下,臣附议。”

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弘治心动,就要准允。

投靠中官的三品命官可不多,傅瀚一旦被撸了,中官就损失不小,杨鹏哪会容许这事发生,上前一步,冲弘治行礼,道:“陛下,奴才有点浅见,不知当说不当说?”

中官中,弘治最宠信的是李广,杨鹏这个中官,他虽然不如李广那般宠信,也有几分信任,要不然也不会让他随侍身侧,道:“杨鹏,你说。”

杨鹏应一声,道:“陛下,学子叩阙,呈上血书,舆情沸腾,若此时革除傅大人官职,无异于火上浇油,奴才担心激生事变。要是学子出事了,大明损失栋梁之才,陛下能不心疼?”

弘治宽厚仁慈,有情有义,以此说事,十回九回有用,杨鹏此言一出,弘治大为赞赏:“没看出来,你有如此见识。也好,此事暂时缓缓。”

杨鹏用的是拖字诀,只要拖下去,就能有办法解决。

中官之所以得宠,和朝臣斗个旗鼓相当,就在于中官号准了弘治的脉,群臣不甘心,也是没用,很是无奈。

另一个当值太监萧敬手中捧着两份奏章,急匆匆进来,道:“陛下,魏国公和黔国公上书,为程敏政请命。”

李东阳和苏黎这些程敏政的好基友,大喜过望。魏国公和黔国公,是明朝最有名的两大军功家族,朱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这两家的恩宠不衰,有他们为程敏政说情,那是天大的好事。

杨鹏脸色一变,随即恢复正常,心中暗骂魏国公和黔国公不是东西,这事也要插一手。但是,两国公府势大,即使中官李广也是奈何不得,更不要说他了。

弘治右手伸出,道:“呈上来。”

萧敬忙呈上两份奏章,弘治接过,展开阅读起来,越看眉头越是舒展,很是赞赏:“魏国公不愧是国之栋梁,说得透彻,程敏政少小成名,身负高行,更是帝师,前途无量,断不会做出自毁前程之事。”

弘治对程敏政很是赏识,道:“朕即位之初,就有意程卿入阁,可惜天灾不断,示警予朕,朕不得不把他革职。纵是如此,程卿才华非凡,学识渊博,朕寄予厚望,他也没有让朕失望,鬻题不过蝇头小利,他断不会为。”

群臣听在耳里,大是欢喜,鬻题案就要结束了。

杨鹏惊在心里,弘治当众夸奖程敏政,只要鬻题案结束,程敏政说不定会更进一步。程敏政和中官之间的矛盾不小,要是程敏政入阁的话,对中官极为不利,这要如何阻止?

弘治看完魏国公徐辅的奏章,再看黔国公沐昆的奏章,意思和魏国公徐辅的奏章一样。

放下奏章,弘治决心下定,心中轻松了不少,笑道:“朕意已决,鬻题案当依律惩……”

李东阳苏黎他们身为程敏政的好基友,很为程敏政高兴。徐溥虽然一向和稀泥,但是能如此处置,他也能接受。

就在这时,又一个太监手捧一份奏章,快步进来,道:“陛下,兵部侍郎刘大夏急奏。”

弘治脸色变了,道:“刘大夏日前巡视三卫之地,如此急奏,可是三卫有变?”

三卫之地,是京师的东北大门,若是有变,京师危急,群臣一下子紧张起来。

萧敬忙从太监手里接过奏章,呈给弘治,弘治急忙打开,眼睛瞪大,死死盯着奏章,满脸的不信:“刘大夏以为,鬻题一案为真,程卿知法犯法,当重处,革除功名。”

嗡,一下子炸锅了,群臣满脸不敢相信。

刘大夏身为兵部侍郎,怎么会参程敏政一本呢?更别说,还是在如此紧要关头,李东阳谢迁刘健苏黎他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脸迷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