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章 国企改革(1 / 1)广济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星灿笑了笑,脑海里浮现出父母历年来斗智斗勇的事迹:

父亲李卫东的口味比较重,而且工人工作劳动强度比较大,出汗多,要补充盐分,所以口味偏咸一点。

而母亲关远芳是初中教师,听同事说过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能太多,否则年纪大了就有很大风险得老年痴呆。

于是关远芳每年过年腌制腊肉的时候特意放的不是特别咸,而父亲李卫东则会在母亲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的加盐。

刚开始父亲还抱着“抗拒从严,回家过年;坦白从宽,牢底坐穿。”的想法,拒不承认。

直到有一次被母亲抓个正着,父亲才无奈的承认了。

虽然当时做了口头保证绝没有下一次,但是到了第二年却依然如此。

……

中午一点多的时候,李卫东骑着摩托车突突突的回来了。

听到突突突的声音,李星灿和母亲都出门迎接归来的父亲李卫东。

“爸!”

“我家小灿回来了!”李卫东看着正在门口等着他的儿子和妻子,显得很开心。

摩托车后面绑着一袋米,一桶油以及一扇十几斤的猪肉,相比去年什么都没有来说,今年磷肥厂的福利的确很丰厚。

李星灿连忙上去帮李卫东卸货。

卸完货之后,一家人都在后院的厨房里,关远芳开始做菜,李星灿则靠着灶炉伸着手,烤火。

而李卫东则一边烧火,一边很高兴的说起了厂里的事情。

“今年我们厂里的效益非常好,除了这些年货,我们的奖金发了两倍,还是文华这个领头人当的好啊!”

一边说着,李卫东一边从怀里掏出一沓钱递给关远芳,看起来至少十几张。

关远芳脸上都笑开了花,今天都是些让人开心的喜事。

儿子长大了,靠着自己挣钱给自己和丈夫买了礼物,丈夫也难得的得了双倍的奖金。

在平凡的生活里,再没有什么比这样的日子更令人惬意的了。

看着关远芳和李卫东高兴的样子,李星灿却想到不久之后,一件让这个家庭备受打击的事情,就和李卫东说的这个“领头人——文华”有很大的关系。

……

李卫东是从军队退伍后,安排到市磷肥厂工作的,十几年来,从最初的副组长干到现如今的车间主任。

所以对于市磷肥厂,李卫东还是很有感情的。

但是实行市场经济之后,磷肥厂内部存在的各种弊端,导致磷肥厂的效益一年不如一年,最后都要快发不出工资了。

再这么下去,很可能就是市磷肥厂资不抵债,破残清算。

最后在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市委遵循中央指示决定进行对磷肥厂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由全体员工民主选举决定总经理人选。

李星灿仍然记得,几个月前自己问李卫东会选谁时,他说话时的语气,是那么的坚定:

“那当然选文华,就其余的几个候选人,特别是那几个副厂长就会在财务哪里报销,哪里会整顿企业!

文华是大学生,有文化而且能深入车间,当初还是我师傅带的他。他肯定能行!”

于是在今年3月份的公开选举中,李卫东充分发挥自己作为车间主任在工人中的影响力,一致选了敢作敢为的郑文华当总经理。

郑文华是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1986年进入市磷肥厂,不到14年的时间,就当上了总经理。

可以说背后的关系应该还算比较硬。

但是他的当选并不仅仅因为如此,郑文华自己也很有魄力和眼界。

在接手市磷肥厂之后,郑文华利用自己的个人关系和磷肥厂的国企身份到银行贷款之后,引入了现代农业的复合肥料生产线。

随后磷肥厂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一炮打响,当年就创造了利润300多万。

这也是李卫东今天能领到那么多的福利和双倍年终奖的原因。

也因为这个原因,郑文华开年之后就相继接任了董事长和党高官。

之后,在2015年的时候,他又成功的带领大地集团上市,市值达19.13亿,成为了清塘市的工业桂冠。

在实业化工领域,把一个总资产不到300万元的县级市的化肥厂带到一个市值19.13亿的化工王国,也不得不说郑文华确实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

按照这个发展趋势,作为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弟子,还有过鼎力相助,推选郑文华当总经理的经历。

李卫东应该能得到信任和重用,但是一切都因为一个政策的出台,让两人的关系改变了。

2002年10月8日中国证券会发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2003年广为人知的江城有机实业公司的MBO成功,就此让郑文华有了管理层MBO的想法,并开始大力推行。

从此时,两人开始因为理念不和而分道扬镳。

其实李卫东对于“大地集团”最初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是很支持的。

然而在之后的以郑文华为首的管理层MBO却极力反对,理由当然是其中的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在2003年的时候,经过郑文华两年多的改革之后,磷肥厂已经是清塘市最大的纳税大户,同时还是国有控股企业。

在这个时候,郑文华提出了管理层MBO,他以管理层的身份要求以相对很低的价格受让其中绝大部分的股份,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李卫东觉得磷肥厂的发展很好,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一旦被郑文华收购将会导致其中有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

明明是一个赚钱的企业,为什么要贱卖给私人?

同时磷肥厂也会失去国有控股的这个最大的护身符,成为私人的企业。

军队出身的李卫东不能容忍这些,就屡次向各级党委、纪委寄检举揭发信,但却没有任何作用。

最后反而被一撸到底,从车间主任变成了普通职员,直到最后黯然离开市磷肥厂。

李星灿很清楚,国有制改革这是国家经济改革的必然趋势。

也正是这一阶段的国退民进,才有后来的民营经济不断腾飞。

这也是大势所趋,是党和国家面对“入世”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举措!

当然不容否定的是其中有大量国有资产被侵吞的现象,但也是这个阶段的政府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一些人的胆大包天。

可我们这些升斗小民除了写写举报信,还能怎么办呢?

哪里像互联网时代,寸步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你敢这样做,就做好被捅到网上去的准备,让全中国的人来评判。

当然也可以说,互联网就是一把锋刃的反腐利器!

……

李星灿其实对于父亲从磷肥厂离职是乐见其成的,毕竟化工类的环境接触多了,对于个人健康而言还是不怎么好的。

但是自己也不能一蹴而就,只能以后潜移默化的改变他的想法,让他接受这个大环境下的现实。

另外还得提前给父亲想到一个好的出处或事业。

毕竟才刚过四十岁的黄金年龄,就这么让他闲着肯定会闲出些毛病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