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有点没改完,这章明天会重发!(1 / 1)广济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安然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天然气和电力公司之一,在北美地区是头号天然气和电力批发销售商。

在2001年宣告破产之前,安然拥有约21000名雇员,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之一,2000年披露的营业额达1010亿美元之巨。

公司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然而真正使安然公司在全世界声名大噪的,却是这个拥有上千亿资产的公司2002年在几周内破产,持续多年精心策划、乃至制度化系统化的财务造假丑闻。

安然欧洲分公司于2001年11月30日申请破产,美国本部于2日后同样申请破产保护。

但在其破产前的资产规模为49亿美元,并有312亿的沉重债务。过度膨胀的快速发展使其无法应对经济环境的逆转,而导致无法经营运作状况的恶化,以破产结束企业。

从那时起,“安然”已经成为公司欺诈以及堕落的象征。

2002年1月9日,美国司法部宣布对安然进行罪案调查,并于1月24日举行国会听证会。

2001年11月中旬,在被卷入一系列会计欺诈丑闻之后,安然和其聘请的会计事务所“安达信”面临世上规模最大的破产深渊。

一项由一家较小的能源类公司Dynegy发起的“白骑士”拯救计划最终宣告失败。在2001年里,安然的股价一路由90美元下滑至30美分。

由于安然股票历来被视为蓝筹股,因此这对金融市场造成了史无前例的毁灭性打击。股价的跳水始于公司被揭发,通过与“特定目的公司”进行关联交易来虚增营业额和利润,而这些“特定目的公司”都是由安然实际控制的。

这些关联交易导致公司的许多经营亏损未在财务报表中披露。

这种做账手段从此被业界称为“安然经济”。

安然公司先后成立了多家离岸公司,用离岸公司来避税,提升公司盈利。

离岸公司的设立使安然得以随心所欲的调遣资金而不被注意,同时能够掩盖公司的经营亏损。这样,公司变得虚胖了。

但同时,公司高管不得不在每个季度绞尽脑汁掩盖亏损、虚增利润,以至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

安然的股价屡创新高,公司的高管开始利用内部消息大把炒作自己的股票,金额达数千万美元。公司CFO一手创立离岸公司虚增利润,一手操纵股价交易,使自己和朋友们的上亿美元股本稳赚不赔,而安然公司和其他不知情的股票投资者却要为此付出代价。

2000年月,安然股票达到历史高位每股90美元,这时安然公司董事长开始抛售自己持有的公司股票,他当然知道公司所隐瞒的亏损有多少。

与此同时,一般投资者被建议继续吃进安然股票,股价还会无休止的长下去。安然高层向投资者承诺公司股价会长到130140美元一股,背地里却悄悄将自己手里的公司股票出空,因为他们知道公司前景不妙。

公司高层的抛售行为导致了安然股价回落,而投资者仍然被建议继续买进或持有安然股票,他们被暗示股价即将反弹。公司CEO Lay面对市场的不利传闻,身居不出,每次直没回避时才出来发表一则声明,给投资者鼓气,保证公司运转一切正常。

到2001年月15日,安然的股价已经跌至42美元一股。许多投资者仍旧深信Lay的讲话,认为安然股票会引领市场,他们越买越亏、越亏越买。

到10月底,股价已跌至15美元,而很多投资者却视此为一个买入安然的良机,只为Lay不断在媒体上为他们打气。

直到一个月后,2001年11月2日,公众才获知了安然以前所隐藏的经营亏损,而这时安然的股价已经跌破1美元。

安然公司CEO被指控于11月2日当天售出总价超过7000万美元的公司股票用以偿还公司贷款,此外,他还在二级市场抛出2000万元公司股票。

他的妻子Linda,也被指控抛售总价120万美元的安然股票,但抛售所得没有进入她个人的腰包,而是被直接划入某慈善基金,用于慈善资助慈善机构。

股票交割单显示Linda在当天10:00至10:20下单,而安然丑闻被公诸于世是在10:30。安然前部门经理Paula Rieker 被指控犯内部交易罪。

她曾以15.51美元的价格买入130股安然股票,于2001年7月以每股49.77美元的价格抛出,时间正是在公众获晓她对公司10.2亿美元亏损知情的前一周。

从以上就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老美玩的也不赖。

不过人家的处罚可就比中国的监证会严肃的多了……

……

可以说,安然事件对于财经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美国一系列的审计和会计准则的变革,加强了很多财务上的监管。

也许正是这一点引发了人们对安然的怀疑,并开始真正追究安然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向。到了2001年月中旬,人们对于安然的疑问越来越多,并最终导致了股价下跌。2001年月9日,安然股价已经从年初的0美元左右跌到了42美元。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发表2001年第二季度财报是第三季财务报表,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亿美元,即每股亏损1.11美元。同时首次透露因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与合伙公司经营不当,公司股东资产缩水12亿美元。

2001年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瞄上安然,要求公司自动提交某些交易的细节内容。并最终于10月31日开始对安然及其合伙公司进行正式调查。

2001年11月1日,安然抵押了公司部分资产,获得J.P摩根和所罗门史密斯巴尼的10亿美元信贷额度担保,但美林和标普公司仍然再次调低了对安然的评级。

2001年11月日,安然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虚报数字让人瞠目结舌:自1997年以来,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1]

2001年11月9日,迪诺基公司宣布准备用0亿美元收购安然,并承担130亿美元的债务。当天午盘安然股价下挫0.16美元。

2001年11月2日,标准普尔将安然债务评级调低至“垃圾债券”级。

2001年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由峰值时的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

2001年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当天,安然还向法院提出诉讼,声称迪诺基中止对其合并不合规定,要求赔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