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当时已在台积电担任光刻技术研发负责人的林本坚,早已注意到这个瓶颈。
……
林本坚,男,1942年出生在越南,中国台湾人,祖籍广东潮汕,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大学特聘讲座教授,清大—台积电联合研发中心主任。
林本坚1963年获得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学士;1970年获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博士;2000年—2015年在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任资深处长、杰出科技院士和副总经理;200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15年底从台积电退休。
林本坚专注于半导体制程中的微影技术的研发,带领团队创造出许多领先全球的技术,包括1.25微米、1微米、0.75微米、0.5微米、0.35微米的微影技术。
……
他换个角度思考,发现可以在原有193纳米干式光刻镜头上发展浸润式光刻,改用水代替空气作为介质,注入为浸润式设计的镜头与晶圆上的光阻之间,把进入光阻的光波长缩到134纳米。
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水的折射改变光的波长。
因而提高44%解析度的影像就可以转接到晶圆的光阻上,让刻出的电路更精细。就是这个思考让林本坚相信,改变原本的193纳米干式曝光为浸润式,就可以让工艺前进两代半甚至三代。
同年,林本坚受邀到美国参加一场以157纳米波长为主题的研讨会,本来大会邀请林本坚是去讨论157纳米工艺的。
结果林本坚直接抛出了“运用水作为193纳米浸润式的介质,可以超过干式的157纳米”的论点,整个会场就像被扔下了一颗炸弹,所有人的思路都被打开了。
大家直接抛弃157纳米议题开始讨论193纳米浸润式。
不过,台下的芯片业者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有人提到水会不会产生气泡?水会不会污染设备?是不是要做防水?怎麽做?水遇热会膨胀,折射率会改变,怎麽解决?
既然是林本坚提出来的,那解决问题的重任自然也就落到他身上。
但解决了问题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做量产机器的厂商愿意投入才行啊。
配套的厂商总共在157纳米光刻机研发上投入了不下十亿美元,更有厂商建好了157纳米镜头材料的工厂。”
林本坚的理论若被采用,等于宣告其他的人前功尽弃。
台积电高层蒋尚义曾回忆,“当年确实有大公司的高层领导表达严重关切,希望我能管管他林本坚,不要搅局。”
林本坚提出的浸润式光刻技术在台积电高层张忠谋、蒋尚义的大力支持下,开始放手一博。
一批曾和林本坚一起奋斗的台积电领导记得,起初反对方常在国际研讨会上与台积电针锋相对,质疑以水做为介质易产生污染,且水中的气泡会影响曝光等等。
对外界疑虑有备而来的林本坚,决定更彻底解决,便带着团队做该做的实验,写该写的论文。他自己也完成三篇论文,投稿到国际期刊,连还未被提出的质疑也一并设想、响应。
除了技术的理论,林本坚的沟通也做得彻底,当时他跑遍美国、RB、荷兰与德国等地,一一拜会业界,劝说他们继续投入157纳米是浪费钱浪费时间,促使艾斯摩尔与尼康等国际大厂转向。
“原本一个美国大厂的代表说他们绝不用这科技,结果一年后,他们也用了。”
……
而这样的在前期的大量技术投入和之后选择方向的分歧,就导致了光刻机领域王座的交替。
尼康选择了在157nm上一条道走到黑,却没意识到背后有位虎视眈眈的搅局者——阿斯麦。
毕竟这只是理想情况,在精密的机器中加水构建浸润环境,既要考虑实际性能,又要操心污染。如果为了这一条短期替代方案,耽误了光源研究,吃力不讨好只是其次,被对手反超可就不好看了。
当时尚是小角色的阿斯麦决定赌一把,相比之前在传统干式微影上的投入,押注浸润式技术更有可能以小博大。
于是和林本坚一拍即合,仅用一年时间,就在2004年拼全力赶出了第一台样机,并先后夺下IBM和台积电等大客户的订单。
尼康晚了半步,很快也就亮出了干式微影157nm技术的成品,但毕竟被阿斯麦抢了头阵,更何况波长还略落后于对手。
等到一年后又完成了对浸润式技术的追赶,客户却已经不承认“老情人”,毕竟光刻机又不是小朋友玩具,更替要钱,学习更要成本。
随后两者的差距越拉越大,尼康的光刻机也就只能在中低端使用了。
注意:我们现在说的光刻机制程绝大部分都是“浸润式”DUV深紫外光光刻机,7nm以下用的才是EUV极紫外光光刻机。
……
因此,可以说林本坚提出的“浸润式”光刻技术既是推动光刻机技术继续发展的理论,也是改变光刻机格局的潜在推动力量。
而这也是李星灿做出那个“不人道”决定的原因——李星灿想打断光刻机的进程,从而维持一段时间内相对均衡的局势。
一段时间内相对均衡的光刻机厂商局面,对于想要追赶的中国来说,形成的外部环境优势会更加明显。
同时在未来,中国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追赶。
至于有些某点小说,上来就敢搞光刻机的,那真的都是神仙——都tm可以“无中生有”!当然另一方面娱乐至上的话,也可以理解……
对于像中芯国际这样的顾客来说,“一家独大”远不如“各有千秋”来得好。
这也是Intel扶持尼康的原因之一,当然后来实在是扶不动尼康的技术实在不行。,就被放弃了。
除此之外,李星灿对于台积电的整体感官也并不太好,这也减轻李星灿的道德压力。或者说,有些敌视。
200年前后,台积电曾两次状告“中芯国际”技术侵权,强制迫使创始人张汝京离职,“中芯国际”迅速崛起的势头一下子顿挫,看样子似乎就是想把中芯国际扼杀在摇篮里。
当然,商场如战场,从法理的角度来说,这么做也没什么。
但是在201年的一次采访,张忠谋又说了:“中国大陆不应该搞芯片制造,而应该注重于芯片设计领域,芯片制造交给台湾就好了。”
你要是在中国介入芯片制造这个领域之前,一开始就说这个话,那可以说是提意见和看法。
但是在201年这个节点,中国已经摆好姿态,摆明要在半导体的各个领域开始发力,你再说这个话,怎么看都是想扰乱中国半导体发展的局势,在为自己谋取利益。
……
当然从事实来说,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正如张忠谋说的那样,在芯片制造领域很难弯道超车。
但是就像当年造原子弹从技术上来说,光刻机比当初造原子弹更难的时候,老大哥有,但是它不给,还搞技术封锁。
与此同时,面临的国际局势也很艰难,但是我们也没有选择放弃。
却说出来一句充满艰辛而又饱含深情的话:“爹有娘有现在是儿子有,不如自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