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 朕必开海禁!(1 / 1)郑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闻言,徐辉祖已经傻了!

这位皇帝在大臣们眼里一直是以温文儒雅的形象示人的,但皇帝又不会是那种遇到事情就彻底失了分寸的人。

相反,在方孝孺、黄子澄和齐泰这些人的辅佐和支持下,皇帝一直都是比较强硬的!

在这些人的合力下,建文新政应运而生,主要内容以下:

重用文人,以仁义礼治为指导思想,减轻税赋,平反冤狱,精减机构,更变官制,锐意削藩,并且改变事必躬亲的做法,适当放权。

不得不说,建文新政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对太祖皇帝治国方针的否定,洪武时的很多东西都被修改得面目全非了……

但就算是这样,皇帝仍然就这么做了,而且丝毫没有反悔的迹象!

所以,徐辉祖是万万想不到的,皇帝为什么会如此突然的,就决定了要放弃呢?

南下说得好听,其实就是承认了自己的失败,把江山社稷拱手相让于燕逆朱棣!

另一个,这几年来以全国击一地尚且一败涂地,朝廷若迁到两广,徐辉祖实在没什么信心,很有可能连偏安一隅都做不到!

想到这里,徐辉祖犹豫不定的脸色终于坚毅起来,行礼拜道: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臣请陛下三思!”

朱云文却道:

“三思?我们还有这个时间吗?!”

徐辉祖无言以对,龙潭距离京师金陵不足半天的路程,朱棣这个乱臣贼子可以说是把刀架在朝廷的脖子上了!

呼!

朱云文轻叹了一声,又道:

“不是朕不想守,实在是难以为继啊!”

“陛下,城里还有二十万兵,金陵城易守难攻,只要我们励精图治,收拾人心,未尝不可一战也!”

徐辉祖掷地有声!

朱云文笑了,道:

“呵!好一个收拾人心!朕问你,朕自登基起,对文官文人如何?”

“陛下宅心仁厚,当今文官,无不感念圣恩!”

“武人呢?”

“额……将士们自然也……”

见徐辉祖回答的结结巴巴的,朱云文不以为逆,又问:

“太监呢?”

“额……这是陛下家事,臣不敢妄自猜测!”

徐辉祖忍不住悄悄擦了擦额头的冷汗,他这才知道,原来陛下终于明白这几年来的人心得失了!

可以这么说,在皇帝御极的这几年,唯一对皇帝歌功颂德的群体,就只有文官了。

其余者莫不靠边站!

武人还好一点,毕竟军事不是儿戏,但皇帝家奴就悲惨了,必须时时刻刻循规蹈矩,容不得半点差错,轻者打罚,重者砍头!

是以,太监可谓是地位最低的群体,比之洪武朝还要低……

朱云文的声音听起来十分清冷:

“朕知道,一碗水是端不平的,但太过极端就是祸事了,这是朕最近几年才得来的切身体会!”

“朕刚才为什么要把那些太监宫女甚至是侍卫都调开,朕是怕今日与魏国公密谈一事,会一字不漏地传到他的耳朵里!”

徐辉祖连忙安慰似的说道:

“君不密则失国,陛下是对的!不过,臣认为只要严加管束,应该不会发生这样极坏的情况……”

朱云文故作轻松地大笑,一阵子之后才道:

“朕这个叔叔啊,早年就藩北平,对宫里的事可从来没有放手过!朕估摸着,要不是朕还住在宫里,恐怕很多人巴不得那朱棣来!”

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对靖难之役中宫中太监向朱棣通风报信的情况有大量记载!

在朱云文看来,通风报信还是小事,估计还有些不怕死的太监,想要阴谋害他!

朱云文都把话说到这里了,徐辉祖也不得不认清了事实,在这大难来临的紧要关头,想要收拾人心,恐怕真是痴心妄想了。

朱棣作为闻名天下的宿将,一定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想来他这样的人是不会给朝廷任何翻身机会的!

徐辉祖忍不住问了一句:

“陛下,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去川蜀之地呢?四川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据之进可攻略天下收复全国,退可休养生息……”

朱云文摇摇头,道:

“去四川,绝无兴复之可能,顶天了也不过是做一个山大王罢了!”

朱棣这样的主儿,比之曹操又能差多少?而自己的诸葛孔明还不知道有没有,而且四川从地理位置上就会天然地形成闭关自守的心理。

“去两广就不一样了!”

朱云文说的非常坚定,这让徐辉祖更是疑惑:

“陛下,两广地区位于国家的南疆,人口、土地和粮食产量皆少,又濒临大海,岂能有何作为?”

朱云文想了想,干脆又抛出一个惊天消息:

“朕还是不瞒你,此去两广,若要复兴,唯一的办法,就是开海禁!彻底打开海禁!”

徐辉祖又惊了,连忙提醒道:

“陛下,海禁是先帝定下的国策……”

朱云文自嘲一般笑了笑,道:

“世事岂有万年不易之理!太祖皇帝高瞻远瞩,海禁本意是靖海安民,但太祖皇帝又何曾想过,朕会面临今日之危局?”

“昔日,太祖皇帝告诉过朕一句话,叫做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你认为此言何意?”

朱云文多少知道,在一个以考为先的社会中,所谓祖制的威力,实在是不可小觑,所以哪怕他是铁了心要大开海禁,也得给徐辉祖打一个预防针。

徐辉祖是当今魏国公,可谓武人的标榜,对武将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徐辉祖根本不敢想,这十六个字是不是太祖皇帝他老人家说的,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不过,这句话似乎还真的挺有内涵啊!

徐辉祖说道:

“陛下,这句话真是兵家之至理啊!臣愚钝,虽觉神妙,但只是初懂其意罢了。”

这家伙十分醒觉,知道拗不过铁了心的皇帝,便不谈其他什么江山社稷了。

若要认真来说,十六字真言只适合未成大事者!

就好比说太祖皇帝刚刚起兵反元的时候,朝不保夕,自然能打就打,打不过就跑,也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但这些话,有点脑子的正常人都不会拿出来和皇帝辩论,就不用说徐辉祖这样的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