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二章 庭变(1 / 1)十二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这民间纷纷扰扰的议论之声,终究还是影响到了朝堂之上。

在腊月初一的大朝会的时候,一位王姓的小御史便起了头:

“臣听闻燕西候与侄女议亲,竞有如此罔顾纲常、悖逆人伦之事,我朝立朝百年来,真是闻所未闻”

接着便是众御史言官刀剑一样的声讨:

“燕西候年过三十,久不娶亲,看来觊觎其侄女以久,长兄早逝,就算是义女,但从小抚养,就如亲生一般,竞生此心,燕西候真是上愧朝廷,下愧亡兄。”

“燕西候此举真是荒唐昏聩!”

“此事民间茶馆酒坊,沸沸扬扬,有些粗俗之语,无法入耳,实在是有失朝廷体面”

“我朝以礼治国,百年来没有过如此荒谬之事“

“……”

有些年轻的武职,以及其他素来支持仰慕寒山的年轻官员们,听到这儿,就忍不住了:

“燕府小姐又不是燕西候的亲侄女,没有任何血缘,有什么不能议亲的?京城谁都知道这些年燕家一直在寻找她的生父”

“当然,燕西候不娶亲正是说明情深意重,难道要不停的纳妾么?”

听得此话,海阳候的老脸也不自在起来。

“民间向来都是传这儿传那儿,茶余饭后嚼个舌根,过一阵子自然就有新的话题,又有什么可说?”

“……”

一时间,吵吵嚷嚷,有如集市一般。

燕寒山看了看口沫横飞的现场,向着高高坐在上的成王说道:

“殿下,这是臣的家事,实不足在朝堂之上争吵不休,如若因此误了国计民生大事的讨论,实是寒山之过”

这桩意外之事,毁了那么多的安排和计划,成王只觉得心中烦燥之极。不过无论如何,他当然也不愿意众人在朝堂上讨论燕锦:

“燕卿,这确是家事,但燕卿是我朝股肱之臣,更是武职表率,朝廷柱石。这事情,如今群情激愤,还是要有个妥当解决之法”

燕寒山当即答道:

“臣恭领殿下训示,臣不日将拜请诸位同仁,定给大家一个妥当的说法,还请众同仁到时光临寒舍,寒山定一一回答解释。”

这事情本来看起来象是就这样告了一个段落。

连成王也正想说那就这样吧,今日就此散朝时,这时,忽然一人出列说道:

“燕候爷文韬武略,难有人及。行兵打仗,更是从无败绩。但我朝泱泱大国,以礼治国,以德为先。燕候如今德行有亏,实不适合于再带领十万将士。臣请罢免燕寒山青兖防线大都督之职!”

正是武卫将军左子棠。

这位武将新秀或许是因为真的觉得燕寒山德行有亏,或许是由于求亲被拒生了怨恨,但此话一出,冠冕堂皇,却让这事情真的从燕寒山的私事变成军国大事了。

之前争吵不休的的都是低职的御史及武官们,他们大多是找一下存在感,特别是御史,本来职责也就是批批这个,批批那个,也没人敢将此事牵扯到这么大的国策上来。大齐立朝百年以来,最大的敌人就是南吴,在燕家横空出世之前,大齐在南部防线屡屡被动,朝廷最大的事便是谁去担任这前线的主帅。直到燕凌赫出现以后,大齐上上下下,朝野民间,才觉得有了和南吴抗衡的实力。

所以左子棠说完这话后,刚刚还熙熙攘攘的大殿,竟然瞬间安静了下来。

重臣们无一不熟悉国史,也不是只有左子棠自己有这想法,没人说出来,是因为燕家上一辈有燕凌墨,太多文臣多多少少都念着点过去的情分;武将就更不用说,燕家领兵多年,势力本就盘根错节。吵吵嚷嚷,骂他几句就算了,怎么可能罢免了他?而且,更深一层的,如果罢免了他,谁又能接任此职呢?

果然,瞬间安静过后,羽山神机营冯将军就站了出来,他正是左子棠的上司。这种大朝会每季才一次,神机营离京都不远,历来主副将如无军事要事,都会回朝参加。

“左将军此言不妥。此事燕候家事,且又不是什么罪大恶极之事,德行有亏这个说法本就有待商榷。不该以此为由牵扯到朝廷军事布局,这十年边境安定,多依赖于燕候。若边境动荡,左将军可有良策?”

左子棠年轻的脸上,象是写满了郁愤之情:

“冯将军,十年边境安定,是我朝圣上和成王朝堂运筹帷幄,是我朝将士浴血奋战,怎么能是一人之功?难道没有了燕候,南境防线就一定不稳了么?”

成王虚按了下手:“冯将军左将军稍安。众卿以为?”

武将除了跟随左子棠北征过的,其他几乎都一边倒的支持燕寒山这边,人家娶媳妇嫁姑娘关你什么事儿呢?有些说话粗的,已经带出来了是左子棠求娶不成,恼羞成怒的意思来了。

眼见大堂上又是吵闹不休,这些职位高的臣子们吵起架其实也没什么区别,而与军事有关的兵部尚书,这人油滑得要命,此时一句也不说,已经恨不得把头缩到脖子里……到了后来,成王实在看不下去了,总不能让他们在大殿上动起手来,就轻咳一声,果然场面终于渐渐安静下来,他说道:

“叶大人以为如何?”问的正是礼部尚书叶仁安。

叶仁安是敏安和慎安的亲兄长,和皇家是亲戚,和燕家也是亲戚。他上前一步说道:

“臣以为,燕西候之事,虽听起来有些,有些难以相信,但这毕竟也算不上是什么伤天害理之事,且京城都知,燕氏为感恩侍女救主,抚养其遗孤,且候府一直在全力寻找燕锦生父,仁义至极。燕候和这侍女的女儿本就无血脉之亲,朝夕相处,日久生情,也是情理之中。且这是私事,若是硬要和南境防线联系在一起,于国于家,都是有害无益。”

这话说完,支持燕寒山的一方纷纷松了一口气,叶家望族,叶仁安又隐隐文官之首,这番话说得算是避重就轻,隐隐就给这事定了调子,也带出来了找到了燕锦生父后,人家自然要认祖归宗的,不禁觉得这人真是老狐狸,替燕寒山把随后怎么办都指点好了。

不料这时确另有一个声音响起:

“臣以为,叶大人所言不妥。瑜不才,见识浅薄,但入京两年,无论是亲眼所见,还是街头议论,京城均知燕锦自三岁起便由燕寒山亲自抚养长大,这别说是侄女,又与亲生女儿何异?这等有悖人伦之事,如何能说是情理之中?”

正是工部尚书何瑜。

虽然同为六部尚书,但他外任入京,没有任何根基,且他主管的是工部,这事儿也和工部挨不上边儿。说话份量和叶仁安自是不同。但他是传闻中的燕锦的疑似生父,这样他的话就与众不同了起来。

可他的意见也还是让众人一愣。如果他真的是燕锦的父亲,那女儿嫁给燕寒山有什么不好?满京城的姑娘都想嫁给燕寒山。如果他不是燕锦的父亲,那他一个管工部的,这事儿和他有什么关系?

但他所说的话也确实不是没有道理。因燕寒山从燕锦幼时就喜爱她过甚,甚至有好事之人之前猜测燕锦其实是他自己的私生女儿……不然为什么会对一个嫂子的待女生的孩子这么好?

听得何瑜所言后,成王看起来也一时踌躇起来。

此时只听燕寒山朗声说道:“殿下,众位同仁,既然大家对寒山之事意见不一,寒山这就请辞去青兖防线大都督之职。殿下,臣这就回去立即取了帅印绶玺交还兵部,容臣先告退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