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 林一飞起早煮鸡杂面 帮余晖怒怼奇葩老板(1 / 1)红茶总统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常工作日,余晖从来像此刻期待这般明早的到来。期待那更入味的鸡杂,期待那一碗面,期待林一飞煮的面,具体是哪一种,说不上呢,只有满心的期待那么确定。

不到七点,林一飞就到门口。余晖想着他要来煮面,早早起来收拾厨房,料想他也不会来得这么早,刚开始收拾就听到敲门声,人家已经买了湿面条小青菜到了门口。余晖真是对他又有了新的认识,这家伙不是传统意义的晚睡早不起的年轻人。

进厨房,林一飞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动作麻利,锅碗瓢盆好像和他有十几年的交情。

余晖说,厨房交给你,我去简单收拾一下自己。

林一飞忙起来,只是点头示意。

一会功夫,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端上桌,还烫了一大盘青幽幽的小白菜。鸡杂酸萝卜和面条相得益彰,闪着油光,熠熠生辉。

原来一碗面条,是可以这么美貌的,余晖定在面前,要不是林一飞拍了一下她的肩膀,还不知道要神好久。

林一飞拉出椅子坐下,快吃,不然就要陀掉。

余晖方才醒过神来,拿起筷子,开吃。面条劲道,有韧性,根根入味,呼噜呼噜,一大碗面条瞬间下肚,连免谈也一并喝完。

为了表示感谢,余晖说,中午我再大方一次,继续请你吃饭。

林一飞很不了然的样子说,我是客,就是没给你煮面,中午也该你请呀。不知道什么是尽地主之谊啊。

一碗面带来的美好,一句话立刻打破,真实林一飞也。

到了会场,余晖先去负责的展厅,林一飞则自由逛,去美食小吃区,长见识开眼界。第二天的展厅,一切正常,余晖到处逛逛。好的设计,好的包装,如此集中的盛会,一年一次,实属难得。

新奇的玩意,出界的理念,真是应接不暇,只有想不到,没有人家做不到。

临近中午,余晖又去展厅走了圈,没什么事。便去找林一飞。

电话林一飞,他说自己在美食区,你走过来吧。

余晖一阵火上来,偌大的展厅,哪里去找他吧,真是自大狂。早上还说要感谢他,感谢他个屁。索性不去找他,那么大的人又不会饿死他。

心里想是一方面,行动往往是相反按相反的方向前进。余晖依然直直走进美食区,在人群里寻找那个大头。

人潮汹涌,人来人往,各自带着目的,带着理由,穿梭其中。世人忙忙碌碌,究竟是为了什么?

找了好久,在零食摊上逮住了林一飞,他正在试吃人家的新品,见余晖走过来,问她要不要来点。牙签签着一块肥腻腻的培根,已经递到余晖嘴边。

余晖眉头一皱,后退一下,不然这肉必定进了她嘴。

余晖有些生气,我不吃。

边上的礼仪小姐对林一飞说,还不哄哄,你女朋友生气啦。

林一飞和余晖异口同声说,不是的,不是的。

走出展厅,余晖说,以后出门你就叫我晖姐哈,免得人家总是怀疑。

林一飞脑壳硬是转得快,叫你晖姐,别人还不以为我是你养的小白脸呢。

余晖立马头晕脑袋快要炸掉说,林一飞,中午到底还想吃美食不?

林一飞一秒求饶,吃呀,怎么不吃,是不晖姐。

刚走进店内,余晖手机响起来,老板打来的。电话那头老板气急败坏大声吼,你怎么没给张总他们安排订餐的事情啊,他们这个点了还没吃上饭,说是在展厅也没瞧见你。你干嘛去。对工作有点责任心可好,这么小的事都要我操心。

老板声音特大,吼得林一飞全听到了,一手拉过电话自己来说,余晖的工作还有招待呀她是接待还是后勤小妹儿?你是付了她几份工工资呀,我就搞不懂了,一个策划原来就是打杂的。

怼得老板哑口无声,怼得余晖神情严肃,想要制止,越听越觉得有道理,任由林一飞自由发挥。反正也是真真受够他们了。之前要不是手里的工作没有做完,早拍屁股走人。

接完电话,林一飞严肃地对余晖说,你这工作到底干得如何呀?不会每天都是这样,你一个搞策划的,需要做那么事,倒茶买饭。

余晖叹了口气说,你说得也不全对。也不只是这些,时不时还要陪客户喝酒,我现在都是一斤的酒量。

林一飞愣住,瞪大眼睛看着余晖,好久好久才缓过神来,边摇头边自愧不如地说,晖姐啊,不亏是晖姐。瞒得深额,你爸妈给我说你是喝啤酒也会醉得人哟。

余晖冷笑一声,中间这么多年,你啥时候和我一起吃过饭,啥时候聚过一次餐。是你的记忆还老停留在以前,上小学上初中时。

林一飞说,以后谁敢娶你呀?一斤的酒量,发起酒疯来,担怕屋顶都要掀翻。

余晖不以为然说,这你就多虑了哈。快点菜,吃完我要去展厅,看老是不是当场开了我。

林一飞赶紧说,他要是立马开了你,我请你吃成都最贵的自助,吃到撑。

余晖见他那嘚瑟样,干脆自己点了菜。

干拌卤牛肉,麻婆豆腐,粉蒸排骨,蒜苗盐煎肉,白水煮娃娃菜。

这家餐厅,拌牛肉是一绝,拌料只有干海椒面花椒面香菜,呈现的滋味却是无穷的。每次余晖来这道菜都是必定,两碗白米饭顷刻吃完。麻婆豆腐自然是比不上陈麻婆,蛋味道也是足够特色足够美味,又是一下饭神器。

这家餐厅还要一大特色,沥米饭。甑子蒸的米饭,不知为何就是比电饭煲做的香。先把大米用水煮至五分熟,趁米粒还没开花的时候,把大米捞出来,放入甑子里继续蒸熟,剩下的米汤则可以留着配饭。记得小时候,家里经常做这种米饭,蒸出来的米饭颗粒分明,米香浓郁,而沥出的米汤浓稠清香,米汤泡饭大人小孩都爱。

混了那么多年北方的林一飞,对于地道的家乡黄牛肉,仍然赞不绝口。

饭点已过,客人依然络绎不绝,顾客资格老成都。这大概就是老店的魅力吧,镌刻着老一辈的记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