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到夜晚,窗外天色渐渐暗下来,蛐蛐和知了叫声响个不停,一丝微风从窗口掠过,带来些许凉意。
关水关掉喧闹的微博,打开一个新的文档,开始飞速地敲着,毕竟明天就要发出来。
这是一本长篇小说,虽说是长篇,但却只有十二万字。
因为一般的小说字数划分,短篇小说是三万字以下,中篇小说是三万字到十万字,十万字以上就是长篇。
他慢慢想起当时看到这本书时的场景,那也是一个夜晚,是他被关进墙里的第七天。
那时所有人都在学习叠被子,那个被端上来的样被四四方方,真的和豆腐块一模一样,他从来没见过那么有棱有角的被子。
但他学了一个礼拜都学不好,和最标准的样被差了十万八千里,于是被罚叠一百次被子。
他反反复复地叠着,人生的失败让他万念俱灰,只想自杀。如果不是看到这本小说,他可能已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他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本小说,这本余华在北京的一个破出租屋里写出来的小说——《活着》。
它的魔力还不只于此,当时张艺谋去找余华聊另一个剧本,结果在看到这本书的清样以后,瞬间就把原来的剧本扔了,要拍这个。
关水一边码一边再次回味着这本小说,时间飞速的流逝。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当关水敲完最后一段,他无端想起了《阿长与<山海经>》的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再看向窗外,天已经大亮,他竟然码了整整一夜。这速度应该快到一小时一万字了。
不过还是不算什么,前世有个码字狂人倪匡,最高时速能到每小时八千字,每天十二篇连载小说,六篇杂文,写完还要打麻将,最离谱的是,他还是手写。
点击上传,他揉了揉酸痛的手指和脖子,一头栽倒床上,睡着了。
……
江放觉得自己经历了一次无比沉重的精神打击。他内心最重视的东西,竟然被人说得一文不值,偏偏他还无法反驳。
即使拉黑了关水,他内心也没有半点报复的快感,因为关于生命的意义困扰让他特别难受。
事实上每个人都思考过活着的意义问题,这就是人生观。它与世界观、价值观共同构成人的三观。
很多恋人之间发生矛盾,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俩三观不合。”
但一般人最多浅尝辄止的想一下,不会过多深入。像江放这种高中二年级的纯正中二加文艺青年太少了,他脑海里就一直在想这些东西。
所以说为什么哲学家大多都是衣食无忧的人,主要还是因为吃饱了没事儿干。
从他偷偷换小号看到关水的微博上说要出新作品时,他的心里已经充满了斗志。
一定要狠狠地批判他一回!要证明他说的东西不对!
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着明天到底要从哪几个角度去批判关水的新作,是文本分析还是思想深度?亦或是遣词造句?直到实在折腾累了,想不动了,才昏昏沉沉的睡去。
一觉醒来,天刚亮,他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小号登录微博,看关水的状态,未更新。
顿时满心失落,像一腔欢喜的去约会,对方却迟到了。不过他也没关电脑,就那么开着。
一阵尿意袭来,他跑去上了个厕所,刚回来,就看到关水的新状态,他两步就跨到椅子上,迅速打开。
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大字——活着。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哼!故弄玄虚。
他又想起来昨天不愉快的记忆,顿时像鱼刺卡在喉咙里,有点难受。
他开始看正文:
“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
那一年的整个夏天,我如同一只乱飞的麻雀,游荡在知了和阳光充斥的村舍田野……”
嗯,行文异常简洁,写作功力倒是没有减退。就是风格怎么感觉和作文大赛时期不一样?
江放心里纳闷儿。
他接着看下去,
“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四十多年前,我爹常在这里走来走去,他穿着一身黑颜色的绸衣,总是把双手背在身后,他出门时常对我娘说:
“我到自己的地上去走走。”
我爹走在自己的田产上,干活的佃户见了,都要双手握住锄头恭敬地叫一声:
“老爷。”
我爹走到了城里,城里人见了都叫他先生。我爹是很有身份的人,可他拉屎时就像个穷人了。他不爱在屋里床边的马桶上拉屎,跟牲畜似的喜欢到野地里去拉屎。每天到了傍晚的时候,我爹打着饱嗝,那声响和青蛙叫唤差不多,走出屋去,慢吞吞地朝村口的粪缸走去……”
这时候江放才意识到,原来这个叫富贵的老人,才是书中真正的主角。
很快,富贵就展现出极强的个性:他逛完青楼要服侍他的胖女人背他回去,每次还要经过老丈人门口给老丈人打招呼;
他出去赌博被老子揍时,会不耐烦地抓住老子的手说:“你他娘的算了吧。”然后两手一推,给他老子推得坐到墙角。
他在赌得兴起的时候,会给前来劝他回家的老婆吃几个巴掌,然后让人拖走,关键是老婆还怀着孕。
一个二流子的形象瞬间跃然纸上。
江放吸了一口冷气,他自问没有如此高明的本事,能迅速把人描绘得如此栩栩如生。
原先的《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不都是散文吗?什么时候他写小说也如此厉害了?
那个《知北游》他也看过,只觉得是还不错的通俗小说,但跟这种写作,明显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