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文府话音出口,满朝皆惊。
三十万两白银。
当初荆南赈灾也才三十万而已。
薄翀猛的抬头,怒声道:“你胡说!”
祁文府看着他:“是不是胡说,薄大人心中应该清楚,而且我既然能当着皇上的面和这满朝大臣的面说出来,薄大人觉得我会无凭无据吗?”
薄翀脸上陡然发白,满眼狠色的看着祁文府。
明宣帝紧握拳心:“祁文府,你说二皇子贪墨三十万两白银?”
祁文府看向明宣帝:“是不是贪墨,需要皇上亲审,但是微臣在查户部之案的时候,的确是查到二皇子府三年前经手过一笔三十万两银子的巨款,证据以及相关人等的证词,皆在方才微臣交给皇上的那些册子里面。”
“而且据臣所知,两年前荆南知州苏宣民之所以会由功臣变为罪臣,也是因为二皇子手下一个名叫樊启明的人在荆州城内散播谣言,说苏宣民私藏钱粮,不肯赈灾,后更与南魏之人勾结,弃城而逃。”
“臣早在月余前便查到了那樊启明身上,知他是二皇子身边豢养门客之一。”
祁文府说完之后,就扭头看向脸色煞白的薄翀。
“薄大人刚才说,你所做之事皆是因为你自己贪婪,与二皇子无关,那下官多嘴问一句。”
“薄家显赫于朝,薄尚书更是不缺钱财,据我知薄大人有个极会赚钱的侄儿,早年便过继到了你膝下,而他所经营的所有生意一年少说有数万两进项。”
“以薄家的家产和地位,薄大人应该不是个为了钱财便去冒险的人。”
“可是你先是和陈安宁勾结掏空国库,后又挪用兵部军饷,我想问一句薄大人,这么多银子薄大人用在了什么地方?”
祁文府看着薄翀,言语带着逼问之意。
“薄锡和你这几年一直在暗中收受贿赂,就连你的夫人,也让娘家帮衬在替薄家敛财。”
“薄大人既说你还挪用了兵部的粮饷,能逼得你在满朝都盯着六部的情况之下铤而走险,去动赈灾钱粮以补足窟窿的,想来兵部缺损的也绝不是小数目。”
“国库那么多银子,还有你薄家的家产,想必不可能补不上那点军饷的窟窿,可你却是铤而走险在那种情况之下还敢去动了那赈灾的银子,甚至不惜谋害数百官兵。”
“那你手中原先的银子,去了何处?”
薄翀听着祁文府的话后,脸色微变了变,条件反射的怒声道:“我刚才已经说过了,那些银子全部亏损了。”
“既是亏损,总有生意。”
祁文府斩钉截铁道:
“下官虽然不善营生,但也知道数十万两银子的生意绝非等闲,恐怕就连唐家一时间想要拿出这么多银子也会伤筋动骨,所以薄大人,那些银子就算是亏损也不会无迹可寻。”
“薄大人既然已经交代了所有的事情,那不妨也说说,当初那些银子被薄大人用到了何处,做了什么生意,由谁经手,又是怎样亏损的?”
薄翀被他问的额上冒汗,紧闭着嘴一声不吭。
祁文府见状眼底带着丝嘲讽之色。
“薄大人连杀人放火,害死荆南那么多人这般丧尽天良的事情都肯招供,为何不肯开口说出那些银子的去向?”
“是因为时隔太久,薄大人忘记了,还是因为那些银子根本就不是薄大人口中所说,被挪去做生意亏损,而是薄大人用在了别的地方?”
“短短两、三年时间,近百万两的银子,就算是再能吃喝花用,恐怕也是九牛一毛。”
“你手中握着近百万两的银子,可是御史台查到兵部的时候,你居然会因为一时间抽调不出来银子去弥补兵部空缺,而被逼得铤而走险朝着赈灾钱粮下手,就说明那些银子恐怕早已经消耗一空。”
“你不是不想拿,而是根本就拿不出来!”
“不知道薄大人能否说说看,你到底做了什么,才能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便用掉了那么多银子。”
祁文府顿了顿,说出的话让得薄翀脸上血色尽消。
“屯兵吗?”
“我没有!”
薄翀猛的开口怒声道:“祁文府,你休得污蔑于我,我薄家何需屯兵?!”
祁文府冷声道:“薄家是不需要,别人呢?”
“你……”
薄翀眼色泛红,猛的扭头看向明宣帝说道:
“皇上,之前臣的罪过臣都愿意领受,可是无端污蔑臣绝不愿认,我薄家对皇上忠心耿耿,绝无半点谋逆之心,又怎敢做出屯兵这种大逆不道之事!”
瑞王站在一旁,嗤了声:“都敢把国库掏空,动了兵部的银子,就差将皇上从龙椅上掀下来了取而代之了,还敢说什么忠心耿耿?”
明宣帝猛的一眼看过来。
瑞王连忙闭嘴。
明宣帝能忍很多事情,比如一些人贪污,再比如二皇子他们偶尔的野心。
可是屯兵之事可大可小,事关他身下皇位。
明宣帝脸上直接就阴沉了下来:“你既说祁文府是污蔑,那你便告诉朕,那些银子的去处!”
薄翀张了张嘴,眼底划过抹慌张。
明宣帝就是再蠢也知道了这其中的猫腻,他猛的一拍龙椅怒声道:“好你个薄翀,好你个薄家,朕这些年待你不薄,你就是这般回报朕的?!”
“你竟然敢谋逆犯上,朕要诛你九族!!”
“皇上要诛他九族,难道要连哀家也一起诛了吗?”
明宣帝话音落下,殿外就传来一道厉声。
明宣帝猛的抬头,就见到殿外被宫人扶着大步走进来的钱太后。
她身上穿着黑底金丝绣凰的太后朝服,脸上满是寒霜之色,而朝前走动的时候,那高髻之上带着的九凤翎羽冠则是轻微晃动着。
钱太后直接被人扶着走到了殿前,抬头望着明宣帝时一双眼睛极为冷厉,脸上更是带着冷厉之色。
“母后?”明宣帝皱眉出声。
满朝大臣瞧见来人之后,都是齐刷刷的跪下:“参见太后娘娘,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