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里,伴着说书先生口若悬河的讲文节奏,堂内渐渐座无虚席。
来者皆是客友,就算互不相识,也能凑合着同一条宽宽的板凳毗邻而坐,时不时借着对说书的点评搭上一两句话,这点人情味实在令人愉快。
不管这桌拼坐了几人,茶小二每桌只收三文钱,他端着大耳粗嘴的鹌鹑壶在各桌间游走,时不时还能收到额外的犒赏。
“你们的茶盏以前不是白瓷的么,怎么换成这黑不溜秋的玩意儿了?”
“哟,这位客官怕是有一阵没来了,黑色釉的茶盏被大伙儿称为茶器中的黑珍珠,好着呢!”茶小二指着一桌客人道,“时下流行点茶的玩法,您瞧。”
那人顺着小二手指的方向,看见一位身穿团衫生娟裙的姑娘坐在那里,杏白色的遮面纱绢放在桌沿,神情有几分专注又闲散。
宋知熹捣鼓着手中的汤匙,她先是把由茶饼被碾成茶末的茶调匀,撩起袖子注入沸水的同时,用茶匙极力击打茶水,让茶汤产生鲜白色的泡沫。白色的泡沫从茶盏中浮起,逐步贴近茶盏边缘。
黑色的茶盏恰好衬得白色茶汤如同江海凝结,浮光闪动之间,深沉稳重。
“没想到现在点个茶,竟会这么累,都没有从前那般娴熟了,时过境迁,不复往昔啊。”宋知熹伸手抹了把额头上沁出的细汗,捡起碗仰头喝尽,还意犹未尽地笑道,“哈,畅快。”
“姑娘,这般牛饮是不行的呀。”盘锦在一旁看得瞠目结舌,明明方才点茶时还是温婉娴静的模样,让她一个女子都能看得动心,怎么到饮茶时就换了个人似的!
姑娘平常端着茶杯,也不是这样的呀!
宋知熹笑着打趣道,“你还不知道么,你家姑娘啊,只有认真起来才会像模像样。”
盘锦哭笑不得。
“这厢咱就讲完了昆仑仙,说实话,这昆仑仙只是今日的话引子,接下来啊,就是重中之重了。”说书先生目光明耀,神情激动万分,像是终于等到这个时候了,却又藏着掖着,有意吊起大家的胃口,“想必,你们已经知道接下来要提及的,是何人物了。”
台下众人倒吸一口凉气后旋即就议论纷纷,气氛突然凝重了起来。
“没错,就是她,庆源宗姬。”
这一名号世代相传,纵观整个王朝,无人没听说过庆源宗姬,此人作为上古王朝的功臣,是深受百姓爱戴的贵女。
说书先生注意到在场之人热切又景仰的眼神,这庄重肃穆的氛围令他十分满意,正要照例先念完开场白,却不料此时一个小伙儿堂而皇之地进来,还呲啦啦地喊道,“好戏演到了几折?”
这人语气轻佻,破坏了肃静的氛围,在座之人仿佛觉得让宗姬受到了亵渎,立马怒目相对。
“啊咧?我听说,这里不是在讲昆仑仙么,你们也不必露出这般维护的表情吧?”…
“昆仑仙?莫提、莫提他们!”一个学究嗤声道,“这些丧尽天良的恶人,他们也配?”
宋知熹自然知道,宗姬就是上古皇室郡主的别称,因为她所在的大庞王朝,便是以宗姬称作王爷之嫡长女,以示显贵。
世人祖祖辈辈皆传,数百年前的上古帝朝,巫祝之术崩坏,一群外邦之人以“昆仑仙”自我标榜,打着渡化世人的幌子,滥用巫祝之术残害国民,以谋求推翻谢姓王朝的统治,一夜之间巫术波及整个王朝,各大州府无一幸免,其规模之大与惨绝人寰实在是令人细思极恐。
庆源宗姬得上天眷顾,于福祚之日紫气东来之势降生,天生贯通法诀,虽然自小便含着金汤匙长大,却不惜以身犯险,最终落得个魂飞魄散与那巫祝一族同归于尽,保住了王朝血脉。
虽说之后王朝更迭,山河易主换了姓氏,但百姓终究还是百姓,全凭先祖的存活才得以有后世的子孙绵长。
这一个故事已经作为史实载入了国书,不管世人信道法还是不信道法,信不信故事与人物的真实性,这样一个人物是否当真存在?
或许只是祖先们出于内心一致的幻想,对榜样之人景仰的渴望,或是出于对后世子孙胸怀家国之心的鞭策,于是达成共识,共同编造出这么一个美丽的谎言,但是,数百年过去,诸多历史已经湮灭尘封,唯有深宫之内留存至今的国书卷宗上还有只言片语,像文物一般封存于高阁,无从考证。
但祖宗教诲不可忘,世人对庆源宗姬,还是大多保持着绝对的景仰与相信态度。
宋知熹嗟叹:这位宗姬虽然早亡,但好在她流芳百世,此生无憾啊。
生在谢姓的王朝,祝明宴作为仙歧世家之人,她与皇家贵胄也有过接触与了解,不过,她并不识得这么一位封号为庆源的宗姬。
是了,那便估计不是她那个时代之人了,因为在她还活着的时候,祝家是唯一的道法传承世家,皇族里也并没有出现这么一位会施展法决之人。
或许这位宗姬是大庞王朝的后世之人,那个时候她毕竟早就死了,不认得也正常。
“可有人识得那位宗姬的年岁与模样?”
见没有人答得上来,说书先生便道,“没有传下她的画像,因为宗姬死后的十年内,名气曾盛极一时,尤其是她样貌不凡,引得一些不肖之徒藏其画像于青楼妓馆,女子日日攀比仿妆,当时的端阳世子以冒犯皇族之人的由头,请宫下了圣旨,查禁了所有宗姬画像。”
“那段时间宗姬也曾受尽诋毁,有人为谋得财路,还把她画作上古妖姬,红玉为眸,画上那种妆容还曾盛极一时。”
“说是诋毁怕是不妥,世上没有空穴来风之事,怕是这宗姬沽名钓誉,经你们这种人美化,原本的妖姬才是她的真面目吧?”一个人出声道。…
“这……说得有几分道理,毕竟我们都不是见证者,说开了,所谓的大义牺牲都是道听途说啊!”
底下人议论纷纷,各执一词,瞬间沸腾开来。
“都是一群刻板的老辈人,太扯犊子了!年轻人谁还信这个,顶多是一个故事罢了,不过是编得有鼻子有眼的,传得太盛了反而有欺世盗名之嫌。”一个白衣书生说道,“就算它再真实,又与我们当下有何关系?还不是各活各的?”
有人急了眼,开始指着鼻子叫嚷,“怎么会查无此人?有国书记载,典制盛况历历在目,这位敕封的宗姬可是堂堂正正写在皇族的玉碟之上!是实实在在有这么一个人物!”
“嘁!说多了,不就是为了鼓吹天道大义,但事实呢,道德沦丧与泯灭,过去发生的还少吗,人都是这般,在饥不择食慌不择路的时候连同胞都能蚕食,一旦生活安康,便侃侃而谈所谓的大义与德行。”有学士愤慨道,“丑态毕露!”
有人看不过去了,起身相劝,“公子语言过激了,不能如此极端地定论啊,你这般是抹杀了所有为国而死的英魂,不能不如此啊。”
场面愈演愈烈。
“这话何其痛心,好没良心!生灵涂炭,家破人亡,国之将覆的惨像之下,一个女子破釜沉舟,不留一气的自告奋勇就义,你能想象吗,何其气量!你敢吗!”
“我怎么不敢!”
……
“哀我人斯,亦孔之休。可怜我们这些劫后余生人,也真是吉庆有余福禄无边。”
最后,一个老者颤巍巍地扶着桌沿艰难站起,佝偻的脊背却撑起了全场大部分人心底坚实的支柱。
茶馆之内,良久陷入了静默。
无声的战事,告胜。
茶馆内舌战群雄,这一劲爆的消息传出,立刻引来了外头越来越多的看客,怕是要横生事端,
估计巡京的兵卫也在赶来的路上了。
整个过程里,宋知熹只是静静地看着,她内心看得通透,却只是这么看着,饶是她也有几次义愤填膺,却也并不打算插话。
在这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地方,还真不是一个真正能讲道理的场合。只要你顶上一句话,立马就有唾沫星子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恨不得把你淹死,就算有己方的人帮腔,也难免气结。
就拿这在场的人来说,哪个不是开始心平气和地说话,最终却激动得脸红脖子粗。
而她自己,就是那种一旦被人气着了,别人没事,她自己却能被气得心堵胸闷,几天都缓不过来的人。
她何必自讨没趣呢。
宋知熹摇了摇头,“行为者常常没有评论者高明,但评论者往往没有行动。”
井蛙不可以语海,夏虫不足以语冰。
对井底之蛙语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而死的虫子语冰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
“呵呵,好了好了,咱们这些人吃饱了没事干,本就爱谈论家长里短,勋贵趣闻不够聊了,就改探讨这些求仙问道了。”
“我们在为宗姬正名。”
宋知熹放于身侧的拳头微微收紧,有几分替此女不值。
正名?
说得好听,若不是这新改的年号,又有几人会记起这位宗姬?
也许,能被历代相传,历代尊崇恩谢铭记,这便是她最好的结局吧,只是不知道,这是否是她心中所愿,心中所想。
但宋知熹能体会到,这绝对不会是她的初衷。
世人妄加揣测,对其产生过误解,甚至以妖姬之名冠在她的头上,对其心生畏惧。
只是那位庆源宗姬,她再也不能知道了。
何其可叹!
后人对一个女子尚且如此,那么对待一个家族,又会有什么两样。
她想起回忆中的那场火光,有几分惴惴不安。
呵,若是我祝家当真因为成全了苍生道义而不复存在,那么我家族为大义牺牲,此等与天同高的恩情,又怎能被世人相忘!
那么她祝明宴就算侥幸重生而活,那和行尸走肉又有何区别。
宋知熹莞尔一笑。
千万别呀。
天道,还请您听清我内心的祷告,千万别是这样。否则我呀,真的是会带着满腔仇恨……疯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