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上海,一个是人们口中的“帝都”,一个则是“魔都”,是中国做文化产业的人绝对不能避开的两个大城市。
但这两座城,各自又有着不同的区分。
例如上海曾经一度承载了中国电影最辉煌的阶段,不过随着时代发展,这部分重心便慢慢往北京迁移。
如今,电影公司倒是在北京遍地开花。
而北京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又是首都,老百姓的娱乐生活自然在选择面上也更广些。
早几年,刚从华东音乐学院毕业的沈希臣由上海跑去北京发展,便是看中了那里蓬勃发展的产业环境。
而如今重新回到故乡,一部分是考虑到上海的文化事业越来越上轨道,另一部分,毕竟他自己的根和早前的人脉都在此地。
沈希臣学习的是音乐剧专业。这是一个听起来高大上,却实则就业难的艺术类专业。
学生时代,那束舞台追光给学子们带去的是对表演的憧憬和向往,而踏入社会,这就是悬在温饱线上的一把剑,往往退也不是,进也不是。
到后来,很多人不得已,便放弃了最初的梦想。
思绪拉扯回来。
沈希臣来到结账处,从兜里掏出手机,将支付二维码出示给便利店收银员。
他拆开一根童年最喜爱的娃娃雪糕,将其塞进嘴巴里,顿时感受到舒坦。
而那本来可爱无比的娃娃脸,因为他的吮吸,渐渐融化成哭笑不得的模样,甚是滑稽。
北京的夏天跟上海的夏天,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
体感上,北京你只要站在树荫底下,就能立刻降温,甚至一阵风袭来,会觉得十分凉爽。
而上海,无论你躲到哪里,天气就是闷,空气就是潮湿,身体会始终保持一种黏黏糊糊的状态。
沈希臣在北京待了几年,才回上海,便觉不适应。
他心中不免自嘲,好不容易在北京止住了因为干燥而流的鼻血,回上海居然又由于流汗而产生过敏发痒的症状。
当他快走出便利店门口时,想了想还是转身回到货柜旁。
火眼金睛的他马上寻到自己想要的,一盒强生的爽身粉,再次去往收银台结账。
一记清脆的铃音响起,沈希臣低头看手机,是大学学妹刘梓桐发来的微信消息:学长,回上海了吗?
沈希臣边打着字边往店外走:嗯,已经回了。
刘梓桐:太好了,今晚大剧院有场我和黎光桀学长的音乐剧,来看不?
沈希臣:我没票啊。
刘梓桐:这是问题吗?你跟黎学长关系不是也挺好的嘛,我给你留票。今天可是巡演的最后一场,你得来。
沈希臣看看手机上显示的时间10:30,时间确实还尚早。就算在家整理房间一整天,还赶得及出门:好,晚上七点我来找你。
沈希臣再次进入毒辣太阳的照射范围。
才上午,老天已经给了脸色。
不过这不算什么,对于南方城市来讲,强对流天气下的雷阵雨才是主菜。
手机里也恰巧弹出一条及时的气象预报:申城高温黄色预警加雷电黄色预警,三小时内本市将有强降水,请尽量待在室内,或带好雨伞出门……
沈希臣在开小洋房铁门前,将雪糕棒精准丢弃在路边的干垃圾筒中,还好他早前再仔细研习了一遍垃圾分类。
忽而想起之前妈妈埋汰他的一句话:“要判定你是不是上海人,就看你会不会分类。”
木头属于干垃圾,这他还是会的。最纠结的是那种看似湿垃圾,实则干垃圾的东西。
“你就看猪能不能吃吧,猪吃了不死的就是湿垃圾。”
沈希臣会心一笑,换个环境,岂止是生活习惯得重新适应,更难的还在后头。
他才踏进小洋房,天际便划下一道惊天地泣鬼神的闪电,缓缓接着的是一阵巨大的轰鸣声。
沈希臣想起当年离开上海时同妈妈battle的幼稚场景。
他当时夸下海口,说是两年之内要成为国内音乐剧市场里最顶尖的那批人,可现在……
别说是成为顶尖人才了,就连整个中国音乐剧市场,长久以来都不大繁荣。
近年来,虽然因为某些明星主演的人气带动,音乐剧终于更多地进入到大众视野。不过,更多的是像沈希臣这批挣扎在腰部的演员,要没有资本支持,整体市场的日子,也并不怎么好过。
这几年,原本自信的他将人生格言从“没什么困难,是我不能战胜的”改成了“没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我的”。
当然,他还年轻,真正属于他的新奋斗阶段还未开启。
此时更困难的是那位坐在电脑前码字的疯女人。
这已经是韩晓第N次打下男主角的名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