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四十二章 武安面圣(上)(1 / 1)清河云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河原玻璃厂很快就动工了,厂址选择了河原钢铁厂偏东南方向,而且沿着晋水支流兴建,非常方便就地取材。另外,在北川的铁矿山上,工匠们也发现了一些品质优良的晶石,杨浩检验过之后,发现非常适合熔炼成高品质玻璃,尤其是用于制造千里镜镜头的光学玻璃,于是让工匠们单独将此种晶石收集起来,专门制作高品质玻璃,对外却是根本不会出售的。

小杨湛对杨浩把玻璃厂交给他负责,非常兴奋,同时又有些忐忑,生怕自己经营不善,拖了阿兄的后腿。

杨浩微笑叫他放心,只管去做便可,至于玻璃厂的产量和收益,更是完全没有给小杨湛压力。

玻璃当然是未来杨浩布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眼下事情太多,他却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着重发展,让小杨湛负责,一是固然是为了锻炼他,另一方面却是不得已而为之。

虽然被兄长的话宽慰了许多,小杨湛仍然不敢大意,在玻璃厂正式动工之前,每天跟随着崔长芳学习,观摩崔长芳处理各种事宜,最后举止神态都有几分崔长芳的影子,却是让杨浩崔长芳等人觉得又可爱又好笑。

除了小杨湛,杨浩从原本带来的人手当中抽调了一些,去帮助小杨湛,其中就包括丑奴在内,另外则是让崔长芳和张乾璟写信,紧急从崔家和张家各自的产业中抽派一些人,以补充人员。

河原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对人才的需求也是水涨船高,丑奴等秦王府的人员,会等到崔张两家的支援能够胜任了,才会回到杨浩身边。

新玻璃厂占地约两百亩,差不多是几经扩大的河原钢铁厂三分之一大小。所占的田地,有一部分是官田,另一部分却是王家的田地。这次王家没有收杨浩的买地钱,而是无偿转赠给杨浩,唯一的条件是王家想从玻璃厂拿到优先采购权。

来与杨浩谈判的是王绩的堂兄王原。

王原四十岁许,风度极佳,展现了王氏子弟的倜傥气质,给了杨浩非常好的印象。

杨浩两世为人,还是第一次见识到晋商的风采,心里稍微有些怪异。王家的意思,他非常清楚,所谓的优先采购权,不就是唯一指定代理商嘛。没想到在大隋也有人能意识到这一点,实在是让杨浩觉得意外。

经过一番谈判,杨浩答应了王家的要求,不过王家得付出十万贯的建设投入费用和另外十万贯的预付款项。

王原微一犹豫,便痛快答应了下来。

直到协议签署完毕,杨浩长舒了口气,王原也松了一口气。

“嘿嘿,古人纵使再聪明,也终究比不上前世的套路!放到后世,只怕我还要付出一些股份才能促成此事。有了这二十万贯,玻璃厂启动资金却是不需要另外抽调了。”杨浩心想着。

河东郡兵已经近五万人,粮饷后勤支出每天都是庞大的数字,再加上河原的高炉改建计划,杨浩手中能抽调的资金并不是特别充足,有了王家这二十万贯,确实能轻松不少,至少不会因为调度资金而延误建设进度了。

“嘿嘿,二十万贯钱虽然数目不不过对于我们王家来说,也算不得什么,单是我这一房都能筹措出来,更何况其中还有十万贯是预付金!这位秦王殿下自以为占了我王家的便宜,却是小瞧了玻璃镜此物!我估计此物运到京城,恐怕能有十倍利润!怎么看都是我们王家赚了天大的便宜只可惜此物掌握在了秦王手中,若是能为我王家所得,那就妙了!”

王原也在心里想着。

想到关键处,不禁唉声叹了口气。

实际上,不止是玻璃厂让众世家眼红,河原钢铁厂本身更是让人又羡又妒,只是几乎太原郡所有的铁匠都被杨浩提前搜刮一空了!仅剩的一些没有加入河原的铁匠,当世家们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却都拒绝了,直言根本做不到河原那种程度的炼铁规模,其中很多人对当初拒绝河原的招揽,都不免有些后悔。

这让世家们大失所望,又无可奈何。

其中,太原柳家根据一些传言,在另一座山头找到了煤炭,但是考虑到开采难度和与太原城的距离,柳家失望的发现,开采这种黑色的能烧火的石头,似乎并没有多大利润,甚至还不如从河原贩卖成品的良铁来得划算!

因此各世家另起炉灶的计划,纷纷胎死腹中。

对于河东世家们的动作,杨浩当然有所察觉。

他轻轻叹了口气,眼下世家们受困于技术壁垒,暂时无法跟进,不过日子一长,河原的技术技艺早晚会慢慢流传出去,就像大兴的烟花爆竹产业一样,到时候只怕新式工业生产会呈现井喷态势。

工业生产扩大到全社会领域,是技术进步的必然过程。

杨浩做为倡导者、先行者,对此并不能完全控制,只能因势利导,尽量降低这一发展过程中的混乱和无序。

“同前世一样,矿藏资源收归国有,统一规划,是很好的办法,眼下虽然还为时尚早,但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杨浩心里打定主意,这次面见杨广的时候,顺便要把这件事情提前报备一下。

大隋历史的轨迹,已经在他的干预下发生了偏转,未来十几年,甚至是三五年的变化,杨浩心里也没有谱,不知道会发展到什么惊人地步。

河原玻璃厂投入生产之后,杨浩便不再去管,全权交给了弟弟杨湛和丑奴负责。距离五月十五还有几天,杨浩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河东郡兵上。

如今河东郡兵主力近五万人,都在太原城南的营地中,随着郡兵改革之后,河东郡兵的体系与其他郡兵有极大的区别。

首先,军官的遴选自成体系其次,军队结构也有较大变化,校尉官执掌各营,而营之上却是设了五军。五军统领名义上当然是河东总管长孙晟,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长孙晟在行军大总管之下,另设了一个新的副职五军都督,而且五军都督的人选正是杨浩。

自成立以来,河东郡兵所有的军令皆出于五军都督,五军的训练和演习,亦是由杨浩一人把控。

太原郡众官员得知这一情况之后,不由一惊,旋即恍然大悟。

杨浩虽然是秦王身份,但是他命令不了长孙晟。长孙晟之所以如此顺从、配合,那只说明一个问题命令长孙晟的一定另有其人!

“谁又能命令的了长孙晟呢”

众人骇然之后,心中已经了然如明镜。

房英和长孙无忌两人在河东郡兵分别任兵曹参军事、户曹参军事,在熟悉了职责之后,迅速的融入进来了,军中事务都打理的井井有条。

尤其是长孙无忌是户曹参军,经常与长孙晟交接工作。习惯了身份之后,长孙无忌不但能坦然地面对父亲,而且其细腻、缜密的做事风格,屡屡提出极有建设性的提议,也让长孙晟惊喜不已,更是重新认识了自己这个小儿子。

“兵事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却又极端重要,无忌小小年纪竟然能做的滴水不漏,实在是让人刮目相看!”

长孙无忌不知道父亲心中对自己的赞许,每日仍是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件事。这让不时关注着儿子的长孙晟更加欣慰。

心思从儿子身上移开,长孙晟更加震惊。

这些时日以来,他伴随着河东郡兵从无到有发展过来的,这支军队身上的每一丝蜕变他都了然于心!越是这样,他才越发觉得震撼!

“世人只以为骁果右军天下间绝无仅有,谁能想到不久之后,还会有另一支军队横空出世,能与之媲美!!秦王杨浩,我不如也!”

长孙晟苦笑着摇头,心头却是满满的佩服。

五月十三,杨浩与张灵姝等女分开,从太原城启程,前往武安郡面圣。

武安郡距离太原约五百里路程,快马奔驰一日便可到达。

杨浩身边只带了小道玄一人,其余众人却是留在了太原城。以两人的武艺,一路上根本不用担心自身的安危问题,轻装简行,最是合适不过。

两人一人一骑,各背着一个包袱,出城之后,沿着官道向东疾驰而去,与此同时,一辆普通的马车恰与他们擦肩而过,朝着太原城驶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