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精心修剪的罗汉松巍峨不动,满殿只有言官们不停翻飞的嘴皮子。
皇帝扶着大脑袋,闭着眼睛。
刘大总管忍不住扭头看了一眼被御史们疯狂弹劾的某人,昨天他还想着这小狐狸多么讨人喜欢,今天可好,全体御史,一个不落的弹劾她,这规模,多少年没有见过了?
皇帝好不容易耐着性子听完,就问乔巧巧:“乔掌事,御史们的意见你都听到了吧?你安排你手里的人,是嫁人还是安排去工厂做活都是你的事,你要揽下京都这么多大姑娘的婚嫁事宜,实在是太自不量力了?”
乔巧巧出列,她穿着一身短打加皮甲,英武无双,与朝廷上的老弱文儒形成鲜明对比,她虽然站着很后,但一开口,全大殿都回荡起她清脆的声音。
“陛下,京都以及周边形成恶习,婚嫁,女方要出大量嫁妆,导致许多普通人家的女子年过十五、六却定不下亲事。陛下此事看起来是小事,却有可能演变成人伦大事。”
“试想,辛苦养大的闺女还要贴了嫁妆才能嫁到好人家,那养闺女干嘛,不如多生几个小子,小子还能干活养老不是?假如谁家都不愿意养闺女,家里小子长大了,去哪里娶媳妇呢?推演到全国,大家娶不上媳妇,哪里来的孩童?每年过世的人多于新出生的婴儿,国家人口就会负增长,若干年后,”
“休要危言耸听!”皇帝忍不住打断乔巧巧的话,但是他下一句却道,“你且说怎么办吧?”
乔巧巧掏出陈条,马上有小内侍过来拿走,承给皇帝,“微臣建议修撰民法典,从法律来宏观调控某些恶习的蔓延。所谓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定,是以国家宪法为基础,对其他刑法、商法等法律的一种补充。比如,刑法杀人要偿命,重伤可以判劳役,那么轻伤呢?轻伤到何种程度,应该怎么赔偿合理?如果屡教不改怎么办?比如嫁妆是女方私有财产,婆家不得以任何理由霸占,这其实一直是约定俗成的道德标准,可还是有些人家臭不要脸的霸占媳妇嫁妆,不然为什么一定要求媳妇要带多少嫁妆呢?民法典可以写明这一条,如果遇到这样的婆家,女子可以上衙门寻求帮助。”
刑部尚书忍不住询问道:“那么衙门该忙成什么样子?什么事情都要管?”
其实他没有反对呢,反而是帮乔巧巧想民法典实施后可能遇到的情况。
乔巧巧却很光棍的道:“那我不管,我就是提个建议而已。”
接着她又炮轰起言官来,指着他们道:“发现点事情就要拿出来吵吵吵,你们没有半点证据,道听途说到底是怎么去说服自己相信那些谬论的?光提意见,那谁不会,需要你们这群饱读诗书之人吗?看看皇上和阁老们每天忙的不成样子,你们闲的满街溜达,一样领奉银,你们也不嫌脸红!言官的存在是不是应该起到更大的作用,你们打算一直这么混日子吗?”
听着寒碜人的话,御史们却个顶个都是人精,御史台谭大人立刻出列表示,意见收到了,他们会回去研究一下的。
多少年来御史台都是可以闻风奏报的,但真的空穴来风就上报的傻子,其实没有几个,大部分御史还是会自己先调查一下,就像乔巧巧说的,起码要说服自己信。
如今的御史台就是养老的地方,很难出政绩,年底官员考核他们几乎个个都是良、差,没人出彩,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庸才。
那应该怎么办了?或者他们应该发现事情的同时,考虑下事情的解决方案,给皇帝和阁老提些建议,这样算不算参政呢?那么御史的地位是不是就起来了呢?
皇帝和阁老们的脸色都有些奇怪,为什么总觉得乔巧巧格格不入,绝对不是因为她是姑娘,他们就歧视她,她真的跟别人不一样,看,她一上奏,刑部和御史台都该动起来了。
乔巧巧又道:“另外,撮合京都闺女嫁西北这事,哪位要是站出来反对,我就虚心接受。因为要组织这么多人去西北,我压力也挺大的,当时我也是脑子一热就应了下来,都怪我好面子,现在有些忍受不住,也不好推辞,哪位要出来做这个好人,我还得谢谢他!”
一时间鸦雀无声。
御史言官们说话向来不用负责任的,现在乔巧巧的意思是谁反对,谁就准备背锅,特么其实自己家也有大姑娘嫁不出去,这种心情太能理解,这事的后果可不好背,好像完全被乔巧巧胁迫住了。
好一会,皇帝犹豫的问:“那你准备怎么个流程,说来听一听?”
乔巧巧站的如同松柏一样,丝毫不为自己已经具有女性特征而含羞,肩膀绷直,双手一直是行礼的姿势在胸前,闻言没有犹豫,道:“我雇人在京都府里接受登记,需要父母和姑娘同时到场,双方同意并按手印确认登记内容属实,我要求他们记录姑娘的年纪,父母兄长某一位的职业,如果有条件的可以附上画像,没有的就简单形容一下自己,比如我的话就记,姓乔,十六岁,父亲从军,圆脸、浓眉、杏眼、肤白、身材高挑匀称,就可以了。然后希望找什么样的,不要什么样的,例如希望找个年纪在十五到二十之间,高挑,健康,至少有三间屋子,兄弟姐妹不超过两人,队长以上级别的未婚男子,非汉族的不接受。”
“然后我会先把这些信息传回到西北,西北那边的就让有功的战士和优秀的青年军官先选,每个姑娘会得到前三个选中她的人的来信,然后她看信决定要不要去西北见一见他们,果然见了双方都觉得满意,就留在西北成亲,如果不满意,我会在西北给安排活计,她们可以在西北做一年活,之后再参加相亲,要是想回来,也随时可以带她们回来。”
最后乔巧巧总结道:“先这么搞吧,要是办的成功的话,以后我雇佣些军属和伤兵专门做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