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被秦奕这种拳拳之心给感动了,总觉得自己好像有一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竟然产生了羞愧感。
“如若这一次没有你,没有孙老先生,各地的疫病,怕是要死更多的人。”李二陛下自然不希望再死人了。
要知道,当初隋炀帝治下,大业年间,整个中原可是有着差不多四千万之多,八百九十多万户,盛极一时。
而这些年,因为战火不断,连年征战。
人口一下子就锐减,还有不少人直接躲到了深山之中,大唐现在,想要做一个大工事,都没有多少人,想要建立百万大军,怕是要大唐整个男丁入军才能凑起来。
这对于一心想要建立盛世大唐的李二陛下来说,是一个难题。
“你想出来的天下第一医馆和镖局,倒是为大唐带来了一丝繁盛之迹象,朕的国库,可是充盈了不少。”
李二陛下说到这一点的时候,眼睛又发散这光亮。
要知道,在秦奕没有出现的时候,大唐差不多也已经统一了天下,也在积极发展,想要改善民生,能够做的,基本上都做了。
可是其效果,并不是很显著,一个是因为人口的减少,还有一个是百废待兴,百姓还在阵痛之中,经济的萧条。
可是当秦奕出现之后,一个大医馆,瞬间就让李二陛下的国库,日收斗钱。
当然,他若真的想要钱财,直接找造钱司,大把大把的钱财,有的是,然而熟读史书的李二陛下也知道,钱财太多的下场。
李二陛下不知道通货膨胀这一词,却也从史书上看到,当钱财泛滥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李唐定鼎天下之后,就开始重新铸造钱币。
五铢钱已经被隋炀帝坏完了,肆意铸造,然后给那些徭役,结果就是钱不值钱,百万徭役幸幸苦苦建造运河、修筑长城,最后得到的钱财,连一家人都养活不了。
五铢钱被废,太上皇李渊就想到了自己铸造钱币,以此来控制整个天下的钱币,从而稳固大唐的统治。
武德四年,正值唐军攻打洛阳的时候,李渊开始铸“开元通宝”。
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径八分,重二铢四,积十钱重一两,得轻重大小之中,其文以八分、篆、隶三体。
隋末行五铢白钱,质量低下,铸造利润较高,由此引发盗铸。
开元通宝重“二铢四”,这里的“铢”已经不是隋五铢所用的古铢,而是隋唐两朝采用的新铢,一新铢相当于三古铢。
开元通宝重二铢四,便相当于古铢七铢二。因此,开元通宝是比较五铢钱更大一些的铜钱。
可以说,李渊的确有着很长远的眼光,称之为经济学家也不为过,开元通宝的铸造,在帮助大唐在问鼎天下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而李渊铸造的开元通宝,一直延续到了清朝。
可见,这铸造开元通宝是何等的先见之明,又是何等的远见卓识了。
秦奕读的史书不多,但是也知道,李渊铸造开元通宝,在史书上有着记载,唐朝的建立,清朝的废除。
“陛下,臣以为,想要让大唐真正繁荣昌盛,商业一道乃是一等重要。”秦奕试探着说了一句。
在他的观念之中,好像古代都是士农工商,商业都是不被重视的。
其实,在大唐之初,李二陛下倒是比较重视商业,鼓励商人行商,在长安开启东市和西市,一度成为了大唐最繁华的最大的交易市场。
“何以此言?”
李二陛下知道商人能够带来税收,可是却也担心有人富可敌国,积攒太多的钱财,容易生出不好的心思出来。
秦奕解释道:“农之业是大唐之本,因为人一日两餐,每一天都需要吃食,一天不吃可活,十天不吃绝对会死。所以农耕能够生产很多很多粮食,有了粮食,也就没有人饿肚子。粮食多了,也可以养活更多更多的人。
而商之业,则可以让每一个不会饿肚子的百姓,手中又钱财,让手中无粮的百姓,可以用钱财换取粮食。
大唐疆域辽阔,可是也不能每一个人都去耕地,这岂不是回到了原始时代?想要繁荣,不仅仅是人多,那就是繁荣。
这里就有了很多道理的存在,比如大唐之本在农,大唐之盛在商,大唐之强在军,大唐之安在士,大唐之荣在工。
圣人言,士农工商,不是士子乃是高等,商人是最低等,臣以为,他们同等重要。”
李二陛下右手放在桌子上,轻轻地敲着,认真地听着秦奕的解释,虽然不是很详细,可是却也有几分道理。
以至于,让李二陛下不禁好奇起来。
“继续讲。”
秦奕抿了抿嘴,说道:“陛下,可否赏赐一杯清茶,臣口渴了。”
李二陛下一愣,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倒是朕心急了。”
这种突然的转化,让李二陛下觉得,和秦奕一起讨论,似乎有一种莫名的放松,还有一种知己一般的亲近。
两个人不再是君臣,而是朋友,是学者。
清茶上来的同时,不远处又加了一位起居郎,秦奕喝了一口清茶,才继续讲,反正脑海里面五千年的文化积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也不管什么惊世之言,更不管,会不会引起李二陛下的疑心或者是忌惮之心了。
“陛下,臣说的这些,也都是奇书上看到的,很多,臣自己都是一知半解,只好照本宣科了。”
这个理有,简直有些无懈可击。
就像是遇事不决,量子力学一般。
李二陛下点点头,示意秦奕继续,在他们的不远处,两个起居郎已经准备好了。
从农到商,从军到士,从工到商再到军,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且相互依存,这样的道理,让李二陛下对于治理天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只不过,信息量多了。
强大如李二陛下,也感觉有些吃不消了。
秦奕自己也说的口干舌燥,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说了些什么了。
“陛下,臣记住的有这么多,等再一次记起,再继续,不知如何?”秦奕自己也有些受不了。
李二陛下已经有些虚汗,脑袋嗡嗡的,听到秦奕没说了,顿时好了一些,便道:“好,好,下次,下次。”
不仅仅是李二陛下和秦奕轻松了,两位起居郎觉得自己的右手差不多已经不是自己的,直接瘫坐在了地上。
秦奕出了皇城,扭头看了看。
“也不知道,自己这番说辞,会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