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那么,请大家再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关于刘靠胡家的。”
雪亮提出来,接着介绍刘靠胡家的情况。
刘靠胡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即精准扶贫户,全家五口人,最小的孩子今年上初二,另外两个孩子都已经初中毕业。
还有就是,刘靠胡是姚到的大舅子。这一点,不用雪亮说,在场的,谁都清楚。
“刘靠胡家,不病不残,劳动力充足,不应该成为精准扶贫户!”
雪亮介绍完刘靠胡家的基本情况,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实际上,这也是西阳一组大多数群众的意见。
之前,在西阳一组逐家逐户走访过程中,虽然一些农户刚开始不愿意说别人家的事,但在雪亮耐心给他们解说政策后,还是有相当多的群众打开心结,放心大胆地说出来,这其中,反映刘靠胡家不应该是贫困户的意见就非常多。
尤其是刘靠胡家现在还有人在吃低保,这个问题让很多西阳一组的村民非常不满。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还是请姚主任和大家先说一下吧。”
对雪亮提出的这个问题,牛支书没有直接说什么,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姚到。
“这个问题,其实我现在也没好什么说的,现在我已经不包保西阳一组了嘛,西阳一组的包组干部是雪亮同志,他怎么说就怎么做好了。在这里,既然书记让我先说,那我算是向雪亮同志提的一个小小的建议吧。刘靠胡家毕竟已经是建档立卡户多年,还是我们村委会评的,他们家虽然有几个劳动力,却都没有工作,所以,取消他家建档立卡贫困户资格的事,雪亮同志还是要慎重考虑,以免引起不良影响。”
姚到虽然说,他自己已经没有包保西阳一组了,不便再管西阳一组的事,可是,他的建议,却无疑是在告诉雪亮:不要取消刘靠胡家是建档立卡户的资格。
“据调查,刘靠胡,刘靠胡的妻子,是经常在周边找活做的,刘靠胡两个大的孩子,也在外务工。他们可不是像姚主任说的没有工作。”
雪亮自然听得出姚到的话中之意,不过,西阳一组的村民,对刘靠胡家被列为精准扶贫户,还吃低保,意见是相当大的。
也因为刘靠胡家被列为精准扶贫户,还吃低保,让很多老百姓都抱怨,甚至怀疑政府的政策有厚此薄彼之嫌。所以,雪亮明知这样可能得罪姚到,也还是要坚持让大家来讨论:到底刘靠胡家应不应该被从精准扶贫户中拿出来,刘靠胡家应不应该继续吃低保。
“雪亮同志,你说刘靠胡夫妻经常在周边找活做,刘靠胡两个大的孩子还在外务工,可有什么证据?你说话可不能信口雌黄,是要负责任的。”
姚到的话直指雪亮,一时再无半点掩饰。
“姚主任,我雪亮虽然称不上是什么英雄豪杰,也不是什么领导,但是,也不是胡编乱造之辈,你尽管放心,我对我说的话,绝对负责任。”
雪亮说的,可都是有证据的,雪亮已经暗中打听过。包括刘靠胡夫妻找到了哪些活做,收入多少,以及刘靠胡两个大的孩子在哪里务工,雪亮都做了了解。虽然不是清清楚楚,却是八九不离十。
就是刘靠胡夫妻给人家找活做时签订的合同,雪亮都看过几份。刘靠胡大的两个孩子务工的地点,务工的单位,雪亮也通过电话进行核实过。
“好,既然雪亮同志如此有信心,那我也就没有什么话说了。”
姚到虽然心有不甘,但他却不是傻子,关于刘靠胡家的事,他不再继续说下去。
“大家有什么意见吗?”
牛支书见姚到不再说了,询问别的人。
“刘靠胡家,是否可以继续成为精准扶贫户,我倒是赞成姚主任说的,还是慎重一些好,毕竟,当初他家被列为精准扶贫户,是经过我们村委会会议通过的。”
说话的是一个村干部。
姚到对于这个村干部的提议,点点头,表示赞赏。
“我倒是觉得,雪亮同志说的有道理,刘靠胡家是有充足劳动力的,他们家再继续成为精准扶贫户,还吃低保,这会让群众说闲话的。”
韩谢琳说出了不同的意见。
兴许是因为有了那个村干部和韩谢琳开了头的缘故,接下来,大家就此问题热烈讨论起来。
有赞成取消刘靠胡家精准扶贫户资格和吃低保的,也有提出让刘靠胡家继续成为精准扶贫户和吃低保的意见。
另外,还有意见说,可以取消刘靠胡家精准扶贫户的资格,保留刘靠胡家继续享受低保。
一时间,众说纷纭,各抒己见。
整个讨论,足足持续了一个多钟头,仍然没有讨论出最终结果。
“这样吧,这个问题的关键,看来就是能否有证据证明:刘靠胡夫妻是否在周边找着活做和刘靠胡两个大的子女是否真在外务工。雪亮同志,你可找得了这些证据?”
综合大家讨论的意见,最后牛支书总结提出来。
“我手里,暂时没有书面证据,如果要书面证据的话,需要一些时间去寻找。”
雪亮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会弄成这样一个结果。之前,雪亮只是进行了相关咨询,并没有拿到任何纸质的证据。
“那么,这个问题,暂时就先这样,雪亮同志,你抓紧时间把相关证据收齐,我们再开会讨论这个问题。你看可好?”
郑主席也发了话。
“好。我一定抓紧时间去收集!”
郑主席都这样发话了,雪亮还能说什么呢?
确实,正如姚到和之前那个村干部说的,刘靠胡家被列为精准扶贫户,是经过村委会开会通过的,现在要取消刘靠胡家精准扶贫户的资格,不只是关系到刘靠胡家还是不是精准扶贫户的问题,也关系到村委会决策是否失误的问题。
所以,必须要有充分的证据。要不然,谁也不敢贸然下结论。
“那么,讨论下一个问题。”
牛支书再次宣布。
“我们组,有一家。”
牛支书的话音一落,韩谢琳率先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