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章 棘手的难题(1 / 1)地刀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小时增了小6000粉。

这是对严守正最大的肯定。

人的成功靠坚持,之所以坚持,是因为有动力。

这个道理跟写小说是一样的,只要有一位读者,作者就绞尽脑汁想办法留住他。

有两个读者,作者就舍不得断更。

有十个读者,作者就不会轻易烂尾。

创作不易,且行且珍惜。

严守正结算提款,2分钟到账18000,平台只抽成2000运营成本。

1/10的平台抽成,快速日结,是南极鹅的最大优势,也是对主播的最大诚意。

不过,严守正最诧异的是自己脑海中浮现出的数据:财富值700,贡献值10。

在医院的时候财富值只有100,贡献值也不高。

一场直播下来,竟然做了不少贡献,脑子里的数据也实时更新。

就是不知道那财富值是按照什么规则计算的,又有什么用。

严守正有点懵!

上午10点,严守正驾驶雅迪赶到大柳村村委,找到了村长李福旺。

粉丝经济,如何回馈粉丝?这是值得考量的问题。

大多数主播会拿出一部分财富让粉丝抽奖,送一些礼物。

这种方法始终摆脱不了二八法则的束缚。

毕竟不是每一位粉丝都能被幸运女神眷顾。

这对那些刷了礼物却得不到一点实惠的粉丝是不公平的。

严守正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想法。

他要给每一位粉丝定制最实惠的礼物。

让每一位粉丝都能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联系到大柳村目前的处境,严守正第一时间想到了扶贫。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的一年。

对于一位喊出‘家乡需要我’的大好青年来说,消除贫困是一项最荣耀的使命。

严守正说明来意后,李福旺一脸嫌弃的摇头:“就你还想着扶贫?你家还是贫困户呢。”

“呃……贫困程度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啊。李叔,我真的想试试。我听说泥潭沟张瑞珍家是最困难的贫困户,我打算跟她家对接,精准扶贫。”

“她家是重点扶持的对象。我们努力了两年都没能脱贫,难啊!你还年轻,真想扶贫的话,叔给你推荐几家难度小的,你对接上就好。”

“就对接张瑞珍家!”严守正回答的很果断。

“你小子真拧呢,行,那就试试吧。”

“谢谢李叔。”严守正接过了张瑞珍的贫困档案,骑着电驴子狂奔而去。

“到底是上过大学的人,要是人人都有这份责任心,国富民强何须百年?”看着严守正的背影,李福旺表情复杂的点了支烟。

严守正骑电驴跑了十来分钟,到了张瑞珍家时,她跟儿子张学武正要出门。

“我们不妥协,我们孤儿寡母过不了自然有我们的办法。学武,我们走。”50多岁的张瑞珍态度耿硬,严守正还没说明来意,她就给严守正吃一个闭门羹。提前堵死了洽谈的可能!

也对!

毕竟一条沟里现在就她一家,远亲找不到,近亲也不来。能上门的就只有扶贫办的人员了。

严守正有些气馁,张瑞珍真的刚!他都不知道怎么接话。

说起来,张瑞珍本来不是大柳村人,她的老汉才是。

村委档案上写的很明白。

她老汉走了十几年,听说是开拖拉机出了车祸。

连带着儿子张学武还截了两条胳膊,且经常伴有间歇性的精神恐惧症。

因为十几年前农村监管不发达,肇事车辆没有抓住。

儿子又变成残疾人,双重打击让这个女人举步维艰。

张瑞珍还有一个小闺女,在沿海城市上大学。

成绩优秀,依靠学校给予的贫困补助跟奖学金也能维持学业开销。

前年,户籍所在地的县扶贫办批准了贫困大学生补助,让她可以安心完成学业。

但是说实话,这些补助跟沿海城市的年均消费水平是没法比的。

经济的代差有时候很伤人。

一个农村女大学生在灯火阑珊的沿海大都市奋斗十几年才能城里人坐在一起喝咖啡的例子比比皆是。

那不是励志故事,那是催人泪下的经济代差。

严守正相信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小,国家扶贫就是为了缩小甚至抹平城乡经济之间的差距。

所以,不要气馁,相信国家,展望美好的未来。

目前,张瑞珍的主要困难是她自己的生活跟儿子看病所需。

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张瑞珍有低保,张学武有残疾证。

两两相加,一年补助两三千,对看病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

严守正非常理解。

至于大柳村给张瑞珍一家的合作社分红,因为她没参与合作社的生产,所以这个补助相当于村里出资白给。

不多,一年千百块钱。

以前张瑞珍还种植谷米,如今她家的三十亩地已经荒废。

跟泥潭沟两侧绿意盎然的大型种植基地形成鲜明的对比。

张瑞珍有地不种为了啥?因为50万。

去年泥潭沟被规划为合作种植基地。

乡里统筹,为村民提供环境更好的县城公寓楼。

村民出让土地并入合作社成为合作方。

统筹用地,规划种植,企业化管理,生产效能按比分配。

换句话说,农民不需要自己种地,跟城里人一样住进楼房,当股东就好。

合作社种植效益,按季度或者年份分红。

这确实是一个高效易懂的扶贫构思。

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种植成本、缩小种植周期,扩大生产规模,提速农产品的流通,加快资金回笼。

这项政策一出,泥潭沟的村民纷纷响应。

但是张瑞珍一家拒绝搬迁,也没有并入合作社。

50万!

于理,不能给她,给了她就是公器私用,对其他贫困户不公平,也不公正。

于情,以她家的情况,这个要求不过分。

因此,乡里曾作出让步,城里住房依然有,并给予10W的扶贫补助,邀请她加入合作社,扩大她的合作人比重。

说实话,这的确很良心。

可是被张瑞珍拒绝了。

综合这些情况考量下来,她家的情况确实挺棘手。

但是严守正还是决定试一试。

即便说服不了张瑞珍,也要让她知道政府并没有放弃她。

如今张瑞珍板着脸,推着轮椅上的张学武,显然是要带儿子到城里堵车索要过路费。

且不说这种操作会扰乱交通秩序,光自身面临的危险就让人头皮发麻。

严守正看着张瑞珍,这位大婶财富值只有17块钱,她的儿子财富值为0。

都困难到这种地步了,居然没负债。

这就说明人家骨子里还是耿气,正直。

穷死饿死不跟亲戚朋友借钱,这就是骨气。

严守正不相信这样的人会掉在钱眼里无法自拔。

要不是遇到无以言说的困难,哪个母亲会拖着自己的儿子以身犯险?

有时候,扶贫扶的是精神面貌跟意识形态,要让她看到富强的希望。

严守正思来想去,改变了策略:“张大婶,我不是扶贫办的。我是来你家买小米的。”

张瑞珍老气横生道:“今年没种!”

严守正无奈的耷拉着脸,摆出一副难为情的摸样:“都说你家的小米米粒金黄,味道沁香。我答应帮人家购买,这可如何是好。”

张瑞珍一脚踩住了轮椅的碟刹盘:“你答应人家了?”

“啊,人家钱都给我了。”

张瑞珍摇头说道:“这不是钱的事,你这年轻人不知道情况也敢胡乱答应人家。做不到了人家谁还继续跟你来往?”

“唉,那怎么办啊?张大婶!”严守正委屈巴巴的帮扶着轮椅,之前那股意气风发的气概,已经被打击的无比失落。

轮椅上的张学武歪着头看到严守正,顿时跟受了惊吓的大男孩一样哭丧了起来:“啊,嗷,妈妈……妈妈……”

严守正被吓了一大跳!

这尼玛31岁的巨婴啊。难道这种症状就是间歇性的精神恐惧症?

张瑞珍飞快的拿手掌拍了一把严守正的手背:“去,把你手拿开,你吓着我家学武了。”

“对不起,对不起。真的抱歉,我……我还是好心帮学武哥推车的。”严守正忐忑不安的绕到轮椅后面,一脸愧疚。

“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越来越不着调,你说你有手有脚的,尽吹什么牛?你要多少斤?愣着干什么?我问你要多少斤小米?”

“啊?不是没了吗?”

“去年的倒是有,要不你看看?”

“看看。”严守正内心暗喜,下意识的伸手帮忙推车,又被张瑞珍一巴掌扇了回来。

张瑞珍开了大门,两间窑洞。

其中一间窑口立着一块磨盘。

张瑞珍伸手将磨盘推开,50多岁还有这样的体力,严守正看的傻眼了。

片刻后,张瑞珍搬出一袋小米,熟练的卷开袋口,伸手抓起一把小米飒飒的任米粒顺着指缝漏下。

问着扑鼻的沁香,严守正疑道:“这不像是去年的米。”

“你可别小瞧这米,虽是旧米,却比别人家的新米还要香了。”张瑞珍说这话的时候,皱纹沧桑的脸盘间爬上难得的笑容。

“为啥啊?”

“这我不能告诉你,米谷种植的讲究可多呢。你答应了人家多少斤?”张瑞珍系了条围裙,又拿出一杆吊秤。

“这一斤怎么算?”

“3块5毛钱,你要多少昂?”

严守正算了算,1万8差不多能买4000斤;这可不能光买小米的价格,还有包装袋以及快递相关费用。

严守正合计了一下,说道:“你就按每斤4块钱给我算,我要4000斤。”

“娘嘞,俩吨?”张瑞珍一惊,手中的秤杆都掉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