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章 武器走私(1 / 1)瓜子昏睡百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离开的张祥,心里那个郁闷劲就甭提了,军工厂能有什么可看的,无烟火药没发明出来的年代(1884年,法国化学家、工程师P·维埃利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种无烟火药),现在再先进的武器将来也得面临淘汰,现在也就是解决下就业问题、卖点钱就算了。

以现在奥匈帝国两大兵工厂的生产能力,不乱扩大产能的情况下,光大清帝国的订单就足够消化掉3年以上了,着急个什么劲啊。

何况还有国内军队的日常消耗,装备弥补问题呢。幸好张祥本人认为倒是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远离皇帝大伯咋咋呼呼到是不错。

今后的世界武器市场,倒是可以好好规划规划,日后换装的装备也得考虑出路,总不能当废铁卖掉了吧,而且可以考虑倒卖武器当个军火商啊。

比如德国的毛瑟步枪表现就非常不错,当当二道贩子也是能赚大钱的吗?

往哪销售呢?那简单啊,非洲、亚洲、南美啊,这个年代的非洲、亚洲还是有不少独立、半独立国家的。

虽然他们中的一些很快将被英、法等国吃掉,但经过徳、奥武器加强的他们,也许可以创造奇迹呢?

至于中间的黄金、白银、珠宝、钻石等当然都是添头了,亏损的买卖谁会去干啊。

投入与收获不配比的事,干的人肯定少啊,德国人怕让法国人回忆起那段痛苦的往事,尽量和平解决殖民地争端和扩张问题,少惹麻烦,但张祥这货可不怕、没那么多顾虑啊。

你说为什么,其实张祥认为一战的德国之所以失败,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准备不足、决策层失误。

比如情报机关,就是严重的失职。没有完善的敌后渗透计划,粮食、饲料等大宗物品,近乎全部是战争开始后由国内开始运输,那不是自己找罪受吗?

那个时候光运兵力和武器弹药等就吃力至极了好吧,根本没考虑周全啊。

还有对英、法情报机构、特工人员的无力表现。对方的渗透都可谓玩出花来了,收买德国国社党、军队高层,这帮人还真的叛国成功,前线军人没败,后方败了。

至于总能获得什么密码啊、影响产品质量、数量啊,那水平确实值得学习、借鉴和防备。

你说如果一战前德国的间谍早早顺利进入法国、比利时。沿着德军预备突击线路,提前在附近城镇准备大量的粮食、饲料、马车等大宗物资可能失败吗?

更别提,提前勾勒出法国城镇和商人、农夫的粮库、油库等,那德国的后勤压力能小多少啊,开局阶段至于那么狼狈吗?

这些敌后人员还可根据情况,要么在合适的时候破坏铁路、公路、桥梁等战略设施,打乱英法联军的战略机动。

要么退入敌国大后方,鼓吹、宣传点破坏战争的话语,让法国的工人阶级早点行动起来,反对战争、反对现政府,反正打赢了对于军人也没什么荣耀,那一战的结果有很大可能更改。

要知道法国现在可是没有国王的,士兵再勇猛,也不会得到应得的社会地位和奖励的,死了、残疾了家人就没有生活保障了,有几个真正愿意悍勇作战,无畏死战的啊。

如果战争不是发生在法国的领土上,他们会这么拼命吗?真的当广大老百姓脑袋不好使啊。

这时即使有英国的陆军全力帮忙,也不存在影响西线大局的问题啊,大多数英国老百姓也不希望打仗的。

毕竟这个年代英国百姓的收入水平是全世界相对最高的,人均收入、消费能力超出美国20%以上。当然一战开始后,美国工人工资水平上涨100%,英国的工人就郁闷死了。

东线方向更加方便,虽然敌人同样强大至极,但无论是俄国还是意大利,德国、奥匈帝国只要够重视,可操作空间都很大,尤其是俄属波兰、乌克兰,至于周边小国甚至懒得使用这些策略。

所以奥匈帝国方面可加强的就更多了,比如铁路、公路建设增加、运输效率提高、武器的研发配备、战略物资的提前储备等等,不能因为奥地利地区多山就影响战略整体的运输效率啊。

只要奥匈帝国本身发展起来了,平时重视军队一些,脱离肉鸡之名就非常有可能,徳、奥两国联手,在欧洲大陆还真的无需害怕谁的。

说起历史上奥匈帝国为什么会悲剧,只要对历史稍微有些了解的,都会说道奥匈帝国境内悲催的民族问题。

以1914年一战爆发时为例,人口5500万,其中占总人口比例3%以上的民族就有11个,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民族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3%和21%!

这两个所谓的主体民族即使在自己的国家内的人口也占不到总人口的一半啊!

而在1878年统计时,奥匈帝国的人口还不到3600万,最重要的两个民族在各自国家的比重都超过了50%,匈牙利人人口基本变动不大,比一战前少个几十万。

日耳曼人的人口现在竟然比未来多,张祥心里就咯噔了,妈蛋的,那帮蠢材尽然在未来的30年,把日耳曼人至少外流了数十万,然后拉来了1900万的外来各族人口。

当然历史的1908年,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从奥斯曼帝国那抢了一大块土地,增加了400多万斯拉夫人也是激增的大头,但还有1400多万人咋来的啊。

就凭借人口的自然增长可能吗?那日耳曼人为什么没有增长,反而少了呢。大多都是从俄属波兰、乌克兰,原奥斯曼帝国疆域逃进来的。

然后捷克人12%,波兰人11%。捷克人还好一些,算是哈布斯堡王室的老臣民了,而波兰人加入奥匈帝国主要是当年三家瓜分波兰的产物。

加上奥匈帝国内部管理混乱、民族政策太宽松,任由大量的穷苦俄国波兰人、犹太人、斯拉夫人进入到奥匈帝国避难、发展。

这些人一进来好吗,占着地盘不走了!把一些地区更变成了他们的主场。(不管怎么讲奥、匈的经济和民族政策比俄控波兰等地好太多了,也自由,奥地利王国尤甚)。

塞尔维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一共占人口总数的9%。

这些人和俄国人是同一个民族(其中大部分也是非法流窜进来的),还积极响应塞尔维亚等国的鼓动,分离倾向日趋严重,这些人你让他流窜进来干什么,疯了吗。

历史上费迪南大公去塞尔维亚干什么?然后又发生了什么,大家都懂!所以说整个奥匈帝国在民族性上就是一盘散沙!至于奥匈内部的36个警戒人员问题,反正以后都不可能再有了,就不谈了。

张祥虽身份不够,但早鼓动其父去向皇帝陛下反应了,只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口流入,一战前奥匈帝国的民族状况就能好不少。

当然要是肯效力的人才那得千方百计拉拢,其他的就万万不能心慈手软了啊。

而当初卡尔·路德维希大公的建议,也得到相当一部分高层的重视和肯定,尤其是匈牙利的贵族们,他们早就为此而发愁呢?他们也担心自己的安全和财产安全啊。

仅1877年第十次俄土战争就有上百万难民被挡在国境线外,1878年边境线上被拦截的非法入境者也超过百万,1879年被拦截的非法入境者也不少。

卡尔·路德维希大公,当初还向皇帝陛下建议过,搞次户籍大普查,对那些数十年来非法进入奥匈帝国的少数族裔,家中没出过军人、高级知识份子的,进行没收财产等,遣返出境。

皇帝陛下眼睛一下就亮了,只是皇帝陛下还在犹豫之中,还没决定什么时候合适实施。

当然,对这一大笔眼前的横财,没人能最终放过,尤其是其中相对富裕的犹太高利贷者和资本家们。

前几年这些家伙跟境外资本合谋,把维也纳证券市场狠狠的洗劫了一番,使得奥匈帝国经济的发展受到巨大的影响,让两国经济和资本的活跃度陷入了低迷。

给了皇家高层和政府资本,全面掌控国家经济创造了有利机会,否则皇帝陛下和大公等大贵族们早狠心拿他们开刀了。

为什么张祥的爷爷那么喜欢他,那可是有道理的。

这小子对自己家人维护,对外狠辣,阴着呢。哪个传承古老的真正大家族,不需要这么个狠辣的家伙替皇帝陛下在明面上背锅。而这个背锅的人身份、地位、能力等还都不能弱了。

往往找一个合适的背锅侠,比找一个明面上的高层代表还难。这个人既得让皇帝信任,从而大力培养到相当高的职务。又要让帝国其他高层认可,能背的起那个锅,更不怕抗锅。

同时张祥考虑事情,能考虑到点上。老人家感觉这孩子是家族的幸运星,且有奥匈帝国一代军神卡尔·路德维希·约翰·洛伦茨的风姿,有成为家族定海神针的潜质。

卡尔·路德维希·约翰·洛伦茨,称号切申大公爵,史称卡尔大公。

19岁进入军队,1809年年轻的大公在奥法战争奥地利处于极为不利时,他力挽狂澜在阿斯伯恩-埃斯灵会战中挫败了拿破仑,击毙了法军4万余人,是奥匈帝国当时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

而历史上,奥匈帝国的民族问题,自然也会影响到军队的问题,毕竟军队也是由人构成的!

没有一个民族,能作为军队中可以信任的主体民族,如何一边保证部队规模,一边强化军队的对内控制作用,成为了弗里茨皇帝必须面对的问题。

所以奥匈帝国将部队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帝国国防军,一种是地方部队,前者是奥匈帝国的精锐部队和机动兵力,作为对外作战和对内镇压的支柱。

他们的指挥官大部分从贵族中选择,从指挥层开始保证对皇室的效忠,这支部队是奥皇最信任的部队,也可以说是投入相对巨大的精锐部队。

而就这支被奥皇视为精锐的、可以信赖、大力培养的部队依然被民族问题搞的一塌糊涂。

按照规定,这支部队按照通用语言分为两种,分别为奥地利团和匈牙利团,这种用所说的语言来区分部队的做法,也算是空前绝后了吧!

但是不要忘了,这两个民族的人数都没有超过各国的一半!你从各地招过来的诸如捷克人、波兰人、乌克兰人、斯拉夫人、马扎尔人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啊!

再加上各地方,方言横行,造成了即使统一以某种语言作为标准用语,依然无法高效的指挥部队。

当时的教育水平非常有限,尤其是战争开始后扩军后临时征召的部队,你能指望刚放下锄头,语言不通的农民有多高战斗力吗?

除了最基本的指挥问题之外,随着战争规模的持续爆发,各种民族思潮等等问题,被残酷的战争激发并且不断放大!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帝国防卫军,在武器不如人的情况下,跟俄国毛子火拼一段时间后就残疾了。随着战争的进行,而发生了各种严重的问题,以往的计划和预防措施被证明都是没有作用的。

贵族军官依然可靠,但是战争中随着有经验的贵族军官,不断受伤、牺牲,新上来的军官是否可靠就真的难说了,对帝国高层能有多少感情也难说了。

享受较高待遇的帝国士兵开始也是可靠的,但是那些补充的各个民族中、下层人士,就完全和可靠两字不挨边了!

勃鲁希诺夫攻势为何能成功?既有奥匈决策层的问题,但也和不少少数民族士兵抵抗意志脆弱,不战而降有极大的关系!不是俄国人太猛了,而是奥匈帝**队后头太水了。

同样,在帝国防卫军总体表现不好的时候,守护本土的地方守备部队却在防御作战中表现不错,比如说蒂罗尔射手部队。当然,也有对手是英勇意大利人的原因。

当意大利人突然宣战后,这支部队在人数近乎悬殊到无法计量的情况下,拖住了意大利主力部队的进攻,而被奥匈政府授予了皇家射手部队的称号。

不过这一支部队,在防御自己家乡勇猛异常的同时,对于其它战场的战局同样漠不关心,如果不是被指挥官忽悠的话,他们甚至不愿意支援相邻战区的友军。

于是乎拥有这样一支部队的奥匈帝**队,还敢打世界大战,张祥不得不对皇帝陛下的自信和骄狂说一声佩服,但也说明皇帝陛下是比较重感情的,否则他也可以糊弄过去,就是不打仗。

没有民族凝聚力、没有共同信仰、各种分裂和民族思潮横流的部队能坚持4年多,直到皇帝陛下去世、新皇帝胡来才分裂,皇帝陛下手腕之高,那是不得不令人佩服的。

除了军队的问题之外,奥匈帝国的装备问题同样非常严重。以开战时为例,看看奥匈帝国的部队和火炮数量比例你就能知道奥匈部队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先不说西线了,英、法、德三国的精锐部队云集,用这些部队来对比奥匈部队那真是欺负它,单纯就东线来说,奥匈帝国部队甚至连俄**队都不如啊。

东线开始时,由普利特威茨指挥的德国第八集团军,一共拥有4个军和数个独立师级单位,总兵力为16个师,20万人和1044门火炮。(重炮数量少一些,一共才156门。)一个师平均65门各种火炮。

俄国人则集中了6个集团军,一共拥有52个步兵师和21个骑兵师,一共拥有3203门火炮,平均每个师有43门火炮。其中兵力最强的第二集团军,拥有14个师,702门火炮。

好了,咱们现在看看奥匈军团,奥匈帝国怎么着从表面上看也是一个大国,摆出来的架势倒是挺吓人的。一字排开了4个集团军,35.5个师的步兵和11个师的骑兵,总兵力也有85万。

但是,但是作为最重要的支援火力的炮兵,才拥有1728门火炮。平均一个师才37门火炮啊,而且就这样一支部队中还充斥着大量的老式、旧式火炮。

这是拥有斯柯达、斯泰尔等军工巨头企业的世界大国吗?可见奥匈帝国高层根本没做好战争的准备工作啊。

这也是奥匈帝国精锐士兵的伤亡会始终那么大的主要原因,而且也是所谓的精锐部队老是表现不好的主要原因,炮兵为王啊。

然后双方在加里西亚地区进行了第一次碰撞,奥匈帝国竟然有勇气发起主动进攻,在320到400千米的站线上,俄国5个集团军和一个支队的兵力对抗奥匈4个集团军和1个后备军的兵力。

在长达一个多月的交战中,奥匈部队损失40万,其中10万人被俘。而俄国损失23万,在德法英三国看来,装备不咋地,部队素质也不咋地的俄国,终于在奥匈帝国身上找到了自信。

要知道,这些部队可是当初奥匈帝国最精锐的部队啊!(这个资料出自德意志崛起之路,不过对比其它数据后,感觉差不多。)

开始就这么怂,后来就更怂了!火炮库存量少的可怜,当意大利参战,奥匈帝国甚至要动用一门不知道什么时候制造的65mm青铜炮………。

我可怜的祖国啊,张祥认为奥匈帝国方面需要加强的实在不少,但幸好时间还早,主要是高层思想问题,而这正好是张祥的长项。

为什么各种肤色那么多人到了美国,自动就说英语了,那是环境和教育啊,你不会说、听不懂是吗?后果自负殴。

张祥也准备在奥匈帝国的国有企业中实施这套策略,普及德语,对一些学校更是准备搞所谓的双语教育,不学说德语,今后就别想找到好工作,有意见,那你移民吧。

至于鼓动奥匈帝国去自己干殖民的事,张祥原本是真没这个打算的,非洲许多地区那可怕的疾病问题,百年后也困扰着全世界。

尤其是欧洲人的体质问题,对很多疾病的抵抗实在太差,动不动就是大规模的灾难问题。

而且殖民地的前期投入会非常大,必需发展强大的海军,想真正赚钱怎么得也得一二十年,到时世界大战一打,全扯蛋了,所以还是成为友好国家,友好经济交流划算。

何况欧洲的二流国家拥有殖民地的很多,有人要他们的资源,那对其绝对是好事,还可顺便打开这些国家的市场,不用亲自撸袖子上场的啊,比如荷兰、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等等。

直到后来,比属刚果,让张祥不得不郁闷啊,看来还是得撸袖子自己亲自上啊,刚果后世可有着“世界原料仓库”之称。

2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矿藏丰富的让人眼红,最主要的是有铀矿石啊,以后想奥匈帝国立于不败之地,必需研发原子弹啊,要发展原子弹就看它了。

看来前期得多雇佣些雇佣军了,反正比利时王室并不强大,虽紧靠英、法,但只要奥匈帝国做的不是太过分就应该没事,得赶快找老爹好好聊聊,一次性快速搞定。

张祥也没指望那里能给他带来多大的回报,只是争取少投入。毕竟法、德一旦打起来,奥匈帝国是必需站在德国这边的,否则俄国毛熊就能随时把奥匈帝国这个挡住他称霸之路的家伙灭掉。

非洲有什么,那东西可就真多了。最宝贵的就是石油、钻石和黄金啊,不止南非黄金多,加纳的黄金同样不少啊,这个西非国家是非洲的第二大产金国,一度被誉为“黄金海岸”。

这个时候,英国还未能彻底的将其纳为殖民地,去悄悄做做生意卖点军火,还是没问题的。

这个年代非洲未被殖民的国家还是不少的,尤其大陆中部的,而其中许多国家、部落也都有大量珍贵的黄金和钻石的,比如马里、刚果等国家,后世的马里一度是世界上第三大黄金产地。

加纳、马里这两个国家日后纷纷成了英、法的殖民地。其中马里1895年才沦为法国殖民地,称为“法属苏丹”,现在有着大量的可操作空间啊,更何况这里拥有大量的油田资源。

捣蛋那是必需的啊,否则那叫政治不成熟。何必要让法国政府好受呢?没必要啊,人家的政府高层换的那么快、那么勤,有必要为此而担心吗?

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安哥拉、苏丹和乍得等国,都有不菲的石油资源,现在的石油用处不多,但今后毫无疑问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啊。

也是奥匈帝国贵族和骑士们资金及地位的解决办法之一,日后再将提上皇室高层决策日程。

当然,这个时代的大英帝国,奥匈帝国那是惹不起,法国还是不怕的。

反正两国也不可能成为朋友,为了多找找法国高层的麻烦、多给其制造点麻烦,象什么科特迪瓦等国,也可放心的大量卖武器吗?

还有英国、法国的小弟比利时,其现在占据优势的刚果地区,那可老大的地盘了,物产丰富、资源众多啊。

英国虽在1908年抢走了一大块,但比利时还是始终以英国、法国马首是瞻,不给他找点麻烦把他从非洲地区踢出去,对的起未来的自己和德国皇室吗?

于是,张祥先去找皇储鲁道夫商量,鲁道夫正和小女友卿卿我我呢,看到张祥竟然首次主动来找他,还算很是高兴,毕竟以前这小子从没主动上过门。

但维多莉亚公主还是很害羞的,打过招呼后羞答答的匆匆告辞而去,弄的张祥非常尴尬。

鲁道夫一听张祥的点子,确认可赚到大钱,那当然同意。直接准备拉着小女友入伙,让小女友下面的人去具体实施。

毕竟德国的势力也早进入了非洲大陆,干这些事情比起奥匈帝国高层这边方便的多。

鲁道夫准备送张祥离开前,试探性的问他还有没有什么可快速赚钱的方法,手上没钱心里发慌啊。

张祥一阵头疼,妈蛋的,你这个地位的人还差钱,说出去外面谁信啊。不过相对你这个地位的人来说那方法就多了啊。

什么赚钱快,当然是开银行和赌场了。银行可能你开不成,但赌场没问题啊,尤其是国家赌场,比如后世的福利彩票、足球彩票之类的,那是稳赚不赔,来钱超快啊。

张祥沉思了一会,选择性的把福利彩票等的点子一说,皇储鲁道夫兴致一下上来了,眼睛越来越亮、且越听越兴奋,靠,这不是抢钱吗?

还这么光明正大、美其名曰的抢,损人啊损人,费迪南这小子确实不是个好玩意啊。

要是张祥知道皇储鲁道夫心里想的啥,肯定会骂一句“靠”然后立即转身走人。

但这个主意是真不错,而且英、法、德、美、俄等国还尽量同步,全世界布局,真他妈的坏啊。

不但惦记着本国,还惦记着其他国家,是得找几个有身份、有地位的盟友才能玩的转啊,这生意一旦开搞太让人眼红了。

还有赌城的事,一听就损到头了,连锁经营,还什么赌王大赛,拳王争霸,大国参与,小国敲边鼓,吃喝玩乐一条龙。

美、法两个国家因为没有皇帝,直接被排除在决策层外。因为他们最高领导人说的话,过几年就很可能是屁话。

当然还有皇太子最感兴趣的足球,什么欧洲杯、俱乐部冠军杯、世界杯。但只有贵族和骑士以上级别的家族及个人,才有入股资格,彰显其地位和荣耀,就值得商榷了。

英国皇室应该是其中的大头,毕竟现在的全球地位来说,他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老大,由他出面去组织实施,效果会好很多。

哪怕德国、俄国份额在奥匈帝国之上也无所谓,毕竟人家的综合国力、军事实力要强于奥匈帝国,有钱大家赚才是正途吗?

皇储鲁道夫那是兴致盎然啊,将张祥送走后,立即开始规划自己的人脉和具体实施计划,自己差的本钱就不考虑了,反正上有父母,边上有兄弟。

英国的皇太子爱德华、小女友的哥哥德国的威廉、沙皇的儿子亚历山大,虽然大家彼此岁数相差不少,但多少还算熟识,是可合作的首选。

于是三封邀请函被送出,邀请他们前往西班牙参加表姐的婚礼,商量创业、发财大计。

皇储鲁道夫边完善自己的计划,边静等三方回音。至于其他王国的王室等,要么身份地位不匹配,要么不是很和谐,就懒得打草惊蛇了。

张祥离开后,也没什么功夫休息,又一个不错的赚钱计划开始规划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