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茨理工大学的动力研究实验室,在1881年初顺利的用蒸汽设备提炼、分离出高纯度试验用汽油、柴油。
将其作为燃料,彻底取代活塞式四冲程煤气内燃机中的煤气,开始了活塞式四冲程燃油内燃机的全面研发。
1882年3月,在大量前期经验和理论支持下,相对合格的活塞式四冲程汽油4缸20马力汽油机研制成功。汽车发动机开始进入最后的定型、测试、补缺阶段。
1882年6月,初步的汽车发动机设计定型基本完成,进入最后的内部测试阶段。如何简化、确保安全和便于大批量生产的研究进入到实质探索、总结阶段。
1882年7月,特斯拉找到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请他们帮忙设计、生产样车。技术总监波多尔斯基亲自接待了他,当波多尔斯基听完特斯拉的解说后,人一下傻了,表情精彩之极。
妈的,老子还在考虑怎么把自行车造漂亮、造好呢,这小年轻就准备造大汽车了。
不过,肯定能赚大钱的事,当然不能推了,自己的厂子也能直接受益的啊。何况这小子可是王子殿下动力研究实验室的总负责人,王子老早打过招呼的,到时说我不配合,那多不好意思。
拍着胸脯,向特斯拉做了保证,波多尔斯基立即全力安排各方面的有经验的高手配合,组建专门的设计研究团队,开始根据发动机进行车辆设计。
接着将特斯拉安排进工厂的实验中心,全程负责监督、审核,扭头毫不犹豫的将这个事情,通知了张祥。
让张祥帮着参考参考怎么弄,既要美观、大气、上档次,也要质量过硬、成本合理,免得砸了牌子。当然,他也把自己的想法和计划、措施详细的说明了一番。
张祥得到消息,肯定了他的大部分想法,大致说了下可改进的措施和方法,让他先找人看着自己弄,注意气动学原理,集思广益,等他回去二人再详谈。
另外让他通知特斯拉,赶快安排人手,全球申请专利,既包括发动机等,也包括汽油、柴油冶炼技术,千万把技术秘密守好,这可是大财源。
张祥以身体原因,向皇帝陛下打报告,要求提前回去修养一段时间,工作交给副手。皇帝陛下信以为真,赶快通知张祥的副手接过工作,让张祥回本土疗养。
把副手弄的纳闷不已,现在的海外州可还是事情多多啊,正主就准备撤了。没听说张祥身体有什么问题啊,但仍老实的将殖民地张祥的工作接手了。至于私下的猜想、鄙视张祥就不知道了。
回到格拉茨当天,张祥就和波多尔斯基见面详谈了一番,两人对照着各部位图纸,详细商量着每一步的改进计划和方案,甚至包括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甚至因何会这么考虑。
谈的那个辛苦啊,比张祥在非洲工作一天还费神、费力,这还只是开始,后面的麻烦事还多着呢。至于外形、款式设计,反而是最不成问题的了。
聊完后,波多尔斯基当晚就赶回了班斯卡·什佳夫尼察,召集人手去挨着落实与总结,进行测算和试验,大量的基础材料的更新和改进也加快了研发速度。
特斯拉知道了张祥提前回了格拉茨后,也从班斯卡·什佳夫尼察赶来跟他商谈、讨论。
张祥把他设计的汽油发动机一顿好夸,然后试探性的提出了一些可改进方案。其中一些当即启发了特斯拉,讨论完后着急忙慌的赶回自己的实验室,找人商量试着改进去了。
几天后,张祥假吧意思身体已经好了,辞别父母亲人,前往班斯卡·什佳夫尼察长住,与波多尔斯基等不断的探讨、改进,完善着每一步的设计定型。
当然,需大量计算的资料太多,他们也找了很多的专家学者、技师和数学家前来帮助计算分析。张祥这时无比的怀念计算机啊,这样的工作效率确实太差了。
通过一个多月的改进设计、制造,第一辆张祥比较满意的四轮小汽车诞生了。安装上特斯拉改进的汽油4缸22马力汽油机后,能在城市平坦道路上跑出60多公里的最高时速。
在张祥看来很是粗糙的汽车,对这个年代的大多数人来说,简直就觉得不可思议,尤其是其速度和平稳性。当然完善和改进也没有停止,大家更有积极性、主动性了。
张祥等人也没有着急生产和贩售,将这辆车进行全方位的试验,尤其是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轮胎、底盘等等。
张祥等人开始时,是全部找的最优质的材料,最新的科技配套,从而进行考虑最终的定型。
几人也商量好了,定型后,产品将细分下去,该改进的工艺继续改进,尽量降低生产的成本,部分配件找各国最精密的工厂进行生产,统一招标,模块化生产组装。
虽然汽车是一个新生事物,但生产的工厂也得具有相当的规模,奥匈帝国未来的汽车生产工厂区第一个选择这里,如果产品能迅速被大家接受。
第二、第三个将选择加工水平同样高的英国和德国城市,由退伍军人基金会出面,到英、德两国办厂生产。
正事基本忙完,也快到圣诞节了,张祥和特斯拉赶回格拉茨与家人团聚,张祥没事也会去特斯拉家里窜门。年后,张祥又只好老老实实的收拾行装赶回海外州,当他的土皇帝去了。
结果新年后,汽车还在场地进行各种车辆测试、评估、完善时,英国王室的代表就找了过来。
没办法,这东西在哪引起的轰动都不小,而英国王室的密探又太强,在欧洲地区简直无孔不入。
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总不能把尊贵的客人堵在门外不让进啊,那不是往死里得罪人吗?
当英国王室的代表看了汽车的测试后,同样震惊了。想详细的问所谓的技术和原理等,厂家方面就打死不说了,只说一切还在测试、完善阶段,所有的一切保密。
英国王室代表也无法发火,赶快用电报把自己看到的,详细的汇报了上去,也同样引起了英国王室高层的震惊。
接着就是极度的兴奋,更高级别的代表带着大额的支票就出发了,同时英国王室请求奥匈帝国皇室给予协调、帮助。
把一向只关心政治,不怎么关心技术和生产的皇帝陛下弄的莫名其妙,经详细调查后,才了解了真相。
反正英国王室是正常的商业购买,那有什么呢?让他们跟厂家和格拉茨理工大学去扯皮吧,只是不能闹僵了。
结果,不平等条约出现了。
英国王室直接砸出各1000万英镑,向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及格拉茨理工大学,购买全套汽车制造技术和发动机、炼油技术,并在未来10年内每年出资100万英镑(各50万)实验费,同步共享改进技术。
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对英方这个出价倒是满意,毕竟远远高于他们的研发投入,何况以后还有大额的实验费拿,没提什么额外条件。
格拉茨理工大学高层那却根本不干,因为所有的科研经费是张祥父子提供的,那钱到最后怎么分,刨掉成本学校估计落不下几个子。
结果扯皮许久,英国又拿出加拿大地区的石油探矿、开采权给予大公,大公不参与资金分配为代价结束。
大公直接将加拿大的石油探矿、开采权,以2亿塔勒(1000万英镑)的天价卖给了退伍军人基金会,所得的钱半数给动力实验室发了一次性高额奖金,其他的又全部投入到三大研究实验室。
说大公黑心吧,真没有,毕竟他和他的儿子对实验室的投入非常大,利润虽不少,但毕竟没放回自己包里不是。
而且万一退伍军人基金会,真在加拿大找到大油田的话,那退伍军人基金会投入的资金,就会有百倍的利润啊。
惊天的交易内容,还是私下传了出去。整个欧洲先是茫然,然后就感觉自己疯了,英国王室太他妈的败家了,什么技术能值3000万英镑的天价,英国的广大民众更是被雷的不清,纷纷打听详情。
奥匈帝国的百姓只是感觉自豪,这个学校和工厂太牛逼了,到底折腾出来了啥子东东。皇室也真是豪气,那奖金发的真是大气,对一个实验室的投入就超过奥匈帝国3个月的税收总和了。
于是各路报纸媒体,派出精兵悍将,前往奥匈帝国探明究竟。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那本就是世界最具知名力的工厂之一,管理严谨、科学、完善,根本不允许他们进入。
而格拉茨理工大学虽容易进去,但几大实验室和关键教授的安保措施更是严密、且无比的强硬,谁的账都不买,让各路报纸媒体恨的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
英国的媒体记者们聪明啊,自己出面不好使,联合起来找大使馆帮忙啊,大使馆无奈只得答应帮着联系。但不巧被一家德国媒体记者知道了,赶快跟着开始窜连,德国大使也出面了。
结果,格拉茨理工大学顶住了压力,坚决不买账,不允许参观采访。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却投降了。
不论哪个厂家,敢得罪这么多各国主流媒体记者啊,尤其是英国和德国的记者们。
何况皇室高层、政府部门都出面了,只得答应安排半日时间,让两国媒体记者在边上观看,记者等不得进入场内。有问题,厂家一律不会回答。
两国大使当然无所谓了,正好也可跟着进去亲眼看看热闹。他们在约定时间的半个小时前,就到了厂区门口附近,等待汇合后进入。
这时正是工人上班时间,就看到密密麻麻的工人,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彼此谈笑着,精神饱满的骑着一辆辆自行车涌入厂区,然后再四散开来,分流向各个分厂。
这个场景当即震惊了两国大使和部分媒体记者,英、德的大企业比这大的有的是啊。
比如造船厂、煤炭企业等,那员工人数更多。但几乎全部骑自行车上班,统一服饰的,两国大企业中还真的没有,两国记者已经感觉到自己没白来了。
在专门接待人员的引领下,大家走过整洁、宽阔的厂区,看着显眼地方的各种宣传标语。
什么安全生产、敬爱生命,爱岗敬业、尊重科学,严谨、创新,质量就是生命、出厂必是精品等标语,各路记者们都安静了下来,在各自笔记本上奋笔急挥、照相机不断按。
到达机械制造厂实验中心后,那辽阔的占地面积,树丛中数栋高耸的实验大楼,严密的安保措施,还有大门上悬挂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大牌子,再次深深的震撼了众人。
这些大楼里都在研发着什么,他们很想知道,但他们根本进不去。
他们只能进入室外测试场地的观看席位,看着一些专家和工人摆弄那几辆测试车,并偶尔看到一些工人拿着配件匆匆跑回厂区加工,加工好后,又拿着跑回来安上。
远远的只看外形,几辆车除了造型基本一样,漂亮的流线设计,黑色主漆。
细看后发现,有的车有四个车门、有的车只有三个车门、有的车没有顶是敞篷的、有的明显有一截加长加高、有的却有一些缩小只保留单排座两个车门。
但毫无疑问,在这个年代的人看来,这就代表着精美的艺术、科学的最高成就。尤其是那种明显小一号,车体颜色更加鲜艳的车,不知为何一看就吸引人。
记者手中的照相机闪个不停,尽可能的将这些车辆的原型拍进去,拍完后,大家回到座位上,开始品尝厂家提供的各种免费水果、饮料和矿泉水。
不久,车子开始陆续发动,只留下专家继续观察记录车况,工人回到场地边上,在另一个场边饮水区拿出免费的各种水果、汽水或矿泉水吃喝了起来,该抽烟的抽烟、该聊天的聊天。
有记者发现了这种情况,不由惊讶出声,也引起其他记者的注意。他们都知道这种所谓的汽水,各种口味,大多数味道确实不错,已经在他们国家流行开来,价格不高,但也绝对称不上便宜。
他们还以为只有他们这些客人,能享受厂方热情的待遇呢,原来普通工人也能享受一些时令水果和汽水等的。这个工厂对工人这么好,不由的纷纷向接待人员打听详情。
接待人员技术上不懂,但这个确实知道,称这些水果、汽水等确实是免费提供的,但汽水一般只有室外的年轻人员愿意喝,大部分人还是爱喝咖啡、热水或矿泉水。
好吗,这也太打击人了吧。这时其中几个休息好的工人站了起来,走向了不同的汽车,其他的在边上继续说笑或休息着。那几个工人跟观察的专家们先聊了一会,就陆续坐进了自己的汽车。
几辆车陆续的开动了起来,慢慢进入专用跑道,先是慢慢的绕着跑道转了一圈,得到专家举旗同意后,开始轰然加速,很快不少车时速就飙到了50公里以上。
然后有的车还在继续加速,很快提速到60公里以上,有的车就只能维持50多公里现状了,彼此之间的车距不断拉开,然后速度普遍维持在50-60公里左右跑着。
两国大使和记者们彻底傻了,这他妈的不科学啊,怎么能跑的这么快呢?可汽车没因为他们的惊呼而停下来,一直不断的跑着。
两个小时后,接待人员招呼大家时间到了,大家才发现时间过的这么快,而那些车辆根本没停下来的意思,还在不断的跑着,偶尔在直道上还玩玩加速超车。
众人离开了,但心里能平静下来多少就不知道了,至于他们回去怎么写,怎么说,奥匈方面除了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的领导,没人太过关心。
但就因为没有太在意,当德皇特使很快找来希望能共同研发时,奥匈帝国皇室方面又抓瞎了。
答应了英国皇室,不答应德国皇室,这不是明显影响两家的关系吗?可英国皇室当初花了天价啊,这又卖第二次的话,英女王非发火不可的,弄不好就成了仇人了。
考虑来,考虑去,皇帝陛下没敢答应。但也想出了点子,比如德国皇室可以私下高薪挖人啊,只要赔偿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和格拉茨理工学院高昂的培养费就行了啊。
当然挖的人要德方自己去协商,而且人不能多了,要保密。
这时的皇帝陛下,也想明白了那些大才的价值,赶快通知他们,让他们从新与关键员工签订高薪的长期合同,违约金高到吓人的那种,并说明了原因,德国等国会来挖人。
弄的格拉茨理工大学和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管理层紧张不已,赶快召开高层会议,抓紧时间完善大家的新薪资合同。
德皇得到准信,也恍然大悟。靠,弗朗茨·约瑟夫这老家伙实在太狡猾了,这种鬼点子都想的出来。不过,弗朗茨·约瑟夫不愿得罪英国王室,他是理解的,也觉得自己当初太贪心了。
当德皇的代表,想方设法频繁的去接触那些关键员工时,发现这些关键岗位的人员薪金实在是高,违约金更高的吓人。
但想想,怎么得也比当初英国皇室获得这些技术时便宜许多啊,也就悄悄的咬牙挖走了几个。
英、德媒体,回国后的大篇幅全面报导,先是震惊了两国的民众。然后就是各大企业、高等学校,纷纷的开始研究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这些先进理念,先进管理思路。
把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彻底推到了世界最知名企业的名单上了。他们的理念和管理思路更被所有管理院校所熟知,并大力探讨总结。
英国的民众和企业也才发觉,女王陛下真是做了笔赚钱的大买卖啊,只是这些漂亮的车子什么时候能定型、量产呢?
然后事情持续发酵,传遍了欧洲大地,甚至传到美洲、亚洲等地,引起了海啸般的连锁反应,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大名远播。
各国的媒体,商人纷纷赶往奥匈帝国,希望能从中得到启发,分杯羹,使得奥匈帝国的旅游经济获得了不小的发展。
英国皇室按照奥匈帝国方面的未来规划,开始规划英国的汽车厂区,甚至直接是汽车城。
最终经过多方专家认证,为了解决本土就业问题和均衡发展问题,规划了一个专用钢铁厂、两大组装总厂、四大配件城、四大炼油厂的超豪华工业体系。
同时还把发动机技术等资料,交给了各大学校的国家实验室。让他们吃透后,继续完善、创新。然后开始派出地质专家和学者,带着大批学员,在军队的护卫下,满世界的寻找油田。
德国方面虽没获得现成的技术,但各种人才挖来了,结合奥匈帝国方面的研究成果、经验。
加上远超英国的发动机技术底蕴,也很快开发出实用性汽油发动机,然后就是测试、完善阶段了,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也对石油冶炼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和沙皇俄国的良好关系,大规模的投资巴库油田,进口俄国原油的同时,也开始在殖民地和本土到处寻找新的油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