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章 日俄战争(1 / 1)瓜子昏睡百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祥刚开始也在为日、俄两**队就这么打起来感到奇怪,日本这个位面可没有得到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力、武力都很有限,别说想跟俄国庞大的军队过招了,就是对上大清帝国都没什么胜算。

但日本后面有美国政府和企业大力支持,那也就勉强说的过去了。毕竟美国政府不差钱,工业也足够发达,否则日本高层没这个胆子,也没这个实力发动对俄国远东地区的战争。

估计美**队参合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拉德国、奥匈帝国下水,转移国际矛盾。顺便练下兵,至于作为主力的日本军队死多少人他在乎吗?对美国高层来讲能达到目的最好,达不到也无所谓啊。

要说日本高层将进攻目标放在朝鲜半岛,在张祥看来更合理一些。朝鲜作为大清帝国的属国,一向不怎么安分,其内部还有独立倾向严重的东林党,与日本政府走的比较近。

大清帝国朝廷方面,也早注意到了日本的各种不正常,要不也不会从奥匈帝国订购那么多的机枪、大炮,后面更订购了大量卡车,组织了强大的陆军突击部队。

只是在海军建设方面,大清帝国自认为强的有限,如果算上美军,那就更没有胜算了(主要有本事你把战舰开上岸啊),毕竟大陆国家对海权的重视程度,相比陆地上还是有限的。

张祥感觉美国、日本高层是真坏啊,无所不用其极啊,但现在阴谋已经被皇帝陛下发觉了,那也就不可怕了。但该报复的时候还是应该找机会报复一下的,要不不就显得奥匈帝国高层太软弱了。

美国的工业实力虽强,但科技水平比起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就差多了,大多数工业品的含金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层次。

美国政府想暴兵,没个几年时间,那是不用想的了。同时就这样让美国和日本政府从俄国人身上占便宜,也不符合张祥的性子啊。

明着、暗着帮助俄国偏偏还都不行,会影响到和盟友大清帝国的关系。所以只能暗中折腾折腾美、日两国,但如何操作还得考虑完善,千万不能把自己搭进去了。

最后他找到皇储鲁道夫,向皇储献计献策,两人密谋了许久,然后张祥开心的离去。

而皇储鲁道夫又找到皇帝陛下,汇报了些内容,然后皇储发电报给沙皇陛下,希望奥匈帝国的影视公司,能全程拍摄俄**民反抗侵略的电影,希望俄**方给予提供保护和支持。

日本,对俄国高层来说,绝对是非常看不起的国家。曾被大清帝国轻易收拾成那样,日本人在俄国人看来就是瘦小低矮的黄皮猴子,虽然那股狠劲不错,但终究上不得台面。

毕竟俄国可不是好招惹、对付的主,世界公认的欧洲宪兵、北极熊、战斗民族,世界列强之一。但哪想到,两个平时俄国高层根本不正眼看的国家,竟然敢在他的头上打主意。

偏偏俄国虽体量庞大,但在整个远东地区,那里的人口现在还不到两百万。常备陆军只有非常少的8、9万人,加上海军也不过10多万人而已,还得散步在广袤的区域。

可想而知,除掉符拉迪罗斯托卡(海参崴)。漫长的边境线和区域,其他那些所谓的大城市又能有多少士兵驻防。

当然,远东地区身后的西伯利亚大区、总督区有着数百人人口,不过军队人数更少。俄军想扩军、备战又缺少大量的枪支弹药,后勤物资等。

而日本能调集的军力那是极度庞大的(5000多万人口),只要物资、人员运输能力够,动员个上百万陆军可谓玩似的,毕竟在日本高层眼中,普通士兵也是不值钱的啊。

而美国偏偏又最不差大量物资和海上运力,抱着练练兵的想法也就顺势偷偷参合一脚了,反正美国高层认为吃亏的怎么都不会是他们。

何况美国高层的一个不能说的目的是:“为了狠狠敲打俄国高层”,英国等四国已经暗地里结盟了,我们几国来找你,你还爱理不理的,到底有没有政治家的觉悟啊。

实在不行,我们就得考虑换人来干了,换人还不行,我们可不介意换个肯合作的政府。所以美国的正面军事行动是一方面,暗地的各种龌龊事情是同步进行的。

这次日、美两国的基本目标是,要把沙俄帝国的远东地区占领,最低目标是远东地区沿海部分、全部占领下来,包括几大偏僻海岛。

至于内陆地区则是根据实际情况,看看具体能占领多少就占领多少的问题。反正内陆地区太寒冷了,并不适合大量百姓移民。更别提大清帝国也在那虎视眈眈的呢?

在拥有充足运力和海军舰炮支援的情况下,滨海边疆区是日军主力进攻的重点,在这个土地肥沃的地方,有着符拉迪罗斯托卡(海参崴)这个俄国远东最重要的港口在那里。

进攻部队是日本陆军第一、第三、第四,三个满编一线主力师团和海军主力舰队,拥有绝对的兵力、火力优势。

四路偏师是:

一路朝哈巴罗夫斯克州,第三雷巴儿这座城市及以南的地区进攻。

第二路朝第三雷巴儿以北到马加丹州边界以西,到俄国旗下萨哈王国的首都雅库茨克进攻。

第三路朝远东地区最北边的马加丹州、勘察加州、楚科奇自治专区进攻。

第四路将攻击萨哈林岛,库页岛等北方岛屿。

总之,日军高层不准备给俄国政府、军队留反应的时间,等他们发现,已经大局已定。

到时日军高层根据情况看,要么选择继续往西伯利亚方向进攻;要么同俄国政府和谈,支付一笔廉价转让费,法理上获得上述广袤的土地。

日、美联军,前期的攻势那是极度顺利,两国舰队利用夜色和俄国海军远东舰队的防御疏漏,将试图自保的俄国远东舰队堵在了符拉迪罗斯托卡军港内。

日、美两国舰队,用舰炮优先打掉情报中早就探明的岸防炮台,冲入军港海湾,将兵员和准备严重不足的俄国远东舰队,陆续击沉或俘获。

而这时的俄国远东舰队大多数舰队官兵呢?他们该回家的回家了,该喝酒的去喝酒了,等收到战争警报,整个城市已陷入日、美两国舰队炮火轰击中了。

这些士兵们,大多数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有的在勇敢者组织下,帮助城市守备部队防守城市去了,有的干脆脱掉军装直接当起了老百姓。

待日本陆军第三师团,在海军舰炮掩护下开始强行登陆时,缓过神来的俄国守备部队,开始陆续投入城市争夺的战斗。

俄军在日军舰炮射程外构筑了无数的街垒,但失去了坚固的防御堡垒,实力上的巨大差距,能守多久就不一定了。

在符拉迪罗斯托卡一番风顺的日、美联军,在临近的马苏里斯克登陆同样顺利。俄军在这里的兵力只有一个营,同样没什么防备,怎么能挡的住大量日军精锐部队蓄意的登陆行动。

而日军因为这里的守军,相比符拉迪罗斯托卡少的多,登陆的第一师团很快就登陆成功,按照情报肃清了残敌,占领了全市,主力快速向着符拉迪罗斯托卡背后绕去,准备完成包抄合围。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这个罗曼诺夫王朝历史上最窝囊的沙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真的被国内层出不穷的暗杀行为吓坏了。

如1888年10月的一天,在离哈尔科夫不远的一个名叫博尔基的小站附近,因所谓的铁路工作人员失误,造成亚历山大三世的专列出轨,事故造成23人死亡,19人受伤。

沙皇全家虽安然无恙,但亚历山大三世在帮助亲人脱险时受风,加上事故造成的心理阴影,亚历山大三世自此患病。此后他开始暗中酗酒,逐渐地远离国政。

亚历山大三世想笼络一部分有能力、忠诚度高的贵族。但俄国的贵族和国内外资产阶级勾搭的更深,互相之间关系更盘根错节,使得他的一些想法根本得不到政府高层认可、执行。

但亚历山大三世也没有啥事都不干,他花了大量金钱建立和完善了皇室情报系统(俄国的皇室比历史同时期还有钱的多),直接对他个人负责。

经过这些年的悄然发展,在国外虽还没有完全铺展开,但在国内各界,已经形成了严密的网络,对亚历山大三世威胁最大的激进资本家、大贵族、政府官员都是监控的主要对象。

亚历山大三世即位初期,采取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模棱两可的态度。学习奥匈帝国实施地方长官制,破坏地方自治,限制大学自治权,对待少数族裔强制推行俄罗斯化的政策。

并迫害犹太人群体,获得了巨额财富、大量产业,缓解了政府财政危机;但一些军方高官被人挑唆,绕过他这个皇帝,擅自出兵占领了中亚部分地区。

俄国政府与英国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因当事人、参与者包括他的弟弟和大量贵族们,亚历山大三世只得无奈的吞下这个苦果。

亚历山大三世虽然想努力学习奥匈帝国,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维也纳、格拉茨般的存在。但大多数贵族和地方政府官员的不配合,让他的大多数施政理念寸步难行。

亚历山大三世,更是比历史上加大了身边的安全防护手段,提拔和重用了一些能力出众的中小贵族军官,花巨资培养了数万忠诚度较高的禁卫军。

但政府高层的总体不配合,让他的富国、强兵计划屡屡受挫。而他要求政府的改善民生、增加工人休息时间、改善工人住房、医疗等措施。

也被政府高层官员和地方官员以财政困难、尊重自由经商等各种理由搪塞了过去,政令往往出不了亚历山大三世所在的行宫,在地方上更是寸步难行。

而亚历山大三世严令政府,严厉打击违法自由资本主义者等措施,也被政府官员不当一回事。反而背后造谣生事,在国民心中,将他塑造成了暴君的形象,让他极度失落,习惯用酒精麻醉自己。

在来自丹麦的妻子的影响下(其时丹麦在普丹战争中失败,被迫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对俾斯麦及威廉一世的德意志帝国产生反感。

尽管此前的六位俄罗斯君主都为德意志血统,但是从亚历山大三世时代起,宫廷和贵族社会开始了俄罗斯化的进程。80年代末之后,因俄、德关系恶化而亲近法国。

历史上亚历山大三世在位期间,因内外部未发生过大的战争,可谓是俄罗斯工业化的黄金时代,表面上欣欣向荣,但是社会农业发展缓慢,农民贫困仅能吃饱饭,繁荣的基础是薄弱的。

美、日两国这一击可谓选择的时机正好,同时打在了俄国的要害。亚历山大三世在俄国贵族圈内既没有足够的威信,在政府中也没有相应的能力,在国民心中更是个花瓶、甚至暴君般要推翻的存在。

亚历山大三世知道,国内大多数贵族,现在包括他的弟弟对他都没有太多的好感。毕竟理念问题是长期养成的,沙皇什么时候需考虑普通老百姓的利益了,只要战刀够锋利就可以了。

所以本应成为远东地区总督的弟弟,被他压在了首都圣彼得堡,而是让皇太子尼古拉兼任了远东地区、西伯利亚大区和总督区的总督,皇太子身边的卫队更是超额配备。

皇太子尼古拉在日本遇刺后,亚历山大三世利用这个借口,将皇太子身边的卫士全部抓了起来,严刑拷问。

受不住刑的,交代出一些敏感问题,害的俄国不少大家族被连累,被愤怒的沙皇直接派兵拘捕,杀的血流成河,在俄国内部差点引发部分地方暴乱。

但俄国政府的财政紧张问题却暂时解决了,沙皇也有了大量的资金来养活这些高薪禁卫军,否则单靠政府每年那点拨款,连保证自身安全都很难做到啊。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由于害怕暗杀而经常住在首都圣彼得堡郊外的行宫加特契纳。当得知美、日两国真的进攻俄国远东时,火气就上来了,不顾已经喝的醉醺醺的样子,召集大臣们来出谋划策。

可想而知,那些俄国大臣们的不容易,毕竟沙皇不是在圣彼得堡,而是在圣彼得堡郊外的沙皇村,大家碰次头容易吗?大家的办公地点选择哪里呢?

美、日两国进攻前,俄国的大臣们信誓旦旦分析,日本军队的目标肯定是朝鲜和大清帝国,只要俄**队不主动去进攻,日本根本不敢来找强大的俄国麻烦。

可哪想到,小日本就这么出人意料,战书当天下午给了俄国政府,晚上就直接开战了。把俄国的大臣们弄傻了,甚至没来得及向沙皇汇报这事。

这时想调兵增援明显来不及了,等后方把物资准备好,部队到达前线,冬天估计都快来了,前线估计也早崩溃了。

现在,即使俄国沙皇为了家族的统治地位考虑,也必需对美、日动武了。但羸弱的国家经济,毫无准备的战备工作,遥远、漫长、糟糕的运输线,所以不止沙皇犯愁,下面的大臣们也犯愁啊。

但不派兵,也是不可能的,打败仗无所谓,但要是打都不敢打,政府被百姓推翻那是必然的。沙皇也有了更多制约他们的手段,明显不符合他们这些大贵族、大资本家的利益啊。

本来按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意思,俄国是应该交好奥匈帝国的,两国经济等能更好的互补,对提升两国的综合实力都有着巨大的好处,尤其是对于技术落后的俄国。

可这明显不符合他们这些大贵族的利益啊,他们的主要利益点在法国。法国人的贷款、法国人的红包。所以沙皇的意志始终无法得到执行,甚至俄、奥两国关系更加疏远了。

现在俄国政府高层想出兵,对不起,你的步枪和弹药都不足,更别提什么大炮、机枪等了,难道都让英勇的俄国士兵用刺刀去解决战斗。

后勤储备方面更是一塌糊涂,前线的物资、军粮供应等一直都是被大贵族、各级军官们苛刻、盘剥的。

俄国政府高层要想打平这场战争,需要完成在远东地区的扩军准备的话。需要两点,第一点是建立一套能够支持大军行动的后勤保障体系,第二就是增加大量的新装备和弹药等。

毕竟奥匈帝**队当初如何收拾奥斯曼帝国和法国精锐的,俄**方和政府高层还是获得了大部分详细情报的。

可俄国自身的军事工业,现在远远落后于奥匈帝国,而在急需扩充实力阶段,俄国人又拿不出足够的金钱来发展军工业,那么现在好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想法去买,大量的订购先进军火。

首选毫无疑问是法国,法国人的回扣一向令大家满意。可法国正处于和平时期,军工产能有限。

加上去年面对奥匈帝国的惨败,大量武器装备损失殆尽,自身的武器装备都要一段时间补充、完善,哪有多余的卖给俄国。

而且如果向法国人购买武器的话,对于国家来讲成本也比较高,(同样的炮弹,比克虏伯生产的至少要贵三分之一以上)。

一般除了作为拿法国贷款而必须购买的份额之外,俄国政府内部大多数人也不想多给法国人一个卢布的利润。

毕竟俄军内部的正直人还是有的,太过明显的贪腐行为,聪明人是不会去干的。更不能轻易把刀送到沙皇陛下手里,否则那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了。

美国、英国就别提了,那是有巨大矛盾的国家,也不可能向俄国提供所谓的先进装备、弹药的。

那就剩下德、奥、西班牙了,但他们作为英国的盟友也不可能明着卖装备、弹药等给俄国的,会引发英国的愤怒,毕竟说不准哪天俄国人的枪口就对过来了。

这时,俄国政府高层才感觉到了孤单,哪怕手里有着大额的资金,竟很难购置到满意的军事装备。

幸好,欧洲的中、小国家还是不少的,有些国家的工业也很发达,但在和平年代军工产能同样很低,比如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

但意大利的武器装备甚至比法国的还贵,质量也让俄**方瞧不上,弹药又与俄国的制式装备不通用,所以也就基本排除在外了。

最后俄国高层发现,最理想的小国竟是巴伐利亚,巴伐利亚虽是德意志联邦的一员,但独立性非常大,他的武器装备体系也是单独的,反而更贴近奥匈帝国,步枪更与俄国的枪支、弹药口径一致。

而且巴伐利亚的常备军有近十万人,他们的武器拿过来就能用,弹药也是现成的足量的,迫击炮数量也不少,这种简单、实用、投射量大的火炮显然很适合俄**队。

不但骑兵部队可以装备,步兵部队同样要装备这种可以方便生产的武器。加上迫击炮炮弹的生产同样简单,非常适合俄国的国情。

巴伐利亚军中,不止有各种口径的现成大炮,机枪也不少,直接接手过来,也就可在短时间内得到武器保障。

反正你巴伐利亚现在在和平年代,自己慢慢生产补充就是了,又不用着急,有钱赚,不赚那不是傻吗?

俄国的特使跟巴伐利亚国王一说,巴伐利亚国王有些意动,但价格方面没有让步,按照新装备的市场价格,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巴伐利亚军团装备的军火直接分批收回,打包运往俄国。

同时启运的,还有战备仓库和生产厂家生产出来的所有枪支弹药和巴伐利亚所能筹集到的各种车辆等等。

俄国方面,加上这批军火装备,凑够了25万大军征战的基本需求,增援部队和物资等开始分批向远东地区增援而去。

巴伐利亚王国在这次军火贸易中,收获不小,何况俄国还下了大笔的药品、枪支、大炮、弹药、汽车、卡车等订单,很是够他们加班加点的忙活好几个月了。

当然,他们巴伐利亚当初报的药品、弹药总生产量的一部分,得从奥匈帝国进口,他们赚个不小的差价,否则单靠巴伐利亚生产,生产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巴伐利亚高层相信,凭借着两家的亲密友好关系,大家共同发财,奥匈帝国方面是肯定会同意的。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包括英国高层都希望让三国火拼的更激烈一些,打的时间更长一些,死的人多一些。如果不是因为一些原因,他们真不介意提供大量的军火、物资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