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1章 内功(1)(1 / 1)瓜子昏睡百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清帝国朝廷,之所以放弃了这次、继续打击沙皇俄国的大好机会,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张祥的一份功劳。

张祥与大清帝国驻维也纳大使严强国、私下聊天时,说过欧洲有句话:

“金钱、军力、政权三者合一方能为王”。

“军事上的一些优势,在这个科学技术、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仅能是军事上的,没什么实质性的大用。”

“政治往往更能起到决定性的大作用,国家的话语权重不重,得看自己的朋友多不多、强不强。”

“比如大清帝国的势力,向西、北方向的大规模扩张,就并不符合大英帝国的全球战略、霸权战略。”

“也会让法国、德国、美国等白人主导的国家,高度的关注大清帝国的发展、日后带来的巨大威胁。”

“所以应适可而止,没必要在“美、英两强国形成军事对峙、矛盾激化”这个关键时候,将大英帝国与美国的巨大矛盾吸引过来,弄到自己身上。”

“至于针对沙皇俄国的机会,以后还是会出现的,现在的俄国是分裂的,他们彼此之间仇深似海。”

“俄国未来的统一战争,将是异常残酷的、持久的。”

“何况其他的世界强国、俄国周边的一些国家,也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的、强大的俄国政权出现,各种拉偏架、拖后腿、坑人的事会接连不断。”

“以大清帝国现在的经济水平、人口优势、发展速度,如能在未来适当向重工业领域稍稍倾斜,把重工业发展起来,始终力压俄国在远东地区的势力是毫无问题的。”

“到时根据实际情况,抓住合适的机会西扩、北扩,更是很容易的事。”

其实张祥,根本没必要解释的这么清楚的,张祥说这话的意思,在欧洲各国或许很难被广大普通百姓所理解、认可,但在大清帝国内部就很容易了。

“广积粮、缓称王”。这可是老祖宗们多年的精辟总结,何况大清帝国朝廷轻易的达到了,原本制定的战略目标,他们已经很满意了。

所以继续静下心来,梳理好各民族、地域之间的内部矛盾,努力发展国内的工商业、教育、医疗等,改善广大百姓们民生,练好内功就成为大家可以接受的事情了。

这时的大清帝国高层,也逐步的认识到了,这个世界大家谈的强国标准“是什么钢铁产量、GDP总值等”。

国家的面积、人口、粮食等资源的数量,是不那么被各大强国高层重点认可的,那只代表着一定的市场空间。

别看自己的盟友、奥匈帝国看似很强大、经济很发达,但在钢铁产量上,却比起靠前的国家差远了。

两国本土地区,一年的钢铁产能才380多万吨,甚至还得大规模进口不少的生铁、原材料产品等。

而美国去年的钢铁产量达到了800多万吨,英国也有610万吨,德国达到590万吨,三个工业大国,现在遥遥领先着世界的其他各大强国。

GDP总值,换算成英镑的话,奥、匈两国平均每个国家只有6亿英镑左右,加起来也就12亿英镑多点。

而同期的美国接近18亿英镑、英国15.6亿英镑、德国14.2亿英镑、西班牙10.4亿英镑、两个俄国合起来9亿英镑,法国8亿英镑。

大清帝国的GDP总值,大概换算后也有12亿英镑左右,相当于奥、匈两个国家之和。

只是大清帝国的钢铁产量,相比列强国家还是太少,尤其是船用钢材、军事工业用钢材、车辆用钢材等。

其他重工业方面的差距,那就更大了,毕竟大清帝国连铁矿石的质量都不合格,军用铁矿石基本靠外界进口。

大清帝国也因重工业方面的发展滞后,与几大世界强国差距巨大,所以很难被世界列强们所高度认可,但也算一个地区的强国了。

大清帝国钢铁产量和重工业的这个水平,也就比邻居小日本强点,还不如欧洲的软脚虾意大利王国。

原因很简单,一是重工业企业和重工业从业人员还是偏少,二是国家的教育体系,还没有真正的完善好,国家缺乏各种优秀人才,包括真正的高技术工人等。

只要比较一下世界各**队的文盲率,就能发现其中的差距。

大清帝国是55%、意大利35%、法国6.5%、奥匈帝国0.2%、以及英国、德意志帝国0.1%的文盲率,就可以获知各国的工业水平个人工作含金量的多少。

当然也有人口因素在其中,奥匈帝国两国加起来本土人口只有3800万左右,跟西班牙、法国本土的人口相当,列强中也就比意大利本土人口多一些(3200万)。

跟两个俄国本土9700万(波兰等国分裂后),美国本土9200万、德国本土5100万、英国本土4300多万有所差距。

而且奥匈帝国,还在加大本土往外移民的力度,给的支持力度那个高啊,每年移民到波兰、海外州、罗马尼亚、南美各国的人都不在少数。

大清帝国高层,也不知道奥匈帝国高层方面是怎么想的,那样的话,未来国家的兵员能充裕吗?

万一打仗了怎么办?当然这是别人的家务事,朋友关系再好,也不好去过问。

大清帝国的内功修炼,主要还是放在农业、教育和工业这三大块,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都解决不好,别的啥也别想干好。

教育水平如果跟上了,语言方面的大麻烦才有可能去解决,科技、技术人才等,才能逐步跟上。

发展工业的基本条件才能具备,否则自己的工业产品,只能是那些低技术含量的,高技术给你、你也玩不了。

农、牧业发展方面,大清帝国的小农经济,那是让世界各大经济强国咬牙切齿的,地方宗族、保护主义势力之大,让大家想破冰,始终没找到任何方法,加上生产力水平达不到,怎么都白扯。

可小农经济,往往也代表着小规模、低产出、低效率,对于改善广大百姓的生活质量,没法起到更好的大作用。

而农牧业要发展,需要大清朝廷做的事情那是非常多的。地广人稀的地区,那根本就无需费什么劲,可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就要头疼死了。

尤其是农业方面,一个灌溉水渠的问题就是绕不过去的坎,没有地方政府高层的牵头,农民阶层的小智慧,那是根本不会去用到正地的。

三个和尚没水吃,不止是在寺庙里是这样的,在民间也是雷同,谁又愿意去花大力气完成引水、灌溉工程的修建,让其他没付出的人跟着获益呢?

道路的修建方面也是雷同,宁可大家都一直走烂路,也不会有人去主动想着去改变,除非有人拿出钱来,雇佣他们干活才成。

道路的情况没有改善,那你想使得广大的农村地区富裕起来,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你有再多的农牧业产品,也运输不出去,更卖不起什么价格。

大清帝国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可能把路修到各地的农村去,能把一些主干线修的差不多就不错了。否则大清朝廷的真金、白银,直接用光了也冒不出个泡泡来。

大清帝国西北、北方的牧业发展,倒是非常的快,这些年广大百姓的日子那是大幅的改善。

路有了,物资的进出就方便了许多,农牧民很容易就能买到自己需要的大量物资,他们放养的牛羊等,也会被成批的贩卖到全国的各大城市去。

现在西北、北方的牧民家庭的小日子,那是越过越红火,手里有钱的。可他们的养殖传统,仍是古老的部落游牧,各地草原的承载能力是有上限的,产出自然也就有上限了。

而且各种矛盾也就随之而来了,为草场争、为水源争,各个民族争,部落也争,时间越久那矛盾是越大,可想去解决问题,难度太大了。

其他地区也是一样的,你这个村的养殖能力是死的,你养的大牲口多了,别人能养的自然就少了,凭什么先让你富起来啊。

各种的争,也就随之而来了,村内争、村子之间争、镇与镇争,反正内部的各种问题想理顺,那真不是个容易的事。

为此大清帝国高层也是头疼的,根本不敢去地方上乱插手,否则绝对是得罪人、而不落好,下面自己去顺其自然的发展吧。

所以在农牧业的发展上,还是以高层口头鼓励为主,希望大家因地制宜,种植更多的粮食,养更多的牛、羊、猪等牲口,从而改善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

没钱、没粮食养大牲口的贫困家庭,也可以根据情况养一些鸡、鸭、鹅等家禽,要想办法使得家人的生活,变得一点点好起来。

如果大家要富裕起来,地方上的人们就想法修路、架桥等吧?好方便你们的农、牧业产品进入市场流通,如果不愿意去干也就算了。

想想90年代前的货郎们,挑着扁担,走村串乡的想法挣钱就知道了,中国的农村经济要发展、生活质量想提高,如果路没修好,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