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坚持一下,我正在集中兵力,你的部队处于两个匈牙利军的结合点,如果这里被打破了,那么旁边匈牙利第三军和第四军就会被分割!这是非常严重的后果!”赛科特中将斩钉截铁的说道。
“我只能尽量了,俄国人的攻击力有些超出我们的预料,如果在5天后我们还得不到援助的话,那么我师就只能选择后撤,将军阁下,经过这段时间的准备,您至少可以再腾挪出一个师的兵力了吧?”博克少将说道。
“然而我担心,卡尔大公未必会同意我们把全部部队都投入到一个点,我担心他会拆开使用德军。所以,我必须在手头留下足够的预备队。”赛克特中将想了想说道,现在俄军发动了全线进攻,好几百公里的战线上到处都是打成了一团。经过分析,中将认为这次俄国人是真的疯了,没有留后手,直接全家老小一波流。这个时候,作为卡尔很有可能把精锐的德军分散开,然后四处堵漏。
然而,无论是赛科特还是博克都没想到的是,在位于中间,承担压力最大的德军还在坚持的时候,奥地利人先撑不住了。
“我可以保证,在这次攻势中,我们在战线中路突破的时候是把绝大部分力量都集中在德国人身上,我们想要打开匈牙利第三军和第四军的连接处,然后派出我们的骑兵,将这两个军分割开来,然后再分别吃掉,所以开始的时候,我们对两个匈牙利军的攻击只是佯攻,然而让我想不到的是,在德国军团坚守自己的阵地,局面胶着的时候,匈牙利人却主动让出了前进的道路!”博鲁西诺夫在战后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当战役进行到第二天的时候,俄军取得了重大突破,然后突破点并不是顶着至少3个俄国师的博克师,而是在北面的匈牙利第三军!在第一天的佯攻中,成群的俄军在炮火的掩护下成功的冲入了匈牙利军团的第一道防线,用了半天时间占领了第一道防线,然后中午吃过饭之后到达第二道,并且在天黑前占领了距离第一道防线25千米后的第二道防线。
当第二天的太阳升起之后,原本就执行牵制任务的俄军将领还在考虑要不要继续突破的时候,侦察兵送来了一条让俄国人感到震惊的消息!第三道防线的匈牙利军团已经撤离了,目前,侦察兵正在赶往第四道防线!
而此时,负责这个攻击点的师科尔尼诺夫步兵上将,在意外的发现匈牙利军团不战而退之后,这位从华沙侥幸逃出的俄国将领决定立即投入自己麾下的两个骑兵师中的一个迅速穿透匈牙利第三军的缺口,然后向着德军背后穿插!
事实证明,2条腿的步兵终究跑不过四条腿的骑兵,在侦察机的帮助下,这个骑兵师很快的咬住了正在撤退的匈牙利第三军第7步兵师,在俄国人锋利的马刀之下,这次本来还算有秩序的撤退立即演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溃退。
而更要命的是,匈牙利人走的时候并没有通知博克,于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博克师的侧翼被暴露给了对手!以一个骑兵师为先锋,2个步兵师为后援,一纪凶悍的勾拳直接打向了德军的侧翼!
而这还不算晚,受到启发之后的科尔尼诺夫立即减轻了对德军的攻击,将抽调出来的兵力用在了德军的右翼匈牙利第四军!于是,整个战局向着完全利于俄军的方向发展!
在2个步兵师加上大量火炮的支援下,匈牙利第四军也撑不住了,在攻势展开后的第三天下午,和博克师紧挨着的匈牙利第十师被打崩,于是,德军的右翼也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不过这一次,匈牙利人还算有点良心,在撤退之前告诉了德国人。
“完了!”这是博克接到报告后的第一反应,这由不得他不怕,因为,在没有足够机动车辆和马匹的情况下,他的部队是正面扛不住,想走也走不了!骑兵最快一天可以突袭60千米!自己的部队一天能在泥沼中移动多少?20千米都是烧高香了!
别看俄国人之前被打的那么惨,但是俄国骑兵的数量一直居于各参战国的首位!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靠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农作物,俄国的军马保有量虽然在持续下降,但是依然远高于其它参战国!
历史上苏联红军元帅布琼尼就说过这样的话:“战争初期俄国拥有40万骑兵,如果能充分发挥这些骑兵的机动性的话,那么战场的情况一定会不一样的。”先不说这里面有没有夸大的成分,但是从一个侧面也可以反映出俄国骑兵兵团的规模,而想想历史上俄国国内战争时期,再经历了一战之后,民生凋敝的情况下,德国红白两军都有大量的骑兵作战,这完全可以看出,即使在俄国崩溃的前夜,在一个战役方向集中大量的骑兵依然没有问题!
然而这些骑兵对付巴伐利亚军团是不行的,你有骑兵,我有坦克,这上去就是送,如果面对大量的德军也不行,人家至少机枪管够,突破防线时会被机枪火力杀得血流成河,而对于匈牙利人,骑兵部队阵地战较弱的能力被极大的弥补,而机动性能力被放大,于是,在两侧的匈牙利人顶不住之后,博克明显是要被合围的节奏了!
“我的部队莫非要成为再东线第一个被成建制消灭的德国师?这个黑色玩笑太可怕了。”博克揉了揉有些发木的太阳穴,感到自己都被掏空了,他现在甚至都不想骂匈牙利人了。没这心情。
而与此同时,赛克特中将也收到了前线的情报:匈牙利第三军和第四军撤退,并且被咬住,现在有溃退的倾向。而博克师极有可能被合围!整个战线中部已经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nt
记住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