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斯在斯台普斯中心掠走一场胜利。
这场比赛的轰动是空前的。
原因是多方面。
原因之一,这毕竟是nba总决赛,就影响力来说,绝对不是任何一场常规赛可以比拟的,也不是分部决赛可以比拟的;
原因之二,湖人是卫冕冠军球队,是从赛季初开始就已经被认为有极大纪律可以卫冕成功的卫冕冠军球队,湖人的夺冠阵容基本保持住,还新加入阿泰斯特这个大助力,更让湖人的实力比上赛季还要强大得多;
原因之三,则是周慕白和湖人的恩怨,什么时候的竞技体育最为迷人,就是当竞技体育有故事的时候。
有恩怨情仇的竞技体育,才是最令人着迷的。
乔丹与微笑刺客之间的恩怨,马龙与罗德曼之间的恩怨,魔术师约翰逊与拉里伯德的一代双骄之间将近十年的纠缠……
周慕白的逆袭符合一切好莱坞的剧情。
好莱坞剧情的关于复仇的三幕式结构是这样的:
第一个幕:描述主人公的正常生活,然后对手犯下罪行打乱了这种生活。要让观众理解主人公所遭遇的罪行对他生活方方面面的重大影响,比如从身体上和情感上造成的伤害。
之后,主人公通过官方渠道得不到满意的结果,于是他明白如果想要复仇,必须亲自动手。
——周慕白在湖人好端端的打球,却被湖人赶出去,无论是前途还是情感上都收到了极大的伤害;但这毕竟是商业行为,他如果想要报仇,根本无法向nba官方抗议等手段,只能自己亲自报仇。
第二幕:讲的是主人公谋划复仇。
——周慕白来到尼克斯,他若是想要复仇,就必须带队打进总决赛,然后在总决赛赛场上击败湖人和排挤他的所有人,周慕白卧薪尝胆,将球队从垫底带到进入总决赛,并初步挫败敌人,但这还没有到最终结局。
第三幕:讲的是主人公与对手的对决。
——周慕白带领着球队进入总决赛,初步击败湖人,这一幕剧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之中!
多么完美的好莱坞剧情!
巨大的戏剧性不仅吸引了所有的球迷,还吸引了圈外的球迷,这个系列的总决赛,被认为是nba有史以来最具有故事性的总决赛。
各个媒体长篇累牍的报道关于总决赛背后的故事,深度挖掘周慕白和湖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又把周慕白在尼克斯是如何卧薪尝胆,呕心沥血将球队带领到这个地步的。
其中着重报道了周慕白与科比、周慕白与费舍尔、周慕白与菲尔杰克逊等人之间的恩怨的起源,有些细节更是达到了眼神与对话的级别;
更有周慕白是如何在尼克斯激励队友,让加里纳利、哈灵顿这些失去斗志的队友重新振作起来;
更有周慕白鼓励管理层大胆尝试进行交易,增加球队的实力,慧眼看中泰森钱德勒这个被认为被伤病毁掉的天才中锋,选中凯文马丁这个声名狼藉的后卫,又抢在敌对势力之前抢下有力的队友贾米森等等行迹。
记者们从来没有觉得写报道是这么快乐的事情,他们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创作一部关于复仇的励志电影,他们可以想象到主角和配角之间的对话和冲突,在各种危机之下的各种人的反应都历历在目,他们觉得自己这报道直接拿去好莱坞拍成电影都没有什么问题。
这些报道感动了记者自己,也感动了读者,尼克斯和周慕白收获了很多支持,根据espn的普调,支持尼克斯夺冠的人竟然超过了68%!
这是很难想象的事情,毕竟湖人的球迷基础比起其他球队都不是一个量级的,毕竟是紫金王朝。
但这一次因为周慕白,尼克斯竟然完胜湖人,不可不说是一个奇迹了。
一般来说,外部的舆论是很难影响到球队的,但这一次不同,费舍尔、科比、菲尔杰克逊都被钉上了迫害主角的十字架上,这对于他们的名声是有很大影响的。
关键是,在比赛输给了尼克斯之后,湖人的球员和教练一个都没有逃过去,被问起关于周慕白被驱逐出湖人的内幕。
不是当事人的队友自然不愿意蹚浑水,一个个守口如瓶,既没有为周慕白发声,也没有为科比等人辩解,其实这已经是说明了态度。
至于当事人自己,科比是很骄傲的人,面对这种舆论他不屑于回答,但费舍尔既没有科比的地位,也不敢直接回避记者的问题,只是含糊其辞,但记者肯定是不满意的。
菲尔杰克逊面对责问,只是轻描淡写的说这是管理层的决定,他是主教练,并不插手球员交易的事情,他一记推手,把责任都推得一干二净。
当然这些事情周慕白这个当事人肯定是逃避不了的,面对记者的提问,周慕白是这么说的。
“如果我说这只是湖人的一个商业行为,你们肯定不会相信吧,毕竟一个能够场均三双的新秀,无论再多选秀权也不可能再选到的吧?”
记者们会意而笑。
湖人这生意着实是亏到底裤都赔了,原本可能是首轮签的几个签位,现在尼克斯崛起,估计选秀签位都会变成二轮签,而且还是靠后的。
即便是首轮签,甚至是前三顺位的,就能选到像周慕白这样的球员?
别想太多了,像周慕白、詹姆斯这样攻防兼备,得分和组织都是顶尖的全能球员,那是十年都难遇的,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烂队一烂就是好多年。
“我的确是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至于事情的经过,想必你们通过总结那段时间湖人的动态也能够轻松复盘,在这里我坦诚告诉大家,你们的猜测都是对的。”
周慕白开口就是大炮,他是怀着使命来美国的,那么大的事情他都想做成,怎么可能会面对一个球队就怂了,如果这就怂了,他不如赶紧收拾回国过安生日子好了。
记者们哗然。
猜测是一回事,但亲口承认又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