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三章 共叔(1 / 1)九折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共叔

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三个人,一个是初霸郑庄公,一个是庄姜,就是庄公的老妈,另一个就是夏姬了。有个成语桨郑卫之音”,被称为靡靡之音,这是个保守的法,当然,郑卫之地民风朴实开放也是实情。

再加上郑国开启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先例,这让奉行周礼的一些人大为挞伐,因为郑国在许多儒家知识分子中的口碑很差,也使得夏姬越来越变得玄之又玄,始终不能摆脱妖冶荡乱国的大棒。

郑庄公与他的弟弟共叔段之间引发的郑国内的政治动荡,以郑庄公胜出结束。这段故事广为人知,更是在后世演变出许多的传。在这次重大事件中,郑庄公的为人后世的各种评价中,大体归为两类,主要就是郑庄公与共叔段谁的责任更大,谁有错的问题,千百年没有定论,各人站在各自的政治道德的基础上表达他的看法。当然,作为斗争的胜利者,郑庄公不得不承受来自后世的纷纷争议,同情者有之,贬斥者有之,支持者有之,挞伐者也有之。

譬如春秋的微言大义,所谓的“郑伯克段于鄢”,这短短的六个字中,隐藏着对郑庄公的不满和批评,非常的隐晦曲折,也被称为“春秋笔法”。解释春秋的公羊传和谷梁传更是旗帜鲜明的对郑庄公彻底否定,以为郑庄公“处心积虑”养成共叔之恶,有违亲亲之道。到了班固做汉书,直接将郑庄公列为“下愚”之人,班固将古之名人分为三等,上智中人与下愚,毫不客气的呼郑庄公为下愚人,对郑庄公进行诛心之论。

上面的观念都是站在儒家思想的角度来看待郑庄公,丝毫不顾及郑庄公作为一个饶成长历程,不做对郑庄公的心理探讨,一味的拿儒家道德理念的大棒打下去,谴责郑庄公不循礼教。

也有一种观念比较宽容,认为郑庄公面对共叔段的叛乱固然有违兄弟之亲,但是对于郑庄公后来与庄姜相见,采取了赞同的态度,意指郑庄公“孝心不泯”,从郑庄公的悔过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肯定。但是在儒家占据绝对的思想控制的历史时期,郑庄公一直作为反面的形象存在,贬损更多几乎无一是处,差不多仍然是直斥郑庄公“姑待之”实为共叔段祸乱之“阶”,就是共叔段作乱是郑庄公一手造成的。在儒家作为主流的历史时期,这种论调更多。

又有一种新鲜的看法,认为共叔段固然有错,但是郑庄公没有必要赶尽杀绝而后快,郑庄公狠人也,同时也指出庄姜的不是,认为庄姜偏爱是事件的根源,渗透出家庭教育中女饶重要性。郑庄公寤生,然后武姜厌恶,后爱共叔段,间接地酿成后来的祸乱,指出家庭教育中爱恶之心导致骨肉相仇。这个法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当太叔之居京城,取廪延以为己邑,虽复生,不能全兄弟之好。故书日“郑伯克段于鄢”,而不曰“郑伯杀其弟段”。以为当斯时,虽圣人亦杀之而已矣,以兄弟之亲,至交兵而战,因亲亲之道绝已久矣。虽缓追逸贼,而其存者几何,故曰于斯时也,虽圣人亦杀之而已矣。苏轼

苏东坡有篇文章论郑伯克段于鄢,他认为郑庄公杀共叔段是可以理解的,无须从道德上进行批判,那种态势下,郑庄公很难作为一个完美的人,共叔段已有叛心,自绝亲亲之道,难道要求郑庄公坐以待毙,以维护所谓的儒家礼教吗?如果这场动荡中失败而死的是郑庄公,那些儒生们又该如何判断呢?大概如对郑庄公一样的对共叔段进行笔伐吧。

整个春秋时期,上到周王室,下到各诸侯,父子相杀兄弟相仇,屡见不鲜,为什么郑庄公争议最大,史家之骂名滚滚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郑庄公是第一个打破周室礼制的人,而且公然与周王作对,这使得以复周礼为政治理念的儒家先生们大为不满,千百遍的挞伐似乎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是历史就是那么奇怪,儒家们喊了几千年,于世无补,只能做一些事后褒贬,而郑庄公开始,拉开了争霸下,挟子以令诸侯的大幕。对郑庄公这个始作俑者,儒家先生们又怎么会置之不骂呢?

在郑伯克段于鄢这次政治动荡中,现在来看他这个人,就比较的丰富了。

首先他作为郑国的最高领导人,一个合法的继位国君,面对共叔段的挑衅,展现了一个成熟睿智的政治家形象,善于忍耐,通谋略,待时而动。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公曰:“无庸,将自及。”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公闻其期,曰:“可矣!”

从左传的记述看,郑庄公无法改变庄姜与共叔段意欲叛乱的阳谋,表面上看似乎一味退让,共叔段的步步得逞,刺激了他野心的逐渐膨胀,铤而走险,也可以是郑庄公的示弱给了共叔段公开叛乱的自信。

因为庄姜的参与,让郑庄公非常掣肘,庄姜也恰恰是依凭母亲的身份敢公开支持共叔段叛乱,这是郑庄公不能放开手脚制裁共叔段的最大阻碍。有人批评郑庄公不能引导共叔段向善,大违人情。论道理,庄姜与共叔段难道不知作乱是错的?假定这个时候郑庄公搬出做兄长的身份来教导弟弟,共叔段会羞愧而止吗?恐怕不是,真若如此,庄姜与共叔段定会哈哈而笑,以为庄公真是愚蠢到家了。我们难道不懂得什么亲亲之道吗,谁能逃得过权力的诱惑呢?政治本身就是鲜血淋漓的。

从事件的结果看,郑庄公私下一定做了许多的工作,并不仅仅是一味忍让,首先郑庄公作为合法的君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群臣拥护,国内上下安定,郑庄公也没有出格离谱的行政,仅仅靠共叔段的乌合之众要推翻全国政权,实在是不明智之举。并且共叔段的作乱早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堂堂一国之君不可能不预先防备,依据后来郑庄公军事外交的巨大成功,完全可以猜想郑庄公为防备共叔段作乱提前部署,调兵遣将,引导舆论,安插间谍,面对共叔段的谋反,早已胸有成竹,其中的确表现了这位春秋首霸的老辣。

除却克段这件事内在的因由,这次重大的政治事件相信对郑庄公是一次严重的情感上的打击,他看破了亲情的淡薄,认识到礼教的伪善与无用,他相信这个世界上唯有权力才是最可信赖的,只有强大才能真正赢的一牵这次政治事件有没有可能成为郑庄公后来敢于挑战周王权威,在诸侯中纵横捭阖,一呼百应的转折点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