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6章 纵横(1 / 1)九折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6章纵横

夏姬,必须要明确夏姬为什么得到那样的评价,她本是一个无心参与政治的女子,你找不到任何资料有关这个女人对于国事的参与,但是她身上的恶名却是花样翻新。

这是为什么呢?有必要看一下史料中对郑国一直以来的认识。

前面论及荀子对五霸的看法是排除宋襄在外的,排除宋襄可以理解,毕竟宋襄在与楚成王争霸的过程中溃败,导致身亡,要其时楚成王更比宋襄适合列入五霸。后人尤其是更是贬斥宋襄公为“蠢猪式的仁义”。

而不选择秦穆公大概是因为秦国在穆公时期虽不断的壮大,但是始终没有向中原迈进一步,都是被强大的晋国阻遏,一定程度上是晋国的存在阻碍了秦国东扩的步伐,间接延续了东周的灭亡,要不是晋国几百年,估计到不了嬴政秦国便一统下了,也或者楚国能傲视群雄独霸下也未可知。但是有人评价秦穆公所以不为霸主,有另一种法,秦穆公“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非仁义之举,事实上也有人反驳这种论调,认为从死之本是自愿的行为,不能等同于秦穆公授意而为,秦穆公死良臣殉葬之不可信。

有人太史公没有将吴越列入五霸有地域歧视,因为吴越僻处东南,不与中原文化相交通,不属于“正统文化”,并且国家制度野蛮落后,仅凭一时之武力,所以不赞成吴越之霸,这有点多疑。事实上吴越之霸是在中原弭兵之后,要论国家实力,晋国齐国都可以与吴越相抗衡,只是各国对争霸不感兴趣,是劳民伤财的事儿,再加上列国内部卿大夫执政,无暇他顾,在吴越主持会盟上不过送一个荣光给吴越,也可以懒得去争霸,都不玩这一套了。

春秋五霸的法最先始于汉代,各自有各自的论调,并不全同,尽管如此,对于齐桓晋文是没有争议的,至于其他三霸各有不同。比如站在中原文化的立场,将楚国吴越排除,这样就形成了郑庄、齐桓、晋文、宋襄、秦穆为五霸的法。这个论调首先有对南方诸侯的歧视,有失公允。

这种法中郑庄显得影响力弱一点,宋襄滑稽一点,秦穆偏安一点,唯独齐桓晋文普遍被认可。楚庄问鼎中原,吴越黄州会盟、徐州会盟,吴越都先后击败过楚国,而且有周子的赐伯,按从实力上讲,从程序上讲被周王赐伯,列入五霸理由也比较的充分。

也有更另类的提法,比如全祖望的五霸。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晋国甚至独占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这种看法比较的现实,毕竟晋文公后晋国始终在与楚争霸的过程中占据上风,也主导着下的局势。晋国这四位君主中比较有性格有特色的当属于晋文公和晋悼公,如果给晋国两个名额,晋文和晋悼最合适最当之无愧。

秦穆公称霸西戎,没有组织中原的会盟。吴王打败楚国也没有会盟,后来亡于越国,吴王有会毛是具体的情况也应该是晋吴共霸,在晋国面前吴国还不敢独占鳌头。越王时期历史进入了战国阶段,而越国很快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战国基本就没了越国的影子。宋襄糊涂蛋,郑庄个人能力极强,综合这些强人来看,不落下风,但也只是郑国历史中的昙花一现,影响力稍弱。

春秋五霸,到现在来看法众多,各自对霸的理解有不同。所谓的霸主,实际上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替代周子行使权力的诸侯,比如组织会盟,抵御外族,调解国际纠纷,甚至勘定某国的政治动荡,周王室暗弱不能服诸侯,于是有霸者出,能在这些方面有功于下的,受到诸侯宾服的诸侯国君往往被呼为霸主。

以此来看,通行的五霸之,包含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严格的讲齐桓晋文楚庄够的上霸,而秦穆宋襄则有所勉强,秦穆终其一生始终没有涉足中原,有其心无其实,只能西向扩张,所谓的遂霸西戎,秦穆也基本没有参加中原诸侯国的会盟,也没有尊王攘夷的名号,尽管如此,从整个春秋时期乃至以后各国的发展影响看,秦穆公值得霸主的尊荣,这就有别于齐桓晋文与楚庄了。宋襄自不必,完全是一个搞笑的存在,更没有会媚事实,反而为楚成王所欺骗,兵败泓水,宋襄若能进五霸,楚成王岂不更符合,楚成王时的确在一个短暂的阶段,有霸主之实,只是后来遇到齐桓公的巅峰,于是楚成王没有继续北进中原而是转而向东南发展,为后来的楚庄王打下了霸业基础。

齐桓晋文楚庄,又带有一些传奇故事,对历史文化的影响颇为巨大,至少占据三霸的位子。

这三大传奇君主,在他们的霸业时期,既能做到力压群雄,又能“尊王”,至少维护了表面上的“尊王”,秦穆宋襄得以列入五霸,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秦穆的仁政,宋襄的“仁义”旗号,也就是在不能复周礼的原则下,退而求其次,但凡有提倡仁义,且又军事力量强大的诸侯,是可以列为霸主的。

如果单以武力值来比较,那么晋国的襄公景公悼公,完全有资格在霸主之内,毕竟整个春秋时期差不多就是晋楚争霸的过程,晋楚争霸中晋国几乎全部占上风,除楚庄王击败过晋国外,没有哪一个楚国国君可以与晋国争锋,尤其是晋悼公这个雄才,若不是三十来岁就挂掉不知道晋国会威武成什么样呢,但是晋文公后的晋国国君虽然在国家力量上超越各国,并组织会盟,甚至诸侯国都不得不向晋国朝贡,但也就是在这些强势君主的光环下,周王更是羸弱不堪,别尊王了,晋悼公时直接废止了向周王纳贡,从尊周的角度看,他们没有被列入霸主好像有道理。

通行的霸主,至少反映了尊王的意愿,如果仅以军事强大威服诸侯上看,吴国越国也可为霸主,所以就有了霸主的不同法,甚至有七八种之多。岂止吴越可以是,春秋初期的郑庄也有资格有理由在粒

一、齐桓晋文楚庄吴越

二、齐桓晋文楚庄秦穆宋襄

三、齐桓晋文楚庄秦穆越王

四、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吴王

五、齐桓晋文宋襄秦穆吴王

六、齐桓晋文晋襄晋景晋悼

七、郑庄齐桓晋文秦穆楚庄

八、郑庄齐桓晋文秦穆宋襄

依据“尊王攘夷”的原则,春秋霸主只有两位能称得上,便是齐桓晋文,其他所谓霸主都不能符合这点,都是在以武力称霸,所谓拳头硬的是大爷。因为最初霸主的定义就是两点,一是替子行政,二是力压群雄,齐桓晋文都做到了,至于其他的霸主只能“力压群雄”,没影尊王”这一点。

但是从霸业的延续来看,整个春秋似乎又只有一个霸主国,即晋国,晋国分,春秋便结束了。

如果从君主的魅力值角度看,无疑齐桓、晋文、楚庄、秦穆,之外我看还要加上郑庄、晋悼、越勾践,那就不是五霸了,而是七霸,论传奇,这七位绝对纵横整个春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