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晴又发表一篇散文。”二中的宣传栏上,又贴出了一篇文章,署名“司马晴”。
这篇《写在高二的楼上楼下》,发表于《知青》专刊。
而这名名叫“司马晴”的,原名:徐微微。
二中有三个人的文章经常出现在大众眼前,一个是徐微微,她的文章经常出现在《知青》杂志上;另一个,便是万茜,她的笔名叫“上官冰”,比徐微微发表的作品少,但却更受同学追捧。
这两位,都是文科班的尖子生,文学修养自然不俗。
可,在二中,有“三大文豪”的说法,而这第三个文豪,只发表过一片杂文,而那篇杂文,也几乎没有人记得。他的出名,在于每次模拟考试,他的作文,要么满分,要么零分,或者,老师根本就不给他打分。
这第三大文豪的名字,笔名叫“欧阳疯”,理科生。
徐微微和万茜是闺蜜,两个人在同一个班级,有住在同一间宿舍,所以关系非常亲密。
有一天,班主任刘老师拿着一篇模拟考试的作文,在班里朗诵了一边。
“这个作文怎么样?”念完之后,刘老师问大家。
“徐微微,你说!”刘老师表情严肃,像是在给徐微微暗示,要进行抨击。
“作者用蝇蛆在茅坑中的变化,来讽刺官场上的阿谀奉承和趋炎附势,尽管很恶心,但是,立意很奇特。更主要的是,这篇文章的辞藻丰富,形容贴切,排比句层层叠叠,很有震撼力------”徐微微并不是没有注意到,但还是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
对于这些高中生来说,叛逆,是一个非常迎合他们的核心词;愤青,是他们的主旋律。可对于老师而言,便不是了。
“坐下!”刘老师皱着眉头压低声音,假装愤怒地命令徐微微坐下。
“大家记住!这是一个反面教材!高考,立意要积极阳光,要充满正能量。否则,不管你文辞多好,都只能得个零分。”然后,刘老师刻意展开了那篇作文,拍在徐微微的桌子上,转身离开,留下一句话,“传着看一看,引以为戒!”
然而,
刘老师的期望落空了,或者说,适得其反!
因为那篇作文刻意隐藏的名字,但是,主角的名字叫做“欧阳疯”,于是,文科班延续了将近两年的“二中两大文豪”变成了“三大文豪”,而“欧阳疯”,也成了一个神秘而备受大家崇拜的人物!
就在这个时期——徐微微开始了寻找“欧阳疯”的大动作。
第一步:逼迫刘老师交代——宣告失败!
第二步:联合万茜,在校报上发表了《欧阳疯,你在哪里?》的散文,整篇文章表达了年轻一代,以欧阳疯为榜样,对欧阳疯无比崇拜的感情。
其中一句:“你是二中的一片天,是二中的范仲淹!”还特意在后面署上了“司马晴”的大名。
文章的最后,当然是希望欧阳疯能够站出来,成为大家的公众人物!
然而,第二步并没有奏效。
“算了吧,咱们总不能老霸着校报吧?”万茜平时是一个安安静静的人,喜欢写一些小清新的文字,怎么可以这样疯狂地表达崇拜,尤其,在她们的想象中,已经认定了那个欧阳疯是一个男孩子。
“怎么能算了!第一、这是咱们二中文学界的骄傲;第二、你不觉得刘老师这个时候拿出来,是缘分吗?”徐微微一边继续在校报网站上疯狂地打着字,一边对着屏幕说,“我想,你应该是一个像李白一样放浪不羁的诗人,或者是一个像范仲淹一样忧国忧民的国士,再或者,你是坐在实验室里却写得一首好文章的科学家------”
万茜仍旧有些不好意思,但不管嘴上怎么说,心里,却一直保持着好奇——不知道这个欧阳疯究竟是谁。
“疯狂了——”
“疯狂了——”
早上,校报的一篇文章彻底疯狂了整个学校,更加彻底地,疯狂了徐微微和万茜。
“我站在高高的山上,仰望着脚下,俯视着天上——
真搞不懂,那傲慢的天,我凭什么仰望你?
我要仰望脚下的土地和大山,因为
不是天空把我送到高处,而是大山!”
这篇文章仿佛是在写对高山和天空的辨证思想,可标题是——《俯视天官》,署名“欧阳疯”。
单凭这个,还不足以让大家疯狂,让大家疯狂的是,被校办强行下架的一篇名为《恋爱吧,少年》——
“恋爱吧,少年!
释放你的多巴胺,
激荡你的肾上腺,
在最纯洁的年纪,
让我们来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带着真正渴望白头的希冀,
丢掉一切不明不白的未来,
痛痛快快地拥抱,
怦然心动了快乐,
连吵架都那么暧昧,
激情四射的年纪,
一起放肆,
一起
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