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作沉思状的千晓片刻后给了橘枳回应:
“国庆庆典的压轴节目很重要,以往的庆典上都是表演一些正式,有艺术气息的节目,就像是钢琴独奏之类,你行吗?”
这!
听到这种话的部长们都是心里一震,看向会长千晓的眼光都变了。
怎么感觉会长正在怼副会长啊!这话里面绝对有挑衅的味道,意思就是让我给你出主意也行,只是我出的主意你做得到么?
带上担忧意味的目光旋即落到橘枳那边,就见橘枳还是那副淡定至极的样子,丝毫没被千晓提出要求影响。
难道说橘枳同学会这种玩意儿?
部长们和言月心中不由得这样想!
略微震动的同时,他们也没有太匪夷所思的感觉,一个大学生会弹钢琴怎么了,人家中学生都有过钢琴十级的。
只是,会弹钢琴与橘枳这校草身份叠加在一起,这就不是加分一点点了,这是要加很多分啊!
男部长纷纷表示,长得帅还这么有才华,这让他们那些长得丑的怎么活?
……
这里有必要给读者朋友科普一下正确的钢琴十级说法:
首先要说在钢琴考级大纲上对十级的要求,很多音乐家协会钢琴考级的程度要求是肖邦练习曲,而十级常考的曲目有肖邦练习曲、巴赫平均律、贝多芬奏鸣曲等。
从曲目上看,这已经是音乐会级别的曲目了。
巴赫平均律和贝多芬奏鸣曲都被称为钢琴文献中的旧约全书与新约全书,连职业钢琴家都觉得它们是难啃的骨头。
当然,考级不会挑那些特别难的,比如贝多芬奏鸣曲中的p.106,会在其中选一些相对容易的。
注:贝多芬降大调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作品p.106号,世称“avieronata”槌子键琴奏鸣曲。举世公认,这首作品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或许是所有钢琴奏鸣曲中最困难、最艰涩、最庞大、最深奥和最险峻的巨作。
但就算是考级中相对容易的曲目,弹得好,也是大师。
这一点上来说,钢琴十级不是很有水平吗?
是的,钢琴十级的曲目确实很厉害、很有水平,但弹的人有没有水平又是另一回事了。
所谓的钢琴十级和专业水平的钢琴其实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还不小!
钢琴十级有些需要弹奏的曲子可以把它一个音一个音抠下来,只要下死功夫就可以,比如巴赫平均律中的赋格,速度不快、曲子也不长,突击一段时间,甚至是死记硬背,怎么也能弹下来。
而只要能弹下来,再多加练习,过钢琴十级的考试就基本上没问题的!
而要弹得好、弹得美、弹出主题的性格、弹出不同调上主题的变化、弹出对位的呼应、弹出连接的趣味,在起承转合上都有讲究,这必须在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更需要弹奏者自身对钢琴和乐曲的领悟。
这就不是刚过十级的新手可以做到的!
在一定方面上,肖邦练习曲也和巴赫平均律是一样的。
肖邦练习曲技巧上难度较高,过钢琴十级的初学者大多都只能完整弹下来,并勉强弹出接近考级要求的速度。
而要想把音乐形象表达出来,让钢琴之声更具灵性,没有深厚的功力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专业水平的钢琴一般都是奏鸣曲的几个乐章全弹,但考级大多只需要弹奏其中的一个乐章,这就对十级考生在乐曲衔接度上放低了要求。
说句不好听的话,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钢琴十级证书是完全没有任何水平的东西。
这种感觉就像是四级英语证书和英语实际应用上的矛盾,能考过英语四级考试,拿到四级证书的人真不一定可以用英语进行流利的交流。
不过,对于不明白的学生和家长来说,一个钢琴十级的证书或是一个英语四级证书就可以将其他问题全部砍掉。
当家长之间攀比孩子的时候,说上一句“我家孩子最近过了钢琴十级”,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对方不是很了解,但也会“不明觉厉”,表示佩服,这不就给自己长脸了?
学生之间也是一样,比较起成绩时,说出“拿了四级证书”或是“过了钢琴十级”,就可以给人一种很有实力、很有水平的感觉。
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在拿到钢琴十级证书后就会选择停下来,被迫考钢琴十级的学生表示太累,已经拿到了证书,不想再学下去。
而家长表示,学钢琴实在是太烧钱了!
请钢琴教师烧钱、买钢琴烧钱、买能放钢琴的大房子烧钱、陪孩子去学钢琴在花费时间上烧钱,总而言之,钢琴就是有钱人的专属,普通家庭真是压力山大。
已经拿到了钢琴十级证书,在水平上可能已经有了点证明,停下来也好。
就这样,考到了钢琴十级,还是摆不上台面,钢琴和证书真就只是装饰品了。
所以说,将钢琴十级看得太高并不是正确的做法,毕竟只是过了十级的话,在钢琴上还是没可能有所作为,还是要继续深入学习才行。
而且,钢琴需要大量的练习,不断的重复,绝对不可以让手指对钢琴生疏,否则将前功尽弃。
可偏偏是坚持这一点,对于不是真心喜爱钢琴的学者来说,是最难做到的,毕竟在没有兴趣的基础上,学钢琴真是非常枯燥,简直可以把人逼疯。
在此,笔者表示:
如果不是真心喜欢钢琴,并希望在之上有所建树,还是不要劳心劳力,烧钱的去考什么钢琴十级。
就算是最后考下来了,在不继续学习的情况下,十级钢琴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弹出的曲子还是拿不出手,只是烧钱和浪费时间,加剧家庭矛盾而已!
不过,笔者的话可能会被许多人鄙视,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脸面重要,像笔者这样“不太要脸”的人真是不多。
俗话说得好,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不“争”馒头也要争口气!
注:不是“争馒头”,而是“蒸馒头”。
“蒸”:谐音“争”,指不为别的只是为争一口气。
映天红:“气死、饿死、等死、打死,不如跟敌人拼死!卖掉孩子买蒸笼不蒸馒头也要争口气嘛!”
某子曾曰:人就是这样,死活要争个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