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几人从吕伯奢家中出来,又行了2日,也就到了陈留。曹操先去找了张邈,老友又是几年未见。上次从陈留过还是要去济南国去当国相的日子,这次再见,故人已经手刃董贼,名扬天下了。张邈是真的从心底替曹操高兴。
“哎呦!孟德,我是不是此时该称你一声曹公了啊?”
“孟卓,你也要揶揄我几下?”
“孟德替天下除此大害,不知道该怎么谢谢孟德你啊!”
“哈哈,孟桌,你又装傻?你又装傻!?”
该怎么招待曹操,曹操知道,张邈知道,袁绍知道,只要在京城当过官的,基本上都知道该怎么招待曹操。
“走吧,我们巷子里现在有家大店,名叫‘何梦’。在我治下开了2,3年了,生意越来越好。虽说有些小贵,不过去过都说好。”张邈看着曹操,接着说道。“挂我账上。”
曹操自然知道这个店叫“何梦”,本来是何进和自己合伙的生意。不过何进已经作古,何苗,何太后也死的七七八八。自己就只好迫不得已的接过了所有的生意啊,这是为了天下。再说,自己这点连锁店的收入,这次都让戏志才散在了陈留,为自己招兵买马。一则为天下无以为生之人寻了谋生的办法,二则收入也是散了之后辅佐朝纲,曹操是真的问心无愧。
曹操把自己的嫡系留在了颍川,经过黄巾之乱之后的5,6的发展,也有万余人了。自己的嫡系部队已经演练出了重骑兵、轻骑兵、重甲步兵和弓弩手,曹操为了骑兵作战,还偷偷“发明”了马镫。本着以人为贵的想法,能用钱换人命,就尽量少死人的态度装备自己的嫡系。这次酸枣之盟,本来也就是有名无实,真的想匡扶汉室又有一战之力的也只有历史上的曹操和孙坚两人而已。这总送死的事情,犯不上死自己的嫡系。
到了“何梦”,曹操安排了几个将领自己去玩,也让新加入的乐进和陈宫感受了一下曹魏文化的美好所在。自己去找了店的总经理—戏志才了。曹操去找戏志才,典韦跟在自己身后,曹操看了也是哭笑不得。
“恶来,这地方你熟,我们俩就是在此相见的,你也去玩吧。这里没有人能伤得了我。”曹操劝典韦也去找点乐子。“我去找志才,放心吧,我安全得很。”
典韦听了曹操是去找戏志才,才放下心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主公创收去了。
曹操找了戏志才,就是问一下招兵的情况。戏志才也是实话实说,经过了黄巾之乱。中原地区人口锐减,除了已经被有心人提前收编走了的私人武装以外。大部分的兵源都已经很难保证质量,主公又只让招收13岁以上的人。就变得愈发的困难了。很多流离失所,想当兵的都在10岁左右。曹操问了这些10岁左右的孩子能不能集中起来送到颍川参加军屯。戏志才也考虑过这么办,不过现在天下乱世,如果现在已经到了颍川还好办,可是从陈留到颍川的这一路,实在很难分出粮草给他们路上吃了。曹操叹了一口气,觉得也就只能如此了。
自己这次酸枣同盟,本身都是各怀鬼胎而已。袁绍来为了名,袁术来为了利,公孙瓒来为了官,张邈老好人,不管是曹操邀请他还是袁绍邀请他,他都会跟着混。自己招来的兵也都是失去了田地,无以为生的流民而已。再去找了这些娃娃兵,只是跟着自己一起送死,还不如让他们各自生活,说不定还能多活些时日。
曹操和戏志才谈论了一下之后,曹操也去体验了一下自己连锁店铺的服务水平。觉得只是尚可,在给了戏志才需要加强服务水平培训的指示之后,准备去见一个老友的族子,当时的大儒,桥玄的族子,桥瑁。
桥玄除了为官清廉,官拜三公,震古烁今的举世大儒以外,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最关键的是桥玄也是人如其名,精通玄学。早早就看出来曹操有救世之能。桥瑁相比他的“父亲”,就学到了一样,大儒。
曹操去找他,自然不只是为了单纯的访友。更主要的事情是,大儒能干的事情就是,用他的名声写檄文。啥叫檄文?就是想抽别人嘴巴的时候,给自己找个抽人嘴巴的名正言顺的理由,再去抽嘴巴。曹操觉得自己弄死董贼,王允离间就大事可成。不过,从现在得到的信息来看,应该是董贼的从弟,董旻接替了董卓的衣钵。首先,他是名义上的大将军和西凉军的直接领导,牛辅,李儒应该也都依附在了他的身边。其次,吕布虽说很想当大将军,可是,从实际结果来看,他更想要的其实是貂蝉的身子,而不是现在就准备得到大将军之位。剩下的情报需要等京城里的二荀来给自己了。
不过,无论如何,曹操已经到了这里。私下的信件已经通知好了二袁,再发个檄文昭告天下就可以了,怎么看自己都不会吃亏了。
桥瑁自然也愿意接收这份工作,他虽说官拜东郡太守,不过,董卓乱政之后,他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都是屯兵以寻找机会,他倒好,跑到陈留来,天天假装三公给天下的太守写信,告诉大家来帮忙弄死董卓。可是天下的太守也都知道,除了董卓自己居的太尉一职,剩下的三公之位不是他董卓自己说的算,怎么会有人三公写信要求勤王,清君侧呢。也就是因为他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最后导致自己身死客乡。他哪怕有他老子桥玄的3分机灵,也不至如此。
没几天,桥瑁写好了《讨董檄文》,来找曹操。
“孟德,檄文写完了,你要看一下吗?”桥瑁抱着一捆竹简过来找曹操。
其实曹操知道桥瑁写的肯定没有问题,不过,这个时候一定满足一下知识分子们小小的自尊心,那就是不管怎么样,都要看一遍。然后夸奖写的不错。
曹操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是觉得真心写的不错。
“桥兄果然大才!这檄文写的滴水不漏,句句有理!”
“那以谁的名义发出去呢?”
曹操看到桥瑁眼睛里冒着光的问出来这句话的时候,就知道桥瑁想用自己的名义发出去这个檄文。曹操心里想着“兄弟,你别闹了,你人品都败光了,还用你的名义发?”如果说用自己的名义发又有点不尊重桥瑁的劳动成果了。其实曹操早就想好了怎么办了。把檄文发给袁绍,让袁绍去发,让袁绍去出风头。这样就把袁绍架在了不得不来陈留举义的位置上。这样不管大事能不能成,至少同盟肯定能成了。
“先发给我的义兄,身在翼州的袁绍,袁本初。让他高举义旗,我们大事定成。”
曹操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桥瑁看起来是有些失落的,可是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
“好吧,就依了孟德的说法把。”
曹操看他有些小情绪,觉得属实麻烦。想来想去,以后还用的到他,而且,他毕竟是自己故交桥玄的族子。说道。
“这样,你也给董旻寄一封你的檄文,署你自己的名。并说天下群雄都已纷纷响应,让他早早自裁,免得无以面对天下群雄。”
桥瑁听到这个,好像心情舒缓了一些就都按曹操说的做了。
曹操最近得到了京中二荀的消息。董旻没有董卓嚣张跋扈,可是也没有好到哪去。袁隗趁乱找皇帝拜了他太尉一职,可是有名无实。李儒和牛辅还是动不动就淫乱后宫一圈。吕布新婚燕尔,根本不问朝事,李肃虽说有心当官,可是无人帮他。蔡邕和王允都稍微升了一点点的官,可是也对于朝政毫无作用。本来想好的“一桃杀三士”的计谋现在看起来效果并不明显。唯一的好转是,董雯没有禁军,金吾和并州军的实际控制权。凉州兵在京城自然就少了些作恶的事情。
曹操看到这些消息,就已经知足了。因为杀贼这件事本身对于他来说,其实就是在尽量不改变历史走向的情况下,多救一些无辜的性命而已。这样看来,目的已经达成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袁绍看过桥瑁的檄文和曹操的信件之后。想到自己的义弟是真的替自己着想,这样出风头的事情,都让自己来做。也没多想,把桥瑁的檄文改了个名头就说是自己发出去的。领着自己的冀州兵,浩浩荡荡的就来到了陈留。
紧接着: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广陵太守张超、山阳太守袁遗、豫州刺史孙坚、济北相鲍信、除了曹操的另一个奋武将军,公孙瓒,陆陆续续的都来到了陈留。加上本来就在陈留的曹操、张邈和桥瑁诸侯联军已成。其中袁绍自己带来5万翼州兵,不管是人数,战力都是在众多诸侯之中首屈一指。同时,他也是名义上《讨董檄文》的发起者。自然就拜了袁绍,袁本初成为联军盟主。然后袁盟主再给所有盟军诸侯当场官升一级。本来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可就是一个人不满意。那就是济北相,鲍信。他认为曹操才是应该领导同盟走向胜利之人。曹操一边很感谢鲍信的信任,一边偷偷暗示他,如果盟主不是袁绍,那袁绍可能明天就跑回翼州了。鲍信想了一下,深以为然,也就默认了袁绍当上了这个盟主。
仔细看看这个同盟,就不难发现,其实这么多豪杰之中,只有二袁和公孙瓒的兵马有实际战斗力。这是他们从黄巾起义开始就囤积的私军。曹操,孙坚和鲍信是真为国为民,可是手上兵卒甚少。剩下的几个人捆起来,都不够吕布一个人打的。也根本没有什么话语权。曹操自然是乐于看到这个结局,既对于京城的凉州势力形成威胁,又不耽误直接日后迎驾许都。
正可是。
汉末乱世群雄起,相约扶乱正朝纲;
若问举旗为何事?只为私利不为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