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9章 折冲樽俎(1 / 1)糖堆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见对面老人眼中颇含意趣的眼神,李赤心连忙遮掩,他继续说道,“我朝万历年间,谢肇淛在其著滇略中,也有提到普茶这个词,该书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差不多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吧李时珍在所著的本草纲目中亦有云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记载。”

两个人品茶赏雪,一时间李赤心发现,自己竟然不怎么留恋,那曾经25横行的时代了,他心中窃想,“在现在这个年代,如果没有灾荒饥馑,没有战乱,到未尝不可作为一生终老的乐土。”

“可是天意往往不随人愿!”李赤心慨叹出声

老人睿智的眸子里精光闪烁了一下,便又收回目光,复往红泥茶炉中添了两枚松果。

李赤心很快从失态回过神来,他跪坐在pn之上,顺势接过老人手中的小铜壶。

小巧精致的铜壶接到手里,李赤心的手不觉向下一坠在洞察世事的老人面前,他没有掩饰自己的惊讶,将小壶提到面前,自己凑近观看,“咦,真乃是好物事!”

孙承宗没有奇怪李赤心知道普茶的来由,却不曾想这位如此见闻广博。老人不由更对这个年轻人来了兴趣“要知道,自己的几样宝贝都曾是宫中御用之物,还是自己当年为东宫洗马之时,当初的东宫太子后来的熹宗朱由校所赐。”

自己此次出京,孤身与老仆、书童一路体察民风除了自己从不离手的书卷之外,只带了几件常用之物,一壶一罐正是此中的珍品,自己时常在手中把玩,睹物思人也让老人感慨万千。

“赤心可是识得此物?”老人玩味地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李赤心自然不敢藏拙,他明白的紧,以老人的阅历,看懂自己不费吹灰之力,与其弄巧成拙不如坦诚相见,这样还不容易生出不必要的闲隙。

不过,他还是藏了一个心眼,重新将造型古拙的铜壶提到眼前,细细查看了一番,这才淡然一笑道,“此物可是宣德年制宫中御用之物,也唯相爷能够得此恩赏,山野村夫但闻其名未见其实,如今一见真是大开眼界!”

李赤心倒不是阿谀逢迎老人,这件物事的近亲他倒是在苏富比的图册上见到过,也是真心明白此物的价值,以他小有名气的房地产商之身家,根本就只能远观不可亵玩焉!

为此他特意博览群书,连度娘都一度厌弃了他。后来李赤心得知,与自家有旧的一位故友,曾经在上海朵云轩的拍卖会上,拍得了一只宣德年间的铜炉,他便凭借自己皮厚量大的优势,得见此物。

只是一观之下,李赤心的眼中就看出了水,方唇、颈矮、扁鼓腹,三钝锥形的实足,口沿上为兽形耳,宣德二字的年款见于炉外底,炉体通高也不过二十公分左右究其色泽,就如同抄写佛经用的纸色。

这把洒金的铜炉,包浆温润、宝气内蕴,令人痴迷,简直让他越看越着迷。那位收藏家见李赤心的神色,也是颇为自得,为他解说道:“旧说有五色,首称即为佛经纸色,然后是栗壳、茄皮、棠梨,褐色,其中以佛经纸色为第一”

而且通过接触,这位行家还为李赤心恶补了一下相关的知识,因为如果提起宣德炉的话,相信不少文人雅士可能知道而且说到宣德炉,就不能不提天朝的历史习俗。

十九世纪初,当欧罗巴洲的皇室权贵们,尚不明白沐浴之美的时候,沐浴焚香已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了通常,人们为了礼仪将衣服薰香,更多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在、写字的静室之中,焚上一炉香,营造出适宜文人天马行空的意境。

早在我国汉代以前,就出现了陶、瓷、铜、铁、锡为原料制成的香炉。元末明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猛发展,原先杂芜的香炉材质,逐渐被紫铜所取代,大明朝的宣德年间,更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时期。

但是宣德三年,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并不只是营造了宣德炉,还兼制有一些体量差不多的壶、盏等,供大方之家明宣宗朱瞻基赏玩。

传说宣德皇帝这位大玩家在位的时候,为满足玩赏香炉的特殊嗜好,曾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了一批极品的红铜他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等各大名窑瓷器的款式,按照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了此炉。

为保证这批香炉的质量,大匠吕震还上书皇帝,“欲制造出好的香炉,铜得精炼六遍之多且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上好的暹罗红铜只会剩下一半。”

宣德皇帝是古代不多的兼具文艺范的艺术家,他的精品意识极强,当即就下旨,“精炼的次数不减,且还要翻番炼制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稀有珍贵的金属”。

大匠吕震自然是精益求精,他带人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稀、贵金属,与暹罗红铜一起再经过十多次的精心的冶炼,付出了极大的心血,要是用来冶金铸炮,估计连炮管的自紧技术都能验证出来于是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巨大的努力,在宣德三年,品质极佳的宣德炉终于研制成功。

这批用暹罗红铜,掺入稀贵金属铸造出来的香炉,共计3000尊,此后再也无成品出现。宣德帝这位文艺青年,见到这批自己亲自参详过的香炉,每只都是大气磅礴、宝光四射,心中很有成就感。

而这些香炉,被宣德皇帝朱瞻基,将其中的绝大部分,陈设在了自紧宫中显眼的地方也有很小一部分,被他赏赐给了与国同休的皇亲、国戚另外有极少的部分,被他赐予了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几座香火旺盛的庙宇。

一老一少两个人,围坐红泥小炉旁,烹茶论壶,不觉老少二人都有些痴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