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供奉(1 / 1)暗影萨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龙门?”小锦鲤重复了一遍,道,“龙门是什么?”

老乌龟道:“龙门宽九千丈,高逾百丈。有九天之水,从那龙门上倾泻而下,汹涌澎湃,不可阻挡。你记住,你奋力而上,从那龙门上越过去,就化身为龙,跻身仙界了!这边是传说中的‘鲤鱼跳龙门’!”

“龟爷爷,百丈的瀑布,以我的小尾巴,小身板儿,我怎么越的过去呢?”小锦鲤说着,绕了一圈水,让老乌龟看了看自己的尾巴。随着它的游动,那尾缀如彩云一般,在水里飘动。

老乌龟道:“这你不用担心,你在河水里,只能长成这个样子,可一旦到了海水里,你的身子便会快速生长,尾鳍也会更为宽大,拨水也更为有力。再说了,龙门也不是时时出现,你就算到了那里,也还要靠运气。”

小锦鲤道:“怎么,龙门不是一直等在那里,让我们跳的?”

老乌龟道:“当然不是,龙门只在双旦之时出现。所谓双旦,天亮了之后,太阳会再次变暗,不一会儿,天又会变亮,这就是双旦!”

“双旦呀?”小锦鲤道,“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老乌龟笑了笑,道:“这个,就得问老天爷了,一月两月也有可能,十年八年也有可能,上百年也不稀奇。”

“上百年?”小锦鲤讶道,“龟爷爷,需要那么久啊?”

老乌龟笑道:“小锦鲤啊,你可是天生灵种,上百年又怎么了,你可是有数百年的寿数呢。而且,那三座仙岛周围灵气充沛,但到的了那里的人很少,因此,你在那里也要好好修炼,这样龙门出现的时候,才不会白白浪费机会。”

小锦鲤听了,点了点头。

※※※

时间一点点过去,渐渐又到了傍晚。老人的儿子小虎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个木笼子,又把羊圈里一只又肥又壮的羊放了进去。

那羊儿似乎知道自己大限已到,便左右挣扎,就是不肯进入笼子。幸亏村里诸多年轻人的帮助,才把它塞了进去。

老人见时机已到,便对这一众年轻人道:“好了,抬走吧,时间不早了。”

“是,爹!”小虎道。说着便同村里的年轻人一道,把那木笼子抬了起来,朝着那湖边走去。

“咦?那位大师不是也要去吗?怎么这会儿不见了。”老人喃喃道。

他又返回屋子,喊了喊,可并不见人,最后只好不再找他二人,而是关上门,抱着一坛酒,一个碗,也朝着村后走去了。

几人抬着笼子,走了一刻钟,这才来到那处大坑旁。而后又小心翼翼地把笼子放到大坑里,这才收了手。

老者见了,道:“好了,你们都到我身后来。”

于是这一众年轻人都到了老者身后,按年龄大小排好,一句话也不说。只有那个唤作小虎的年轻人在老者身边,帮老者拿着那一坛子酒,倒了一碗。

老者恭恭敬敬端着那碗酒,祷告道:“土地爷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众年轻人也重复了一遍。

言罢,那老者把碗里的酒洒在地上。而后,拜了三拜。

一众年轻人则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

“好了,咱们回去吧,等明日一早,再来把笼子抬回去就行了。”老者道。

“是,爹。”小虎道。而后,这一个老人、七八个年轻人就都往村子里走去了。

现场渐渐静了下来,只有那只羊在笼子里偶尔挣扎几下,叫喊几声。

天色越来越暗,但在那湖水边的柳树林里,却有两个人蹲守着,一直看着那大坑周围。

“师父,怎么还不来?”怀空小声道。

“不要着急,天还没黑,应该等一会儿就来了。”行真和尚道。

“师父,万一这只犬精太厉害,抓不住怎么办?”怀空道。

行真和尚道:“我们并不非要诛杀它,我们是要弄清楚,这只妖怪怎么和其他的不一样。其他的妖精都是杀人取命,怎么这只妖怪不仅不杀人,还受人供奉。”

怀空道:“师父,你见过做好事的妖怪吗?”

“没有,为师所见的妖精,都是喜好杀人的。”行真和尚道,“只有上一次见到的那个叫小蓝的狐狸精还好些。”

怀空道:“师父,这种时候,您不是该讲个故事了?”

行真和尚一边看了看周围的动静,见一切平静如初,便道:“为师这里哪有那么多的故事?再说了,为师给你讲得那些故事,你什么时候认真听过。”

怀空也看了看周围,见一切安全,便道:“师父,你讲的所有故事,我都是认真听的。”

行真和尚道:“没有,今天没有。”

怀空央道:“那师父,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行真和尚笑了笑,道:“那好吧,从前,有一个老和尚,那老和尚是一个寺院里的方丈,老方丈太老了,就考虑把自己的衣钵传给自己的弟子。

“老方丈有两个弟子,大徒弟十分聪明,但二徒弟做事十分踏实。有一天,他带着这两个徒弟,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山林里,那林子称为迷魂林,因为走到里面的人都会在里面迷路,再也转不出来,而且,那林子经常起雾,雾气太大,让人看不清前方的路。

“老方丈说,我这里有一件宝物,你们谁能最快地赶回寺里,我便把那宝物传给谁,但记住,不准用轻功,只能用双脚一步步的走。说着,老方丈自己走了,只留下两个徒弟在山林里。

“这两个徒弟,各自想办法,大徒弟想,我只要按着一个方向走,不管是哪个方向,就一定能走出去。于是,大徒弟就朝着一个方向走去。

“而二徒弟却想,我也按照一个方向走,也必然能走出去,于是,他也朝着一个方向走去,在半个时辰之后,他发现了一条小河。二徒弟非常高兴,想,我一直往前走,或许会迷路而转回来,但小河是不会迷路的,我只要沿着小河走,就一定能走出林子。

“三天之后,他二人几乎同时回到了寺里。老方丈问道,你二人是如何出来的。大徒弟说道,他是沿着直线走,一直走出来的,只是半路上总是怀疑自己的路是否正确,踌躇不前,因此耽搁些时日,但最终还是走了出来。

“二徒弟道,他是沿着一条小河走出来的。他自己不认识路,若要自己走,很有可能会迷路,小河没有头脑眼睛,却反而是不会迷路的。因此只要沿着小河走,就一定能走出来。只是那小河弯弯曲曲,因此走了不少冤枉路,可到底是出来了。

“怀空,你觉得哪一个徒弟更聪明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