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的家在一个孤零零的小山岗上,远离村庄,是一座独立的茅草屋。
自幼丧父的太史慈,与母亲孔氏相依为命。
这孔氏是孔融的庶脉族人,因为家境贫寒,所以自幼便卖到了孔家。有着同宗之谊在,孔家对孔氏还算优待,孔融也对孔氏礼敬有加。
太史慈的父亲是东莱郡的郡尉,凭借着那一对镔铁月牙戟,纵横胶东无敌手,偶遇孔氏,便惊为天人,入得深山,亲自猎取鸿雁,娶得孔氏归。
次年,生子太史慈。
为了养家糊口,太史慈的父亲常年进山剿匪。
这夜路走多了,终究会遇到鬼的。
在太史慈六岁那年,太史慈的父亲被胶州匪余孽行刺,重伤不治。
人走茶凉,一向器重太史慈的父亲的东莱太守大人,居然翻脸无情。
不仅收回了母子俩赖以栖身的房子,还把他们赶出了东莱郡城,任其自生自灭。
孔融得知太史慈一家的变故之后,打算把孔氏和幼子接回孔家。
孔氏怕太史慈多想,便婉辞了孔融的善意。
母子俩回到黄县老家,在老宅的基础上盖起了一间茅草屋,作为遮风挡雨的场所。
母子俩艰难度日,为了维持生计,孔氏便让太史慈读书习武,打猎为生。
太史慈天赋异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特别是射箭方面更是远近闻名。
只可惜灾年的到来,猎物绝迹,近三天的时间里,才打到一只瘦不拉叽的野兔子,剥皮洗净之后,就只剩下骨头了。
刘正来到草屋外面的时候,正听见太史慈母子的对话。
太史慈说:“娘,是慈儿无能,打不到更多的猎物,才让娘挨了饿,慈儿不孝,这半碗野兔子汤,娘快喝下吧,慈儿身强体壮,还扛得住。”
孔氏说:“傻孩子,娘知道你已经尽力了,白毛大灾,人畜都难以幸免,哪里还会有猎物等着你去打呀。娘老了,少吃一口倒也没有什么,你正在长身体,这半碗汤,你必须喝了,否则就是不孝。”
太史慈固执的说:“娘,您身体弱,还是您喝,我真的不饿。”
孔氏一着急,扬手便给了太史慈一个耳光,大怒:“混帐东西,你想要气死娘吗?”
太史慈双膝跪地,磕头请罪说:“娘,您别生气,孩儿知错了,我喝!”
太史慈含泪喝下了半碗肉汤,并且下定决心,若是打不到足够的猎物,便不再回家。
孔氏心疼孩子,却又不得不打了太史慈,若是她不那样做,孩子无论如何也不肯喝下那半碗肉汤。可怜天下父母心哪,打在儿身,却疼在娘的心尖儿上呀。
刘正见太史慈母子的谈话渐渐的告了一个段落,却没有想到那管亥的小弟子居然骑着马,来到了茅草屋前,伸手把竹制草门拍得瑟瑟发抖。
太史慈在屋里应了一声:“谁啊!”
管亥的小弟子回答说:“管师座下弟子,黄三。”
太史慈问:“所为何事?”
黄三说:“管师邀太史公子共谋大事!”
太史慈说:“慈本是忠良之后,不会与贼人为伍,你请回吧!”
黄三大怒说:“太史子义,管师看重你英雄了得,这才把你当一盘菜,你可别敬酒不吃吃罚酒。我可是知道,你们家已经没有吃食了,这大冷天的,猎物也不好打吧!你自己饿坏了倒也没有什么,要是把你娘饿坏了,那你就是不孝!”
太史慈心中纠结了,无言以对。
孔氏却对黄三说:“黄三小子,你回去告诉那管成武,我们太史家累世忠义,是不会与贼人同流合污的,他就死了这条心吧!”
黄三自从成了管亥的弟子之后,行走在黄县城中,所见过的人,都对他礼敬有加,如今到了这破落户,居然折了面子,当即对骂起来:“孔氏,你们就是那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黄三话没说完,就嘎然而止。
原来是太史慈见黄三对母亲出言不逊,张弓搭箭,射断了黄三的发髫。
黄三惊惧,不敢再多说半个字。
太史慈推开草门,从里面走了出来,舍黄三直奔刘正。
太史慈冷笑着问:“怎么,软的不成,便打算来硬的吗?”
刘正说:“你误会了,我们和黄三可不是一路人,你还是先处理好他的事情吧!”
太史慈扭过头,望着黄三,沉默了数息之后,突然喝斥:“还不快滚?”
黄三见刘正主动撇清关系,知道借力打力的阴谋破产了,不敢继续撩拨太史慈,爬上马背,仓惶逃离。
太史慈见黄三逃走,也不追赶,回过头来对刘正说:“东莱太史慈太史子义,敢问两位高姓大名?”
刘正拱手回答说:“涿县刘正刘佑兴!”
郭嘉抱拳施礼说:“阳翟郭嘉郭奉孝!”
太史慈说:“寒舍简陋,就不让二位进去了,且在院中坐下。”
刘正说:“斯是陋室,惟君德馨,甘之如饴!”
孔氏在屋里发话了:“慈儿,贵客到来,岂有拒之门外的道理,还不快请他们进来?”
太史慈说:“母命难违,两位,里面请!”
刘正和郭嘉只得起身,双双走进茅草屋中,向孔氏请安问好。
太史慈三日未曾进食,刚才喝下半碗肉汤,不仅没有缓解饥饿,反而牵动了肠胃,发出了咕噜咕噜的声音。
刘正见太史慈饥饿之态十分明显,便示意郭嘉取出干粮,供太史慈食用。
太史慈虽然饥饿,但是并没有立即进食,而是把目光看向了孔氏。
刘正眼尖,便拉着郭嘉对孔氏说:“我二人与子义年龄相仿,当以兄弟相称,孩儿涿县刘正,拜见母亲大人!”
刘正叩拜完毕,又示意郭嘉磕头认母。
郭嘉会意,立即大礼参拜:“阳翟郭嘉,拜见母亲大人!”
孔氏见大礼已成,拒绝不得,便说:“行,老身这便认下你们,佑兴,奉孝,子义,到娘的跟前来。”
三人来到孔氏身前,并排跪下,叙年岁。
刘正时年二十岁,为兄,是大哥。
太史慈时年十七岁,次之,是二哥。
郭嘉年仅十三岁,最小,是三弟。
刘正从来都没有想过,这次东莱郡之行,居然会弄出一个草屋三结义来。
虽然没有华丽的誓词,同生共死的盟约,但是有母亲大人为证,便胜过了一切。
刘正草屋拜母,只是让孔氏能够心安理得的接受食物赈济,避免太史慈母子挨饿。
如今事孔氏为母,略尽孝道便是理所应当。
四人团聚桌边,饱食之后。
刘正便问:“二弟,黄县太平道势大,你又得罪了管亥的弟子黄三,只怕是祸事将近哪?”
太史慈说:“黄三鼠辈,纵是千万人,我也不怕。”
郭嘉说:“二哥,你是可以自保,咱娘怎么办?”
孔氏也说:“那管成武用心险恶,一门心思的想要子义为将。如今求将不成,肯定会动什么歪脑筋。若是以老身性命作为要挟,只怕子义难逃厄运。老身观黄县近日的许多变化,便知道太平道没有法度,全靠同门义气统领教众,同富贵容易,共患难却是镜中花,水中月。老身料定:太平道必败。管成武要是聪明,还可以苟全性命。若是他不识时务,头脑发热之下,必定会死于非命。子义若是入了太平道,也逃不脱反贼的罪名,坏了太史家世代忠义的名声。”
刘正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对孔氏说:“母亲大人,正家在涿县,微有薄产,衣食无忧。请母亲大人移驾楼桑村,让孩儿们膝下尽孝,不知道母亲大人意下如何?”
孔氏叹了一口气,对堂下三人说:“佑兴的提议,老身准了。如今这黄县,已经成了是非之地。能够及时抽身离开,便是老天爷对我太史家的眷顾了。子义,你去准备一下,把牛车套上,咱们跟佑兴北上幽州。”
太史慈得到了母亲的授意,转身出去,到牛圈里牵牛套车了。
孔氏将太史一家先人牌位收进了一个木箱子中,令刘正搬到了牛车之上。
郭嘉把孔氏扶上牛车,亲自驾车。
刘正和太史慈骑马护持左右。
临走的时候,太史慈想一把火烧了草屋,孔氏制止了他。
一家人就这样离开了,独留草屋在黄县的风雨中飘摇,瑟瑟发抖。
孔氏知书达礼,见识不凡。她听说郭嘉的事迹之后,疼爱有加,待奉孝比亲生儿子还要好。
郭嘉才情不凡,家的感觉,母亲的温暖,让他沉浸在幸福之中。
母爱是伟大的,郭嘉的脸上不再是成熟男人拥有的机变,而是少年人那天真烂漫的笑容。
可是好景不长,郭嘉才享受了三天的“有妈的孩子是块宝”的生活,就被刘正拽下了牛车,继续以前的特训。
以前只有刘正一个人的时候,郭嘉还能变着法子偷一下懒。
比如说,让刘正多喝一点水,在水中放上几粒磨成粉的巴豆。
如今多了太史慈和孔氏,就算郭嘉再怎么混蛋,也不敢对孔氏无礼。
更令郭嘉恐惧的是,那太史慈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居然拉上他,要教他射箭。
从此之后,郭嘉就多了一个训练项目,射箭。
为了避免郭嘉敷衍了事,三人一致决定:一路上的食物,都得靠郭嘉来狩猎。要是他一无所获,一家人便陪着他挨饿。
第一天打猎的郭嘉,成功的实现了零收益。
刘正和太史慈陪伴着他饿了一天,就连那孔氏,也只喝了几口加了蜜汁的水。
当天夜里,郭嘉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痛定思痛之后,终于掌握了射箭的基本要领。
从那以后,郭嘉的射箭水平直线上升,虽然不是箭无虚发,但是十箭射出去,射中两三个目标还是没有问题的。
郭嘉的进步,大家都看在眼中。
刘正给孔氏请安完毕之后,就回到了屋中。
兴汉小精灵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兴奋的说:“宿主,你真是太伟大了,不声不响的,就认了个干娘,还得了两个厉害的义弟。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是:黄县草屋三结义的故事,肯定会流传海内,那桃园三结义,只能拾人牙慧,再也算不得惊世壮举了。”
刘正说:“小姐姐,我只不过是想让干娘好好吃顿饭,这后面的事情,只是一个意外,有奖励吗?”
兴汉小精灵冷笑着说:“你抢了刘备的开场白,还想要奖励?”
刘正立马就怂了,忙说:“小姐姐,我错了!”
兴汉小精灵说:“奖励便是,刘备由宿敌升级为死仇,你们之间,不死不休!”
刘正心想,为了天下大义,先来个司马懿,再来一个刘备又何妨?
一路晓行夜宿,乐安港便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