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我进京的日子是在十四岁生辰之际,算起距今整整四个月还有余。
当时不是姜平阳亲自送我入京的,而是把哥哥叫了回来,说是带我到外祖家即叶家小住一段时间。
后来进了京之后,哥哥才将父亲写给我的信交给我,直到那时候我才知道自己入京的目的,连适应时间都没多少,便入了宫。
两个月后姜家才回京都,可是那时候我的世界已经天翻地覆了。
无依无靠的在皇宫中,虽然明化帝很爱自己,可是却无法时时刻刻都守在我身边。
也无法直接挑明了说要小心宫中的人,而那段时间的我被迫每天只能和妃嫔公主们待在一起,什么也不懂,便只能依靠哄骗自己的叶子瑜和宫中阿谀奉承的人们。
回想起来,一开始叶子瑜并没有对我特别殷勤。
甚至还有些不理会,大概后来态度的转变是因为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吧。
如今和从前大不一样,我不仅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而且还看清了所有人的嘴脸。
再回到那个纷乱之地,我只有一个目的。
复仇。
要从前瞧不起我的人连我的脚跟都望尘莫及,更要从前因我而丧命的人一辈子平安。
所以决不能再任由别人安排。
我决定,提前进京!
上一世是哥哥陪我一起回外祖家的,这一世也是一样。
我不能太早暴露在京都众人的视野之内,作为叶家嫡女叶瑶的女儿进京探亲是最好的掩饰。
所以我才会毫不犹豫的将信传给姜徵,是因为我知道就算自己不叫姜徵回来,他今年的游历也必定不会走到年底。
更何况,也确实许久没有见过兄长了。
算起来日子,他也快到梅州了。
我翻着书,喝了一口琴儿刚泡好的茶。
“小姐!小姐!”
刚好门外响起琴儿的喊声,我牵起嘴角,合上了书。
“什么事这么急。”
“我刚刚从厨房回来,听说前院有人回来了,好像是少爷!”
琴儿急的大口喘气,一看就是听了消息从厨房跑回来的。
“知道了,喝口水。”
我随手递给琴儿一杯茶,又拿起一个空杯子倒满了。
刚刚放在空位前,风尘仆仆的少年郎就进了院来。
“阿和。”
“少爷好!”
琴儿刚想喝一口水就看见了姜徵进来,连忙退一步让开门口。
“你先出去吧。”
我笑着说,琴儿便捧着茶杯到院子里去了。
“哥。”
“这才几个月没见,就这么想我?”
姜徵坐下,纤长的手指捏着茶杯,明明应该是快马加鞭赶回来的,一路舟车劳顿,可是却没有急着喝上一口水。
看来自己的信还是让他担心了。
“很久不见了。”
久到,我都差点忘了少年的姜徵长什么样子。
如今才将记忆中那个宠着自己的兄长与眼前的少年重叠在一起。
姜徵比我大七岁,如今正是加冠之年。
更何况还走南闯北历经了无数人间山河,与好生养在府上的我不同。
“说什么呢,傻了吗,走,看看哥哥给你带的新鲜玩意儿。”
姜徵每年从外归家,都要带上一大堆搜罗来的新鲜物件儿,其中给自己这个妹妹的更是数不胜数。全部都是游历路上随手买的。
没想到才出去这么一个月,就有这么多东西。
我看见前厅上摆的两大箱东西,微微笑着被姜徵拉着看。
其中一箱是沙历特产的绸罗,是建安所没有的质感和花纹,用的也是沙历独有的织造方法。
剩下一箱就是各式各样的杂物了。
姜徵上前从里面拿出了一个包的扁平的包裹,里面是几本书。
我钟爱下棋,姜徵也是知道的。
大概是又有幸见到了什么围棋大家,得到了亲传的孤本然后给自己带回来吧。
我接过来,递给了在旁边站着的琴儿。
“还有这个。”
姜徵从箱子里翻了翻,是一只素簪,非常流畅的形状,丝毫看不出什么打磨的不足的痕迹,很通透的白玉,头上细细雕刻成一朵栩栩如生的玉兰花,一看就是上品。
却被姜徵随意的扔在木箱里。
我接过来,顺便抓住姜徵还要翻箱子的手。
“哥,那些我之后再看,你回来见过娘没?”
“还没有,这就去,琴儿你过来。”
姜徵反握了一下我的手,然后站到绸罗箱子面前在里面翻了翻,挑出来几匹颜色或是素净或是明艳的塞到了另一个箱子里,然后吩咐人抬回宋桔院子里。
“肖桓,把这个拿着送到娘院子里。”
姜徵都吩咐完,才盖了盖子过来。
“哥,这么多东西我又用不完,不用都给我,拿出来一些···”
“都是给你的。”
姜徵双手握着我的肩,将我转过身去。
“先去娘那。”
我被姜徵推着走,半是无奈半是开心的笑着。
哥哥是自己叫回来的,爹和娘是肯定不知道了。
“哥。”
我停下来,面对面看着姜徵,琴儿回屋去监督下人放箱子了,肖桓走在前面已经远了,这里只有我和兄长二人。
“嗯?怎么了。”
“先不要和爹娘说,是我叫你回来的。”
如果爹和娘知道,肯定会怀疑我知道什么,现在还没有我能轻易发现的证据。
“···好。”
姜徵迟疑了一下,还是答应了宋桔。
说这话的功夫,就到了主院,爹今日在州衙办事还没回来,屋里只有娘,这个时辰大概还在睡午觉,所以才没有第一时间见到姜徵。
我看了一眼姜徵,走到房门前,轻轻扣了扣门。
“娘,你醒了吗?”
“嗯,和儿,进来吧。”
我先推开了门,姜徵跟着进了门,却没有着急走到床前,而是在珠帘外面稍微藏了一下。
“睡得怎么样?”
我走过去,娘已经下了床坐到梳妆台前,整理自己的妆发。
我看见这一幕,心下就有些酸。
姜家是京都的世家,若不是为了保护我。
叶家的嫡女和姜家的嫡子,必不会躲在这边陲小镇,过着如此淳朴的生活。
母亲的大哥是当今鼎鼎有名的辅国大将军永东侯叶豗,也是叶子衿和叶子瑜的父亲。
叶豗在京都是呼风唤雨的大人物,而他的亲妹妹,叶瑶嫁给了京城有名的文臣世家姜家的嫡子姜平阳,诞下了姜徵。
原本姜平阳的仕途应该一帆风顺的,可是在这里屈居刺史之位,耽误了这许多年,再回家,重铸根基,也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上一世姜家再进京的时候,父皇是封了姜平阳一个尚书之职,可是爹在朝中的熟人也就那么几个,因为要隐秘的保护自己,离京之后也断了联系,哪能是表面看上去的那么风光容易。
每天多少人虎视眈眈的盯着他的位置盼他出错给他下绊子,这些事情上一世的我从来都没想过,心中只有对他们的失望。
这一次,我要让一切都归回原位。
“怎么了和儿,在想什么?”
叶瑶从镜子里看向宋桔,一幅心事重重的模样。
“没事,娘,我给你沏壶茶喝。”
我走出来,给姜徵使了个眼色。
“不用你泡了和儿,叫···”
叶瑶跟在宋桔身后走出来,就看见了躲在珠帘一侧的姜徵,摁住了话头。
“徵儿,你怎么回来了!”
叶瑶上前抱住姜徵,左右摆着看了看。
“想你们了就回来了。”
姜徵微笑着,亲自泡了茶。
“这是我从沙历给您带回来的布匹,您看看可还喜欢。”
“喜欢,自然喜欢。”
叶瑶说着,目光都没从姜徵身上移开。
晚上一家人又在一起吃了一顿久违的团圆饭,姜夫人看姜徵舟车劳顿,很早就把姜徵打发回去休息了。
天尚凉,没待一会叶瑶便让宋桔也回去休息了。
如今房内只剩下姜平阳和叶瑶。
“平阳,你说,徵儿怎么突然回来了?”
姜平阳低着头,也若有所思。
“要不要去问问肖桓?”
“不必了,肖桓不一定会说,有可能还会把咱们打听这事告诉徵儿,也罢,反正过段时间也要叫徵儿回来,如今他回来了,就多留他一阵子。”
姜平阳放下茶盏,走到了坐在床上忧心忡忡的叶瑶身边。
“夫人,别忧心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叶瑶叹了口气。
“我是担心和儿。”
提到姜和,两个人都不约而同的沉默了。
这边姜徵和宋桔各回各院,宋桔坐在房里,看着琴儿将箱子里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
以往每次大少爷拿回来东西,小姐都会趴在箱子边挑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其余的放进库房里,有些还会赏给下人们。
这次却是要求自己全都拿出来,分类整齐,说是要看看。
“小姐,这是白玉簪。”
“拿过来。”
这是那只素簪,我摆弄了一下,放到了桌子上。
“饰品你挑一些拿回去,不用给别人,都自己留着,剩下的和那些器具放回箱子里,其他的都归到库房,书照常放我书架上。”
我房间有自己的书架和书桌,上面许多书都是姜徵送给我的。
“那这箱呢,小姐。”
琴儿指着装着杂物的箱子。
“先放我房里,去吧。”
琴儿有些疑惑,但还是照办了。
我看着琴儿拿着东西出门去,低头细细思考着。
此次进京,必不能像上回一样,毫无准备。
要随身带一些可以打点下人的东西,银两或者饰品,而身边的丫鬟,有琴儿一个肯定是不够的,若是能再加一个机灵一些的就好了。
可是姜府好像并没有那样的孩子。
我手托着下巴,在脑海中翻了翻,想到了一个人。
奶妈的女儿,崔琪。
奶妈自然是信得过的人,而且多半有可能还是皇上派过来的人。
崔琪如今十四岁,大多数时间都是和奶妈一起,不做什么粗活重活,也不算是母亲房中的人。
我想了想,起身揽了揽衣裳。
“琪琪,去给夫人院里送些茶叶。”
我披了一件外衫,来到了下人们住的院子里,奶妈住在中间一住,是最大的。
“好,娘,你就别动了。”
我站在房门前,门开着,屋内奶妈刘氏正卧在榻上,崔琪坐在床前的小凳上,看着刘氏。
“快去,再晚就不好了。”
“知道了娘。”
崔琪一转身,就看见了站在门口的宋桔。
“小···小姐!”
“奶妈怎么了。”
我抬腿进了屋,按住了要起身的刘氏。
“是风寒,小姐,不碍事,你怎么来了,琪琪,快去给小姐倒点茶喝,重沏一壶。”
“不用,你先去做事吧,我就来看看奶妈。”
刘氏看了一眼我,然后才笑着挥挥手让崔琪出去了。
“小姐,你坐。”
“奶妈,我有件事,想同你讲。”
刘氏一猜宋桔就是有事来找自己,于是便点点头。
“我想要崔琪去我那儿,跟着我。”
我从刘氏房里出来的时候,崔琪还没有回来。
我就站在别院的院门口等着。
见到远处崔琪不急不躁的走过来,我笑了笑。
“小姐。”
也并不问我来找奶妈是何事。
“我来找奶妈,是让她帮我一个忙的。”
“小姐吩咐的,应该的。”
崔琪低着头,不卑不亢。
“我想让你跟着我,做我房里的二等丫头。”
崔琪这才抬起头,看向我。
“崔琪不敢当,不知道有什么能帮小姐的。”
崔琪算起来,并不是丫鬟。
“尽你本分便可,愿意吗?”
“愿意。”
崔琪答道。
“那好,明日我让琴儿给你收拾个房间,你搬过来和琴儿一起住。”
宋桔如今身边只有琴儿一个一等丫头,让崔琪同琴儿一起住,便是高看她一眼。
想必崔琪聪明的话,应该可以听懂。
“谢小姐。”
“回去吧,晚上多添些碳。”
我并没有直接回去,而是拐去了姜徵的院子。
一猜姜徵就没有睡着,正在院子里的亭子里喝酒望月。
“哥。”
“你来了。”
像是早就料到自己会来似的,身边还给自己预备了软垫。
“怎么不进屋?”
我坐过去。
“闷得慌。”
也是,姜徵常年游历在外,这小小四方天地,于他来说是束缚。
只是,往后的日子少不了这样的束缚。
何时京都纷繁了了,他才能重新去追他的江湖梦。
“该说了吧。”
姜徵屏退了下人。
“什么事找我回来。”
姜徵了解姜和,知道她不可能没事就叫他回来。
可是宋桔早就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不谙世事的姜和了。
“有事相商。”
宋桔也抬头,今日的月亮已满了大半边。
“什么事?”
“兄长打算,以后如何。”
上一世的姜徵终身游历,如今未出什么事故,他必然也不会改变心意。
“跟着师父游历山川,长长见识···”
“见识长够了,又该如何?”
姜徵没话说了,我转过头看他。
“哥,想必我不说,你也知道,姜家不是什么普通人家,父亲也不可能甘当刺史,外祖家在京城是数一数二的大家族,大舅伯是一品大将军,二舅伯也是正三品尚书。”
“阿和,你说这些我也都懂···”
我打断姜徵,继续说下去。
“姜家在京都没有旁支,并没有打下什么根基,若想重新在京都站稳脚跟,都得靠你。”
“阿和,京都,你也知道,父亲不是简单的在梅州当太守,他是被上面那位贬谪下来的。”
我自然知道,那是因为要保护我。
“所以兄长就甘心屈居在梅州?父亲呢?你想他也是如此吗?”
姜徵一眨不眨的看着我。
“你想让我怎么做。”
“我想让你进京科考,入朝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