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尹羡文的亲事,早在一个月前尹家就在折腾了,就因为他来的一封信,整个尹家就跟得到命令似的,全家出动,提亲的提亲,采买的采买,整个家里面几乎没有能闲下来的人,当然除了尹家二个媳妇。
大媳妇是因为怀孕,怕动了胎气,她看着也是个不容易生养的,万一出了问题就麻烦了,所以尹家上下一致对她很重视,不让她干重活,不让她做剧烈运动,就连尹家老大也被爹娘叮嘱了好多遍:多让着点媳妇,不能惹她生气!
二媳妇人家自己就把自己娇惯起来了,虽然没有怀孕,进门时间也短,可人家可不像别家那些刚进门的小媳妇那样,忍气吞声,装出一副孝顺公婆,敬畏长辈的模样,人家是想说啥就说啥,想做啥就做啥,大不了挨一顿说,她也不生气,被婆婆说了,第二天还是笑呵呵的找婆婆蹭吃蹭喝。刚开始羡文娘以为她是城府深,大智如愚,等品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大家都看错了,人家是真的不记仇,说是挨了说又不会少了啥,也不会掉层皮,自己不开心了就是大事了,所以她一定要有事就说,憋出毛病就不好了,什么都不能阻挡她开心的过活!
羡文娘也跟孩子爹说了这两个媳妇的事,说怎么当初就没睁大眼睛好好相看,尹仁禄则是一脸不在乎,说只要这两个媳妇对自家儿子好就行了,他们也不能管儿子们一辈子,等他们老了以后,日子还是要两口子一起过的再说,五个手指头还不一边齐呢,怎么能要求媳妇们各个让人满意?气得羡文娘直说他心大。
李家这门亲事,羡文娘从一开始就是满意的,等到看到两个儿媳妇之后,心里就不那么保靠了,万一李家那个也是个娇小姐,比大媳妇有过之而不无极该咋办,三儿一直是她的命根子,如果给三儿找了个不称心的媳妇,她即使以后入了土也走得不安心。
这时尹仁禄又继续贯彻他那套“人死无用”论,说三儿既然让他们去提亲,就说明三儿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三儿的脾气谁不知道,什么时候干过不靠谱的事?就李家那家底,要不是冲着三儿是个读书人,在大城市带着,人家也不能够同意,他们家这算是高攀了。再说,他们老两口“两眼一闭,脚一蹬”,哪还管得了那些,还真“送佛送到西”?
羡文娘听到这狠狠的唾了一口自家老头子,说他不着调,就不能说点人话,啥叫两眼一闭?是,他们不能照顾三儿一辈子,但是不能因为这桩婚姻坑了三儿一辈子!三儿从小就没吃过苦,虽然在外面见了不少世面,但是毕竟娶了的是个农村媳妇,要是跟三儿过不到一块,还一天净是毛病,让三儿怎么办?休了另娶?
尹仁禄说媳妇这是过分担忧了,现在不是想以后三儿怎么过日子,应该好好想想怎么把三儿的婚事办得风光,还有,给人李家姑娘的聘礼咋弄,就他们家这点家底,即使都拿出去,放在李家人面前,也不够看的。
羡文娘其实也比较愁聘礼的事,好在尹羡文在寄回来的家信里面也提了聘礼的事,说只要礼数不差就行,贵重的东西能免则免,李家也不差这些,而且他和李家小姐也沟通了,李家也知道尹家的情况,不会挑的。尹羡文另外让李念祖给家里送了些银钱,说是准备聘礼用,李念祖在尹羡文叮嘱的数额之上又加了一些,导致尹仁禄看到一箱子钱就有点懵,心里直嘀咕:自家儿子出去这两年赚大钱了?他不是出去上学了么,怎么能攒下那么多?
这件事等尹羡文回家后,尹仁禄才旁敲侧击的提起,尹羡文才知道李念祖给拿了那么多钱。尹羡文看到聘礼单子的时候,只是觉得奇怪,怎么和预想不一样,自己给家里钱了没错,可是再怎么省钱置办,也不能置办出那么多东西呀,家里这是额外给添了多少钱?大哥和二哥难道就没有反对或者怨言,即使大哥和二哥没有,那么刚进门的大嫂和二嫂呢?尹羡文觉得自家爹娘这偏心自己的行为表现的太明显了,自己得空要好好跟爹娘说说了。
尹羡文想的是:毕竟自己长时间在外面,家里里里外外都得靠大哥和二哥两家,要是让大嫂和二嫂有怨言,等爹娘有用得着她们的时候,她们稍有怠慢,就不是小事情了。自己虽然成了亲,也不可能就抛下外面的工作,回家种地或者跑马帮不是?早晚会接媳妇或者孩子去他工作的地方,如果爹娘能乐意跟自己在大城市还好,就怕爹娘不习惯城市的生活,那样回家没着落,在大城市不开心,那他就真的是不孝了。
尹仁禄其实也不算旁敲侧击,他就是问了问自家儿子现在的收入,还有日常的花销,等儿子告诉他后,他就知道不对劲了,赶紧跟儿子说,儿子的那个姓李的同学给送了一箱子钱回来,他们以为全是儿子的钱,就放心的置办起聘礼,现在看来,那些钱里面应该一大部分是那个同学的。
尹羡文知道后,也只能把数额记在心里,等自己见到李念祖的时候再说了,毕竟钱都花了,聘礼已经送了,还能退聘礼不成?他也知道,李念祖这人,本来就觉得当时在上海的时候,自己算是救了他一命,就想方设法的报答,要是不要他的钱,他也会想别的法子送别的。
给自己爹吃了宽心丸,说是这钱是李念祖送的礼钱,自己跟李念祖算是过命的交情,这点钱对于李念祖来说也不算啥,不收反而觉得生分,尹家老爹这才心里不再忐忑。尹仁禄担心的是三儿是不是拿了啥不义之财,或者欠了不得了的人情债,这些都是没法偿还的,但是要是真像儿子所说的,就是同学的一分心意,为了报恩,那就是别人欠了三儿的恩情了,那就没啥大问题了,只要三儿自己能拿捏好尺度,自己也就不用操心了。
尹仁禄虽然宽了心,还是叮嘱儿子,虽然是别人欠了他的恩情,但是不要恃宠而骄,不要撵着人家要报答,不要见了面就像要高人一等一样,尹羡文都一一答应,他其实也是这么想的,他没求李念祖怎么报答。他们本来就是好朋友,在国外的时候,虽然当时不算两肋插刀的朋友,但是一直也算走得比较近的,经过上海这件事后,他明显能感觉到在李念祖的心里,已经把他们的友情升级成过命交情了,从帮他送聘礼钱到在省城接待他就可见一斑。
尹羡文另外担心的大哥和二哥是否会有怨言,一问自家老爹,确实有点,不过不是两个哥哥,是两个嫂子。当时是尹家二嫂提出来的,按照羡文娘的说法是:大媳妇装枪,二儿媳妇放炮!就二媳妇的心眼,是看不出来聘礼的事的,只有那满肚子算计的大媳妇才有那心思去查,去计较。
这些都是尹仁禄转述的自家媳妇的原话,尹羡文不禁哑然失笑,自家娘别看识字不多,看人却是一看一个准,就是不知道最后怎么平复大嫂和二嫂的怨言的。一问老爹,尹仁禄的说法更直接:“还用啥平复?让她们回家去问自家老爷们就行了,老大和老二在你那同学送钱的时候都在场,到底是我们老两口给你花的,还是你自己安排人送回来的,还不是明摆着的么?他们要是想花钱,找自家老爷们要去!”
聘礼这事也算是圆满解决,有惊有喜,但是没任何的意外。但是尹家的这份聘礼确是给两家长了不少脸,村里的人都夸尹家三小子有出息,在外面混的好,娶的媳妇也是有头有脸的,那段时间都会听别家这么教育孩子:你以后要好好努力,像尹家小子那样混出个样子,给你老子长脸!
李家那面也算是赚足了面子,原来以为尹家的穷小子没法置办丰厚的聘礼,可是一看礼单,该有的一样不少,就连最挑剔的李家叔叔,也是赞不绝口。其实李家叔叔之所以赞不绝口,关键是尹羡文从国外带回来,让李家人送给他的那支勃朗宁!这也是日后为啥尹家提亲下聘没费劲的根本原因。李家叔叔说:这叫拿人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