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从陶谦去世到下邳被吕布偷袭,刘备曾短暂的担任过徐州牧,在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刘备的手里终于有了一个举茂才的名额。刘备手下的关羽,张飞和简雍等人都没有正经的出身,这个茂才的名额对急需提高地位的刘备势力来说简直无异于沙漠中的甘露。”
“可不管对自己的老部下还是徐州本地的名士们,刘备都没有舍得用,对拥立自己上位的糜竺,刘备还是没舍得用,对从北海千里迢迢赶来投奔的孙乾,刘备亦是没舍得用,最终在左思右想之后,刘备还是把这个珍贵的名额给了袁绍的长子袁谭。主公可想过这是为何?因为这个名额委实珍贵!”
“此时的袁谭虽然早已做了青州刺史,是属于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但却苦于出身不显,毕竟袁绍虽然贵为冀州牧,可手里茂才的名额也不宽裕,因此袁谭的受用了这颗刘备扔过来的甜枣。袁氏父子也因此欠了刘备的人情,这就是后来官渡战前刘备败逃,之所以选择北上青州的原因。”
“当时的袁谭亲率兵马在边境上迎接了刘备,袁绍更是顾不上前线的战事,亲自跑了二百里赶来相迎。刘备用区区一个茂才就搭上了四世三公的袁氏,在乱世之中换了一条退路,这笔买卖实在不亏,所以说推举人才的权力,已经沦为各地军阀和名门望族之间赠送报恩互相交易的筹码,那么公平公正也就无从谈起。”“做官的权利完全被士族所垄断,这个从庶族到士族的身份跨越,却成为了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甚至终其一生都无法跨越的天堑。”
刘琮感觉委实不可思议,如此说来汉末的士族大约跟欧洲中世纪的贵族有一些类似,但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因为欧洲的贵族身份是可以授予的,女王给你个伯爵,你就是贵族了,这就是欧洲直到今天还有贵族存在的原因。
但这边不行,士族的身份和地位是隐性的,是不能由别人来授予的,即便是皇帝也没这个权利,只能来自一个家族几代甚至十几代累世公卿的传承,才能为子孙后代拿到这样一个进入上流社会的入场券。
比如糜竺,鲁肃,饱读诗书,家产过亿,算是士族了吗?不好意思,有钱没地位最多算土豪。
比如孙权,父亲是豫州刺史,哥哥是讨逆将军,吴侯,算是士族吗?不好意思,你爷爷是瓜农,你家才显贵了两代人,不算。
比如刘备,年份是够了,祖上是皇帝是诸侯王,不好意思,你的近支祖先没落了,士族只能读书做官,哪有织席贩履的,所以也不算。
比如曹操,祖上是曹参,官至丞相,父亲是太尉,位至三公。爷爷曹腾,官至大长秋,获封费亭侯,本人文采风流,独领风骚,总该算是士族了吧?对不起,阉宦之后,请出门右转。
这三位汉末最具实力的军阀,就这样全都被悲惨的划到了圈外,于是只能各自在这个官僚世族集团从发展走向巅峰的历史大潮中,苦苦挣扎艰难的找寻的出路。
远祖靠不住,近亲更指望不上的刘备,只能高举仁义的大旗来吸引庶族精英们的目光,所以一生都在头破血流中闯荡,孙权则选择了妥协,于是陆逊,顾雍,朱桓,虞翻等江东世家大族的代表,便陆续占领了东吴政坛的高地,气得咬牙切齿的曹操则不信邪的选择了抗争,明里暗里,与这些自视甚高的名门望族们较上了劲。
所以其实从中肯上面的观念来讲,如果曹操一统了天下,或者说刘备一统了天下,对于时代的发展都是有促进作用的,曹操不喜欢士族,刘备没有士族的支持,对于庶族的提拔,对于忠心自己的人才提拔,就会更加的尽心尽力。
“主公,臣下说了这么多,只是希望主公不要过于倚仗士族,但是对于士族,也不要过激的反抗,因为在目前的情况之下,我们……别无他法!”李严说的话,都是肺腑之言,刘琮自然听进去了。
刘琮也是反思自己,之前的自己,对于这些方面的东西想得太过单纯了,之前的自己,或许以为掌控了军队,自己有了一定的实力,就摆脱了历史上刘琮的那般局面。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原来只是霸者君王才能做到的事情,而这些霸者君王,诸如秦始皇,诸如隋炀帝,不说他们最后取得的成效,落下的名声又如何?
这些事情,都值得刘琮反思,更何况自己现在还没有成为荆州之主,就连将来怎么样都还难说,刘琮内心已经是翻江倒海,李严的意思他明白,就是想要刘琮极力的拉拢,分化士卒群体,以比较温和的手段让他们齐心抗曹。
刘琮明白了这一条之后,心中便是了然,为什么刘备托孤的时候,将诸葛亮和李严引以为重臣,也就是帝师一般的局面,因为两人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诸葛亮自然不用说,而李严确确实实是因为成王败寇,被历史所丑化,淡忘了。
而士族,真的就一无所用吗?也并不是,刘琮方才心中所思量的东西,也是万分感慨,诸如杨修,司马懿,陆逊,王允,这些人都是很能干的,因为他们都是一心读书,能力也强,毕竟不用因为生活所愁,考虑的都是家族利益。
虽然如此,但是起码他们的格局和眼光都是异于常人,一统天下,成就霸业,哪里有那么的简单。
“听君一言,琮胜读十年书,受教了。”刘琮对着李严,也是深深作了一揖。
李严急忙上前回礼:“二公何故如此,严,不过据实而说罢了。”
两人商议了一番将来事情之后,刘琮更是对李严钦佩不已,至于将来事情,将来再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荆州接手下来,接下来如何面对一众士族,刘琮心已经有了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