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对任何事情的把握都是十分的敏锐,如何看不出来现如今已经是大势所趋?自己再极力的表现出支持刘琦,岂不是自讨苦吃?
自己凭借着新野的五千正军,五千还智能算是辅军的兵马就能够改变荆州的局面吗?显然不能,刘备对于这种情况也是心里面跟明镜一样,如果说,刘琦和刘琮兄弟二人手足相残,想必那般局面才是曹操所愿意看到的吧!
而刘备自己作为曹操深恶痛绝的人,到时候又有什么倚仗来抵挡曹操的大军呢?
既然现如今的情况也注定是刘琮接任荆州之主的位置,那么刘备也只能听之任之,这个时候的荆州保持得越平稳,将来抵抗曹操就多了一份把握,在历史上,刘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是那样的情况比起现在来说更加的复杂一点,那个时候刘表还没有明确的立下未来继承人是谁,可是最后在蔡瑁等人的支持之下,刘琮还是坐上了荆州之主的位置,刘备依然选择了妥协,只是希望能够抵挡住曹操。
刘备没有做声,只是积极的整军备战,可是刘琮坐上那个位置还没有缓过神来,就被一众士族胁迫,那个时候刘琮身边也没有得用之人,事情到了那个地步,已经由不得刘琮了。
如果刘琮再坚持主战,很可能就将面临当年吕布一样的下场,被这帮士族捆起来,交到曹操面前,所以刘琮便派遣大儒宋忠带着降表北上迎接曹操。
历史上的那一幕有些搞笑,此时还在樊城练兵的刘备却还懵然不知,积极备战,当他发现情形不对,这才得知了曹军已近在眼前,刘琮举州投降。
刘备戎马一生,即便是败,也是打一架拼不过了才投奔他人,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此时除了气愤恐怕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惊骇,怎么我一个打前锋的,瞬间后背就变了旗帜,两边都要搞自己,成为了打入敌军内部的孤军。
刘琮这小子太不仗义了,要投降也不提前招呼一声,刘备也顾不上再去找刘琮理论,只能发动他老人家的本命神通,先跑为敬!
刘备懂得审时度势,否则这么多年下来,坟头草都不知道有多高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只能是安抚住刘琦,这大过年的,刘琦也无处可去,便是挽留刘琦在此逗留几天。
时间一晃便是到了建安十三年,阳春三月,经过一番预热之后,刘琮的招贤令终于是起到了效果,各地的人才纷纷向着襄阳赶来。
经过一番考校之后,也是有一批人才的名单被递了上来,这些名单,有的人是经过举荐的,就比如董和,本来是巴郡江州人,后来迁到了南郡枝江,正巧霍峻知道董和的本事,得知刘琮在招揽人才,霍峻便是往老家跑了一趟。
经过霍峻对刘琮的一番吹嘘,董和便是决定去襄阳试一试,刘琮一扫过去,的确有董和的名字,董和刘琮在历史上的印象倒是不怎么清楚,他的儿子董允刘琮倒是略知一二。
诸葛亮的《出师表里面提到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董和也是轻松的过了初选,因为初选不过就是让他们自己递上自荐书,言明自己所长,且如何学以致用。如果连自荐都写不清楚,那就不用面试了。
更让刘琮惊讶的是,在名单当中俨然还有马谡的名字,马氏五常的名声,刘琮是听说过的,马家也是荆州的士族之一,但是马家的五兄弟显然是没落的士族,已经逐渐向着庶族过渡而去,五兄弟现在还没有一个是当官的。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的能力出众,在士族当中都是有极好的名声,襄阳甚至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说法,说的就是马家五兄弟,各有所长,都是荆襄的人才,马氏五常分别是马玄,马伯常,马谡长兄;马康,马仲常,马谡次兄;马津,马叔常,马谡三兄;马良,季常,马谡四兄;马谡,马幼常。
其中最杰出的就是马谡的四哥马良马季常,盖因他的眉毛全是白色,所以又白眉马良的称号。刘琮绝对不会告诉他们,马良是因为得了白化病的原因,马氏五常,总的来说,在荆襄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这一次招贤是刘琮自身对外招揽人才,一则是向李严以及荆州其他空缺官吏输送人才,二则是为自己组建人才储备,不管是将来安排人手不至于短缺,还是搭建自己的谋士班底,都是一个机会。
蔡瑁那边任用士族组建新版襄阳郡的班底之时,刘琮便是看到了马良的名字,既然马谡的哥哥走了士族的门路,为何马谡又来自己这边应试?
要么是士族那边竞争太激烈,名额有限,要么就是马谡另有想法,总而言之,来了,就不要想走了。
或许对旁人来说,加起来三四百号人的面试会比较困难,但是刘琮却是信心满满,毕竟自己又神眼系统,即便是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一笔之人,自己也可以通过统帅值,武力值,文韬值,智力值这样的数值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
刘琮又不是全要诸葛亮李严那样的人才,一县之才,甚至一县之佐官也是需要的。
刘琮坐在自家的大厅之上,外面已经是人山人海,排好了长长的队伍,这种面试,刘琮没有放在刘表的镇安将军府进行,毕竟太过喧闹,自己平时办理公事还可以,但是父亲还是要以静养为主。
所以刘琮便是将地点改在了自己的府邸当中,三四百人坐在府中的正庭院内,地上铺上了草席,数十名府中的家丁也是动员起来,维持着秩序,从府邸门口到刘琮的大厅之前,也站立起数十名明刀明枪的奉天军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