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刘协命不好啊,继位以来,一直都是被各大诸侯掌控,根本没有他施展的余地,听从曹操的话,曹操顺心了,自己这边的日子还能稍稍好过一些,将来如何,再徐徐图之吧,念及此处,刘协心中一阵苦涩:“既然如此,就依照卿家所言便是。”
许昌城经过曹操多年的治理已经是变得很是繁华了,曹操的府邸这个时候已经变成了丞相府,早在西汉时汉哀帝时期,就将多年来的丞相制废除了,东汉一直以来都是采用的三公制度,即大司马,大司空,大司徒,这三人便是群臣之首,当然有的情况下,为了显示低调,去掉了大字。
后来又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也就是太尉,司徒,司空,曹操之前的官职就是司空,但是仅仅只是司空,对于曹操统领全局来说,有些名不正而言不顺,是以便直接废了三公制度,重新设立丞相制。
从这一刻开始,曹操才能正式的被称之为曹丞相,整个曹操的辖区之内的大小事务,都可以名正言顺的到丞相府中解决和处理,天子已经被彻彻底底的架空了。
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基于曹操多年来南征北战所建立起来的名声和威望,而且这个时候的曹操并没有表现出,夺取汉室江山的野心。
一些忠于汉室的臣子也只是觉得,曹操如今位高权重,大肆揽权也仅仅是权宜之计而已,毕竟天下大乱必须有一位杀伐果断的臣子来做这样的事情。
曹操的丞相府邸之外,一名虎豹骑甲士将大门打开,随后文武众臣都是进入了丞相府中,等到一干大臣坐定之后,那名虎豹骑甲士便是果断的反身转回,并没有多说什么废话,在场的文武都是曹操的亲信,掌握了实权。
而对于忠于汉室之人,只要安分守己,曹操并不会多说,但手中有实权的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还是如同荀彧这般,忠于汉室,但又倾向于曹操能够扶危定难。
坐定之后,在场的文武或多或少都是听到了一定的风声,对于曹操来说,本来讨伐荆州江东,就是计划之中的事情,或早或迟,曹操既然在朝会当中提了出来,就证明这场战事会被掀起来了。
本来最好的情况是趁着刘表病重,荆州新旧权力交接之际,再进行讨伐的,可是没有想到刘表,直接就是让刘琮代替自己执掌荆州。
当然曹操和汉帝都是收到了刘表的上表,本来刘表上书由次子刘琮接任荆州刺史,天子那边自然没有什么多说的,汉室面皮,刘表怎么说就怎么搞啊吧。
而如果说,曹操不同意,这个事情还是有待商榷的,起码可以将任命的时间延后,但是自从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对于各地官员的任命,基本上都是同意,拉拢为主。
因为这个时候曹操为了维持天子的汉家正统地位,让自己这边话语权大一点,都没有发出声音,这些官职都没有超过曹操之前的司空和如今的丞相。
所以对于刘表的上表任命,天子和曹操都是赞同,毕竟曹操听闻刘表的两个儿子都是不堪大用,长子刘琦虽然没有出众之处,但也总算是虚心,而刘琮性格纨绔而懦弱,对于曹操来说这是好事情。
若是立嫡长子,本来是名正言顺的事情,可若是立了次子,极易引发长子和次子的矛盾,曹操自然乐见其成,荆州这摊浑水自然是越乱越好。
刘琮这几个月来,领兵出江夏,整练奉天军的事情,曹操虽然也听说过,不过对一个人的印象哪里是短短时间之内能够改变的,曹操以为这不过是刘表在给次子镀金而已。
可是没有想到荆州的行政权力过渡如此之快,而且,刘琮也是极为果断之人,竟然就在襄樊一线开始组建防御体系,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一个极为不好的消息。
感情我老曹还没有开始打你,你就开始准备这些事情了,本来曹操讨伐乌桓之后就准备休养生息几个月的时间,因为曹操用兵本来就过于频繁,在平定了袁谭之后,立刻就东征乌桓。
而在讨伐袁谭和东征乌桓的过程当中,曹操失去了一生当中最重要的谋士,那就是郭嘉,郭嘉其实并不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去世,因为他本来就很年轻,就是因为曹操急行军之下,郭嘉因为水土不服,加上气候恶劣,又日夜疾行,为曹操排兵布阵,操劳过度,最后倒在了东征的路途之上,
要知道曹操的每一次用兵都是经过下面的谋士仔细谋划之后才颁布施行的,现在郭嘉已经去世了,曹操顿失一臂。
本来按照这种情况来说,曹操这边准备不充分,就应该再延迟几个月,等到各种事情都计划妥当之后,在宣布讨伐。
可是因为刘琮这小子不按套路出牌啊,这一系列的军事动作都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面,曹操这个时候在也坐不住了,就如同刘琮所猜想的那般,曹操南征,首要选择的就是已经病重的刘表。
可是要知道,刘表这个时候已经在进行权力的过度,而且看起来,平日里听闻这个碌碌无为的刘琮,竟然是有先知先觉的本事,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兵马。
曹操如何还能坐得住?若是等到刘琮真正的将荆州彻底的掌握在手中,那么南征的难度将要进一步的提升。
曹操这个时候只是正襟危坐在大堂的最上方,而在他的面前就是一张荆襄九郡的地形图,在场的谋士武将,不知道曹操在这个地方已经站立了多久。
这个时候所有的文武重臣都是默不作声,只是静静的看着曹操,在曹操的身后站立着程昱和许褚,两名文武重臣,许褚自然是不必多说,乃是曹操的贴身中军护卫,执掌虎豹骑。
值得一提的是,程昱和刘琮的表字都是仲德,曹操麾下的谋士说起来文武双全的,程昱应该是首屈一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