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事情,刘琮便是和文聘诸将讨论战场的形势如何,除此之外,还有各处军寨的战损情况,该如何调整明天的战术,现在樊城一线的局势虽然打得有条有理,但战场的形势依旧捉摸不定。
尤其是刘备那边,虽然说这个时候和刘琮是站在一起的,但是刘备麾下众将和他带出来的这批人马,都是出生入死的交情,有的时候作为一军的将领要考虑的事情有很多,总归要把这些弟兄们带出一条活路来,还有就是刘备自身的前途。
毕竟刘备和刘琮不是共同始终的关系,战事既然打得艰难,总归是要牺牲一些底子的,如果说照这样打下去,没有灵光一现的好计策,恐怕刘备这点家底就真的要折损在这里了,那么即便是将曹操击退了,刘备手中没有钱粮,没有兵马,将来还不是为刘琮所架空。
这个道理,刘备想得到,刘琮自然也想得到,担心的也就在此处,作为自领一军的将领,如果说一旦动了这个念头,恐怕有十分的力气最多只能出个五六分。
刘琮继任荆州之主,从来就没有吧刘备当成是自己最大的倚仗,刘备心知肚明,摆在他面前的就只有这华山一条路,死战到底了,可是,将来的路啊,始终看不清道不明……
“刘备那边,已经开始请援军了,诸位以为如何?”刘琮向众人问道。
文聘道:“虽然刘备三大军寨都是遭受了曹军的进攻,但是从这几日的伤亡来看,还不算太大,应该能够勉力支持。”
马谡这个时候也上前道:“玄德公那边,吾也前去瞻看一二了,军寨虽然有所破损,但大体无伤!”
刘琮点了点头:“那好,如此,吾便回复玄德公,令其再坚守三日,三日之后,我这边再调遣援军!”
“诸位若还有什么退敌良策,直观直言就是,吾这里,都可以考虑!”
……
曹军军营当中,曹操探望了受伤的张合之后,便是一连阴沉的召集了诸将,谁都知道张合是有本事的,原先就是袁绍手下的大将,此次亲自上前督促全军,亦是为了军情。
按照诸将的预计,张合和张辽怎么都要被丞相斥责一两句,谁知道曹操这等时候却没有半分责难张合,反而前去勉励了一番,对张合这等亲临一线之举更是赞赏,最后还劝慰张合安心养伤,张合感激之情,自然不用多说。
“说说吧,诸位有什么好主意可以攻破樊城?”曹操揉了揉眉心,这个刘琮,当真是小觑了他啊。
曹洪倒是颇为愤懑,有些按捺不住的回答道:“还能有什么办法,这大将文聘防守的点子当真是层出不穷,守城也是老辣的不得了,不愧是荆州有数的大将之才!”
历来在攻城拔寨之上最有新的建树的乐进也是皱了皱眉头:“主公,吾也在樊城下面试过手,这一连几天吾也看了各位将军的打法,这樊城当真是守得滴水不漏,一丝机会也寻不到,而且咱们攻具短缺,就仅仅只是靠着撞城木和云梯,恐怕极难啃下这块硬骨头。”
在东汉朝廷中的三公和位在三公之上的大将军有一项特权,就是可以在自己的幕府自选僚属,设置官员,这项特权叫做开府,所以东汉的大将军府,太尉府,司徒府和司空府又被并称为四府。
到了汉末允许开府的官员范围有所扩大了,除了三公和上公之外,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和前后左右将军也都可以开府,其他官员如果想开府,则需要朝廷的特批,成为开府仪同三司。
三司就是三公,得到这个加号的官员,因为其待遇和品级与三公相同,自然就可以开府了。
比如公元二百零二年,曹操拜马腾为征南将军,韩遂为征西将军,俱开封,就是这个意思。这些开府的官员又称为府主,在魏蜀吴三个国家政权正式建立之前,曹操,孙权和刘备的身份都是府主,府内的臣子,下臣们一般才称他们为主公,一般来说,主公是针对皇帝,主上才有这个称谓的,为什么主公这个词语在三国时期大行其道,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比如三国时期的杨修,是丞相府的主薄,他应该称呼曹操为主公,朝廷中的其它不属于丞相府的官员,如尚书令荀彧,司隶校尉钟繇等人,则既可以称呼曹操为丞相,又可以称呼曹操的府主身份称呼他为明公,明公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英明的主公,贤能的主公,也可以意为尊敬的主公。
“荀彧那边下一批的粮草如何了,这一路上人吃马嚼恐怕又消耗了不少,送到了这里,咱们军中的粮草够吃多少日?”
“压力很大,不过三个月之内应当是没有什么的。”
“要说这刘琮,继任荆州刺史的职位也不过就是三个月不到的时间,现如今居然成为了三十五万大军都难以啃动的骨头。”
“休要如此说,这刘琮虽然说继任荆州刺史不久,但是吾看了,早在近一年前,此子领军出征江夏,便是整练兵马,后来刘表病重,彼时的刘琮虽然没有成为荆州刺史,但已然是坐在了那个位置上,就在整军备战!”
曹操道:“不错啊,吾那个时候还在征讨乌桓,本来是想多休养几个月再出征,不过刘表上表刘琮为荆州刺史,说实话,吾本想拖一拖的,刘琮亦是还没有等到朝廷的回复,便是直接以刺史之名整顿襄樊防务!”
我们在读三国的史书时,经常能看到一个词,那就是表,比如曹操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宜城亭侯,刘表表赖恭为交州刺史等,其实这个表是表奏的意思,也就是给天子上表章。
在两汉时,官员升迁是可以由别人来推荐的,这就叫我们前文所说的察举制,你看中了某个官职,又不能臭不要脸的,自己推荐自己,所以就要请求他人为自己上表,这份奏表在写完后要派使者送往京师,交到尚书台。
尚书台的尚书令先作初步审阅,如果认为举荐的人选不靠谱,则可以直接驳回,如果尚书令同意,就会将表章交给有录尚书事的头衔的重臣做复审,最后再呈给皇帝。
当然,刘备也曾说过天下大乱,在于人心丧乱,不尊天子,不遵循礼节,其实刘备自己后来也没有做到,因为只要不是特别重要的职位,皇帝一般都会尊重这些重臣的意见,这时候尚书台就可以撰写诏书了,盖上皇帝的大印,再派特使将诏书送到你的手里,你就可以拿着诏书去上任了。
这是表奏的一般流程,但汉末天下大乱,朝中权臣当道,地方军阀横行,这套一般流程也就不顶用了,以至于只要有表奏的这个行为就可以了,朝廷爱同意不同意,已经不关键了。
比如刘备表奏孙权为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就是这种情况,只能证明刘备写过一份表章,有没有派使者送到朝廷就很难说了,大概率是没有,就算送到许昌也没用,你想曹操或者荀彧可能同意吗?
但无所谓,重要的是我表了,孙权就可以上任了,汉末三国时期只有曹操的表章还在走正常程序,因为朝廷掌握在他的手里,拿到合法诏书并不麻烦,这就是所谓的挟天子以令不臣。
其他的各地诸侯们基本都与孙权和刘备类似,他们有的会派一个使者将表章送一送,就如同刘表表奏自己的儿子刘琮一样,刚送去不等朝廷回复就直接上任。
可以说刘琮的这个荆州刺史位置,还是没有得到曹操这个汉天子控制的许昌朝廷认可的,但是刘表已经做得算可以的了,有的诸侯甚至摆个台子,对着京城的方向将表章烧掉,就算寄过去了。
但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出问题,你可以表,我也可以表,所以有的时候一个官职会有多名官员在任,比如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时候,袁术曾表孙坚为豫州刺史,其实袁术之所以没有自己做豫州刺史,是因为汉朝的官制有本地回避原则,袁术是豫州汝南郡人,所以是不能自己做豫州刺史的,这项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天。
朝廷正牌盖印的豫州刺史是叫孔伷,此时刚刚病逝,于是袁术便表孙坚为豫州刺史,以示拉拢,但问题是豫州是在中原的核心地带,这块肥肉不止是袁术一个人惦记,首先袁绍就不承认孙坚,于是便袁绍便表奏周昂为豫州刺史,一个周昂,一个孙坚,只有一个州,是这明显是要对掐的节奏。
两年后,孙坚死在刘表麾下黄祖的手里,于是袁术又表孙坚的孙贲分为豫州刺史,同时朝廷还派来了郭贡来继任豫州刺史,陶谦又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屯驻在小沛,此时豫州北部的大部分地盘都在曹操手里,曹操手下肯定也有一位豫州刺史的。
曹操不可能占据了这块地盘不让人担任这个职位,只是史书上没有记载此人的姓名,因此豫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多位刺史并存的,但是大多数的做法都是行得通的,所以大家都是合法的,很简单,天子没有权力了,就是这个原因,好嘛,最后只能靠拳头来说话,这种乱象直到袁术败亡,曹操完全控制了豫州之后才彻底结束。
再比如豫章太守周术病亡了之后,刘表便上表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为豫章太守,豫章就是今天的南昌,在当时属于扬州治下,是不归荆州牧刘表管辖的,所以要用表,否则直接任命就可以了。
此时朝廷也得知了周术去世的消息,于是便派了朱皓来接任豫章太守,但问题是诸葛玄已经上任了,于是朱皓便先转道去了江东曲阿,找当时的扬州刺史刘繇借兵要揍诸葛玄,诸葛玄得知后甚为恐惧,于是便带着年幼的诸葛亮姐弟跑到襄阳,投靠了刘表,朱皓也得以成功上任。
所以通过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来,表奏一般需要由官职比自己高或者与自己相当的人来完成。
比如刘备想做荆州牧,起码需要孙权或者刘璋来帮自己表章一下,假如让关羽,张飞,赵云来表,那就有点太说不过去了,因此互相表奏首先也是一桩大人情。
比如刘备与刘璋,涪城之会,刘备曾表刘璋为行镇西将军,益州牧,刘璋则表刘备为行大司马,司隶校尉,但我们在列举汉末的重职位将军时,并没有把刘备和刘璋的这两个官职包含在内,因为有点恶心。
刘璋太实在了,也不知道悠着点,连大司马都出来了,两个老男人互相为对方写上一份肉麻的表章,搭个台子烧一烧,一边喝酒一边烧帖子,醉眼朦胧,互相吹捧,实在是过于儿戏。
事实上连刘备自己也感觉有点过了,后来在攻下成都之后,还是选择用左将军的官职开府治事,实在没好意思以大司马自居。
刘表还算好一点儿的,还派了个使者上表给朝廷说一声,其他诸侯干脆就烧贴子了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刘表父子会跟着曹操的步子来。
曹操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得很,如果不趁着刘琮立足未稳之时加以讨伐,将来必然会成为心腹大患。
“主公,愚以为,此时的刘琮看似实力不弱,兵强马壮,不过主公立刻南征的方略并没有错,现在刘琮才刚刚在荆州站稳脚跟,荆州的士族门阀说到底还有不少没有真心的归附,存亡断续的关键时节啊。”
“这一仗,只要主公打下去,说不定就会出现转机!”
程昱这个时候只是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曹操也只能如此了,毕竟这场仗打都打了,难道草草收尾?
“而且主公不要忘记了,荆州那边,还有一位刘备,在刘琮没有彻彻底底的将荆州实力消化干净之前,刘备那边自然是没有什么大碍的,刘琮还需要和刘备联手,不管是应对主公还是应对江东,都是如此,眼前存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