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40章 石墨坩埚(1 / 1)莲花王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要轻视英语,英语是一把钥匙,让我们打开科学殿堂的大门,因为最尖端的学术论文就是用英国写的。马云曾经就以中国人都会英语而自豪,因为这代表了一种学习态度。以前刚开放的时候广东办了很多外资工厂,很多打工仔都学习粤语,因为广东有更多的赚钱机会。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意识到中文会成为未来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美国新任总统***的孙女的中文诗歌朗诵在网上热播,据说这个小姑娘4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中文。中文是世界上最难得语言,是学习英语难度的十倍,所要花费的精力也是十倍,但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都来学习?因为中文会带给你更多的发展机会。大学考古汉语职称的时候也要考外语,也许是因为你和外国汉语学者交流的时候更加方便。

所以我们对于中国教学大纲安排繁重的英语教学不要有怨言,也许绝大多数人毕业以后很少有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但是在你读小学、中学的时候,你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出国,不会进外资公司呢?

中国人口众多,普及基础教育的难度很大,资源很少,一个标准班50人,要完成这么多人的教学任务很难,所以他们要强调纪律,强调服从,强调老师的权威,他们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填鸭式的教育忽略了个性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英国公立学校一个班30人,私立学校15人,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辅导,而在中国肯定是不行的。

国外私立学校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学习时间不比中国孩子少,所以才有这么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他们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不要听从那些专家快乐教育的忽悠,别人家的孩子在发肯努力的时候,你的孩子现在快乐,将来他们可能就不快乐了,甚至作啃老族、坑爹族。当他们在放任自己的个性的时候,他们也放弃了自己的责任。中国孩子用1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学习,中国工人用1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工作,透支生命和健康,一代一代的中国人民付出了血的代价,所以换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当中国的孩子每天下午2:30放学的时候,中国就进入衰败期了。

真的天才永远不会被世俗埋没,难道中国的应试教育如此强大,把最尖端的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天才都埋葬了?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的国运在这里,所以不久的将来人才也会汹涌而出,这是不用担心的。现在西方科研院所华人占一半,将来数理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中国人也会占一半,这是可以预见的。

唐志新收的弟子都集中在庄园。对于自己这帮纨绔弟子,他没有直接教授大杆子,而是把后世新兵训练的教程拿出来,从队列训练开始。因为这些家伙都是官二代,有很大的可能做军官,教给他们一些带兵的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这样很多人不愿意,被唐志镇压下去。

“你们知道一支军队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令行禁止。”

“如何做到?”

“赏罚分明。”

“还有呢?”

……

“大家都知道军令的重要,如何做到呢?除了赏罚分明,还有就是要求大家行动一致,步调一致。孙子云‘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大家都知道这的军队才能打胜战,那么如何做到呢?队列训练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让你们放下自己,完全融入到团体中。在部队里只有一种声音、一种思想、一个命令、一个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你们慢慢体会。还有,另外54名学生也是一样,一起训练。到时候不要被那些小屁孩比下去了,那就丢人丢大了!”

每天早晨起来队列训练,吃了早饭以后开始上课,中午休息,下午上课,训练,晚上上课,课程安排得满满的。另外唐志准备教授《兵法》,教材取自后世的《武经七书》、《百战奇书》、《三十六计》、《纪效新书》。

北宋朝廷官书颁行了一套兵法丛书,其中之一就是《武经七书》,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宋朝以来一直作为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集中了古代中**事著作的精华。当然,《李卫公问对》是从李靖的孙子李沅那里得来的,要不然人家问起来没法回答。

《纪效新书》是戚继光编撰的。纪效新书共18卷正文加一卷卷首,后戚继光晚年时又加以手校,修订为14卷。全书语言简明通俗,涵盖了兵员选拔、训练、武器、阵法、律令、行营、兵法等多个方面,是戚继光一生征战的心得之作。曾国藩编练湘军就是依照这本书来的。

唐志把时间安排好,上午让巧云上课,下午自己上课,腾出半天来搞创造发明。唐志准备修一条高架水渠,把远处的溪水引过来冲刷新水车,带动6个水碓,专门用来打铁。

唐志把石墨坩埚造好,买来大量的生铁和熟铁,造了一些炼钢的小工具,又让人把煤炭运过来准备炼铁。煤的温度很高,因为煤中含硫,炼出的钢含硫量太高,会造成钢的热脆性,使钢在高温锻压时易产生破裂。

当年张之洞筹建的汉阳钢铁厂的时候犯了低级错误,生产出的钢因为含硫量太高,生产的钢材容易断裂,不仅国外不愿意购买,连国内厂矿企业也不愿意采购,只有进口。

张之洞不顾李鸿章和盛怀宣的劝告,坚持把工厂设在既不是煤炭产地,也不是铁矿石产地的武汉。其理由是他想在武昌的总督署能看到钢铁厂烟囱冒烟,还便于他能随时督察。

后世的领导人把北京的古城墙拆了,又建起首钢,他们的心结大概和张之洞差不多。相对于毫无一用的北京城墙,他们更愿意看到一根根大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一炉炉的钢水汹涌而出。没有受过帝国主义欺负的后生们是很难体会老一辈人的心情的。

听说东家要炼钢,老张头不愿意了,这个后生不知道天高地厚。自己也是跟了师父的,以老师父30年炼钢的经验,对于炒钢和灌钢还是掌握不好,质量时好时坏,自己就更差了,最后只好在这里做个铁匠,打造农具。你说你才吃了几碗饭,就想炼钢?

唐志也不理他,开始吩咐老张和他的四个徒弟干活,指挥他们把炼铁炉里的木炭全部换成煤碳,把熟铁碎块放进坩埚,盖上盖子,坩埚放在炉篦子上,四周都堆上煤炭,生火。

“拉风箱,起大猛火!”唐志吩咐道。熟铁融化的时间要比较久,还得等一会儿。煤炭开始燃烧,烧成的灰烬不断被清理出去,又加上新煤炭。

“这个煤炭怎么不一样?好像更容易燃烧?”老张有点奇怪。

“这是加了黏土的,当然不一样。”唐志的煤球厂还没有换新产品,因为没有造蜂窝煤的工具。唐志准备把模具、煤球和蜂窝煤炉灶一起出售

唐志采用的是坩埚炼钢,是在石墨黏土坩埚中熔化金属料成为钢水的方法。1742年由英国人亨茨曼首先应用,他将渗碳铁料切成小块置于封闭的黏土坩埚中,在坩埚外面加热,铁料继续吸收石墨中的碳而熔化成为高碳钢水,浇铸成小锭后锻打成所需的形状。钢在坩埚中熔化时,石墨碳还能起还原剂作用。

钢中的氧可以去除,各种夹杂物也能从液态钢中上浮去除,所以钢(工具钢)的质量优于当时的各种金属材料,可用来制造加工金属材料的工具。坩埚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生产液态钢的方法。但是生产量极小,成本高。19世纪末电弧炉炼钢发明后,逐渐取代了它的位置。

英国人亨茨曼发明坩埚炼钢法,在欧洲历史上第一次炼得了液态钢水;这一发明的关键是制造出一种可耐1600℃高温的耐火材料,以制作坩埚。从此,各种优质钢如工具钢均采用坩埚法冶炼。

至于古印度乌兹钢的炼制也是用坩埚法。在公元前6至5世纪时,由位于印度西北角的海得拉巴(今属巴基斯坦)的冶炼工人制成乌兹钢,后来被售到“安息”(波斯)、条支甚或是埃及等,它们的冶炼方法是:将黑锰矿、竹炭及某些植物叶子密封在一个陶炉里燃烧加热,当这些东西熔化后,其渣滓形成一团金属,然后将此金属反复熔化、冷却四五次,最后炼成直径为5英寸,厚度为0.5英寸,重约2英磅的金属块。

中国古代一直从丝绸之路进口这种乌兹钢,这就是镔铁。由于我们国家并没有掌握这种工艺,很多都是进口的,外国的镔铁源源不断地输入我们国家,在明代的记载中,已经将镔铁神化,认为是神兽消化不了排便产生的代谢物就是镔铁。

石墨坩埚炼钢法原理很简单,首先把坩埚里的熟铁加热融化,用铁钎搅拌。等到铁水沸腾后,舀了几勺拌了萤石粉的石灰倒入坩埚中,待石灰已经变成一层浓浆,浮盖在铁水面上后,用铁棒不停搅拌。这是为了在铁水面上形成一层比铁水轻的熔渣,用以保护铁水不被烧掉,能多炼出铁料。石灰还可以除去铁中的硫元素,中国的铁矿石一般含硫量很高。

上述步骤完成后,就要试一试铁水的含碳量。用这些铁水做一个小铁钉,看看有没有成钢钉,如果铁钉很软,说明还是熟铁。加入几块生铁,提高铁水的含碳量,再试,直到成为钢钉为止,这时坩埚里的铁水就成为钢水。

此时加入砂子搅拌,砂子慢慢地熔化,与原来的浆糊融合在一起形成更稀的浆糊,把铁水全部盖住,沙子能增加钢水的硅含量。再投入几块碎生铁,这就是高碳钢。如果需要合金钢,添加其他的金属就行。

钢材出来之后,接下来就是制造刀剑的问题。即使到了科技发达的后世,钢铁材质的刀剑仍然有一个先天上互为矛盾的问题难以克服,那就是硬度与韧性的两难。钢铁中所含的碳素,经过淬火(急冷)后,来不及扩散迁移,被强制地限制在铁原子的晶格之间,造成了原子晶格的畸变,破坏了平衡状态下碳的分布,当碳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了一种硬而脆的组织,材料学中称之为马氏体组织,随着碳量的增多,脆性增大,影响刀剑挥砍时的耐冲击度,若要保持钢材的韧性,却得牺牲它的硬度,如此一来,刀口将不够锋利,甚至会在劈到硬物后翻卷,这种硬度与韧性的两难,是古今中外所有刀匠一致面对的最大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包钢、夹钢、嵌钢,各种方法都出来了,还有退回、淬火、回火、正火和渗碳的方法,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唐志把这些技巧都教给老张他们。

老张用唐志教给他的嵌钢法打制了一把菜刀,看着打造成型的钢刀目瞪口呆,钢材作刀锋,熟铁作刀身,就这样制成了?他有点转不过弯来。

“这是我们农庄的绝密技术,千万不能外传。”唐志吩咐道。

“放心吧,东家,我们绝不会外传!”老张和徒弟们纷纷表态。他们的家都在农庄,背叛的代价太大,所以唐志还是比较放心。

“我会做一堵围墙把这里封锁起来,派人守卫,让人不让别人进来。明天我开始教你们作刀具、横刀和盔甲,接下来还有机械,一步一步来。老张,你再招一些人打铁,多多益善,要招可靠的。我买了一些俘虏,你看上眼的都可以挑选。”

“东家放心,我一定给你办好,只是本庄子的可能不够,要招外面的。”

“没问题,名单你列好给我看一下。另外你的薪水加一贯钱,其他人加500文,以后你们要把徒弟带好。”

“东家仁义!”大家都欢呼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