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婚姻程序非常严格,手续相当繁多,形式也非常隆重。概括来讲,有“三书六礼”。三书六礼的结婚过程则包括了从谈婚、订婚到结婚等过程的文书和礼仪,目的是为了取得社会的认可和保障。除此以外,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使结婚的夫妇取得祖先神灵的认可和承担履行对父母及亲属的权利义务。男女双方若非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媒正娶嫁娶仪节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婚姻的吉利。
“三书”的作用是古人为保障婚姻所立的有效文字记录,指聘书、礼书、迎书六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依“三书六礼”而婚娶者,就叫“明媒正娶”,有着不可动摇的合法性。
婚姻的这套程序非常繁杂,仪式感非常强,说明古人对于婚姻的重视,一场婚礼下来,男方家要脱一层皮了。因为花费太大,所以你才会倍感珍惜,才会尽力维护。
就像后世商店里卖的笔记本,手机,用鹅绒布衬托,用聚光灯照着,显得高档大气,要价高,你买回去就会珍惜。如果像萝卜青菜一样随便乱放,没有花几个钱,你也不当一回事。
后来婚姻自由就不说用了,造成很多社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离婚率大增。最后来居然有人提出裸婚,这就太不负责任了。有什么样的开始,就有什么样的结局,轻飘飘的来,就会轻飘飘的了。
唐志现在没有到结婚年龄,所以只有先把婚定下来。不过在这之前唐志还要行冠礼。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冠礼和笈礼也叫成人礼,说明该人已经成人,可以担负社会责任了。
周朝伊始,为配合政治上维护宗周统治的分封制,周公旦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了全面革新,将上古至殷商的礼乐进行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礼乐成为一套遍及政治、教育、信仰等各领域的重要文化结构,并在其统辖范围内全面推行礼乐之治。
冠礼起源于周代,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冠礼具体浓郁的中国味,在汉字文化圈中最具有代表性。冠礼表示男青年至一定年龄,性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
冠礼是礼仪的起始,简单地说,举行冠礼就是要提示行冠礼者: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能履践孝、悌、忠、顺的德行,才能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
因此,冠礼就是以成人之礼来要求人的礼仪。冠礼是华夏礼仪在华夏成员心中的奠基工程、基础工程,所以,儒家将冠礼定位于“礼仪之始”,给了它极高的文化地位。
五胡乱华,冠礼基本上废弛了,到了宋朝逐渐恢复。清军入关,华夏衣冠文化遭受了空前严重的破坏,冠礼进入了自南北朝以来第二次长时间的沉沦期。清初剃发易服政策直接摧毁了华夏衣冠礼仪的文化土壤,衣冠发式俱毁,成为至深的民族耻辱和伤痛。
刘丹现在16岁,还不到行冠礼的时候,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唐志和小伙伴们现在都在军队服役,都在带兵,早就算成年人了,这个时候行冠礼正是时候。
因为北方动乱,汉朝冠礼很多繁杂的仪式简化,唐志拿出宋朝的朱子家礼举行冠礼,算是改良版的,增加了一些新内容。不过主要的仪式还是因循汉朝的礼仪。
行冠礼就要取表字,对于唐志取什么字,谁给他取,李治也很感兴趣,唐九郎确实把华夏民族传承放在心上啊。于是召集大臣和老帅殿议,咱们是不是把冠礼重新恢复,顺便也给唐九郎取一个“字”。
一般是父母或者师长给晚辈取“字”,如果能给唐志取字,无形中就是唐志的师长,这个机会可太难得了。唐志这个名很好取字,志在高远、志在四方,或者青云之志、鸿鹄之志,简直太多,太好取了。
老帅们争吵起来,程咬金也想插一腿,我是他的师叔,当然我来!结果被长孙无忌鄙视,你一介武夫,能想出什么好字?
李积道:“莒国公准备给他这个孙子取承嗣二字。”
长孙无忌笑骂道:“我就知道这老匹夫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承嗣?他们家人丁旺盛,还怕没有人续香火?”
程咬金老脸一红,自己确实没文化,他准备好的字是“承祚”,好像也差不多。
褚遂良道:“鸿鹄之志,取鸿鹄二字怎么样?”
大家都知道不能取“青云”二字,你唐九郎有青云之志,想上九天还是怎么着?这犯了圣人的忌讳,特别是唐九郎还在练兵呢。
“不妥,”程咬金摇头否认,“我的师兄岳飞,字鹏举,这有点冲突了。”
众人也摇头,那陈胜还有鸿鹄之志呢,最后造反了。
许敬宗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千里二字怎么样?”
“不妥,前面老骥伏枥四字不吉利,唐九郎还年轻呢。”
“那就字四海吧,”李治一锤定音,“唐九郎不是怂恿大家大航海吗?四海最好,取志在四海之意。另外咱们给他一个特许,让他今年可以完婚。”
“圣上英明!”
大伙心里明镜似的,这个字还得圣人来取。志在四海?就是把他打发到边疆,让他去祸害别人。
许敬宗道:“有道是好事做到底,送佛送上天。圣人干脆给他先迎进门的四女一个名分,算他纳妾,这样就皆大欢喜了。”
这都是小事,李治一挥手,“准了。”
筮日,冠礼的日子选在八月初八。因为唐志的小伙伴很多,加上御林军的学员,一起行冠礼者有100多人。这次冠礼选在国子监文庙的广场上举行,四周围观的监生和百姓不少。长安城还没有举行过这么大规模的行冠礼活动,有些显贵人家举行冠礼也只是在自家祠堂举行,不为外人知,而且仪式简单。
看到广场上密密麻麻,排着整齐方阵、穿着汉服的大唐子弟,意气风发,耆儒硕老都忍不住老泪纵横,大汉风采再现,这些后生终于长大成人,为长安父老擎起一片蓝天。
因为人数太多,仪式在广场上举行,这里临时搭建了一个祭台,上面悬挂孔子画像,下设香案一张,香炉一个,礼香若干,果干肉干祭品两盘。按照规定,场地东侧铺地席5张,此为冠席:1为正宾位,2为赞者位,3、4、5为冠者位,冠礼时,宾、赞、冠者均为跪坐态。三位冠者按照加冠的顺序,分别着黄裳、直裾深衣、玄端。
场地西侧设醴席几案一张,上面放醴酒3杯,酒具应青铜爵造型冠席西北侧摆高凳一张上设盛满水的盥洗盆1个,白毛巾1张,捧盘1个,冠盛于盘中,上面蒙以帕,仪式时由有司执之。男子三加分别是缁布冠、皮弁、爵弁。黄纸装裱训词一份。
这次因为行冠礼者太多,所以整个广场都铺满了席子。
古乐响起,仪式正式开始,开礼执事是国子监祭酒令狐德棻。令狐德棻以为唐九郎提倡重商主义,多次怒怼圣人之学,肯定对儒家不屑一顾,没想到他竟然在文庙举行冠礼,而且请自己主持,这让令狐老怀甚慰,孺子可教也。
令狐上台唱言:“旨酒既清,嘉荐亶时,笾豆有楚,礼仪有序,冠笈成人,承天之庆。岁在咸和,八月桂香,黄发总角,将逝长河。”
说罢,唐志的父母等人立于东等候宾客,有司托盘奉冠按方位立于西唐志等冠者沐浴后,更换中衣,在广场的一角等候。
程咬金等正宾来到,父母亲上前迎接,相互行正规揖礼后入场,正宾落坐于正宾位主人于宾客落坐后就坐于主人位。程咬金倚老卖老自称是唐九郎的师叔,这个正宾非他莫属,当然还有薛仁贵等一拨同僚。
令狐:“冠者就位!”
赞者先走出来,以盥洗手,于西阶就位唐志等冠者穿中衣向参礼者行揖礼。然后面向西正坐在冠者席上。赞者为其梳头。
盥洗执事:“行盥洗礼,清洁整肃,礼仪周备。”正宾等其他德高望重者到盥洗位,盥洗,拭干。归位。
加冠执事:“初加缁布冠,冠者拥有人治权,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音乐起,正宾从有司的捧盘中拿起缁布冠为冠者初加。冠者转向东正坐有司奉上幞头或小巾,正宾接过,走到冠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膝盖着席为冠者戴上巾,然后起身,回到原位。赞者过来为冠者整理好幞头或巾。
赞者面向台下,重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
初加结束,执事唱言:“礼拜父母。”唐志等冠者向父母方向长揖做谢。
执事:“二加皮弁,冠者拥有武治权,舍己忘我,保家卫国。”
正宾二加:“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赞者面向台下,重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
二加后,执事:“礼拜师长,感谢师长教化之德。”
冠者向正宾长揖做谢。
执事:“三加爵弁,冠者拥有政治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正宾三加:“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
赞者面向台下,重复:“黄耇无疆,受天之庆。”
三加后,执事:“礼拜先贤,传承文明、报效国家。”冠者起身至孔子像前,敬香礼拜。
执事:“冠毕,祭醴。”正宾、赞者、冠者至醴席。
正宾醴辞:“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冠者接过醴酒四敬,洒之。
因为人数太多,这些仪式闹哄哄地进行了很长时间,忙而不乱。
执事:“醴毕,冠者台前聆训。”
冠者并排站好。程咬金至场地中央,从有司的捧盘中拿起训词:“维我中华,东亚之光,炎黄世胄,鸿图大同四维八德,卫道充充,诗礼教化,温馨融融圣人制礼,正俗易风,士冠揖射,传世隆弸洞天福地,江水归洋,巍峨黉宇,巨擘辉煌天华重教,礼乐传唱,文以化成,天道华章遵古礼行,仪节典范,诗书义理,实践於兹吉时令节,遵礼为之,殷殷学子,永乃保之。”
执事:“冠者宣誓。”
冠者齐声唱言:“巍巍中华,浩浩其行。赐我荣光,降我大任。强我体魄,砺我精神。树我正气,振我国魂。成人立事,责任在心。俭以养德,朴以修身。信以立业,诚以待人。忠以报国,孝以侍亲。志存高远,心怀礼仁。博学弘毅,敏言慎行。虚之若谷,动之如雷。持之如岳,静之若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铁肩道义,肝胆赤诚。铮铮誓言,师友为证。任重道远,万古流荒。”
执事:“礼毕。”
唐志带领众冠者向来宾敬礼。
来观礼的人很多,元珍准备了很多糕点、茶水,大家拿着碟子装上食物吃了起来,当然最高兴的是小孩了,得月楼的糕点又甜又好吃。娄师德带着一帮士子向唐志表示祝贺,不久他们就要到商学院培训,第二年就要走马上任。
此时乐队曲风一转,一首新歌响起: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广袖飘飘今在何方
几经沧桑几度彷徨
衣裙渺渺终成绝响
我愿重回大汉再奏角徽宫商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我愿重回大汉再谱盛世华章
何惧道阻且长看我华夏儿郎
……
这次行冠礼在长安引起极大反响,国子监希望大唐的青年男女成年后都要举行冠礼和笈礼,文庙将提供场所和汉服,给与一定的帮助。当然,对于唐志对冠礼仪式的改进,众说纷纭,有些老学究引经据典,大加驳斥,还有那首梦回大汉,用词也不瑰丽,而且“我愿重回大汉”一句极端反动。咱们这是大唐帝国,你怎么能说大汉江山?
初唐闲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