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念咒也是一样的道理,打坐也是这样。有人念佛号,念着念着忽然一下世界化空了,什么也没有了,身体也没有。有人就害怕:怎么办?会不会就这样死了?害怕了,赶紧把自己找回来。慢慢回来了,打坐起来问师父。师父说,那个空就是你的佛性啊,守住这个空性。这样的师父,也是个没开悟的糊涂,这个空跟佛性有一根毛线的关系?这叫落空顽,落到黑山背后了,这在禅宗是要棒喝的。坛经中的大通和尚就是落空了,着到空上了,当然空也有空的境界,只是这个空和心经说的空不是一回事。
全身化空了怎么办?此时千万别害怕,害怕念头一起你就回来了。世界化空了,自己没有了,你的灵知还在啊,你不是还知道空吗?这个灵知就是你的佛性啊,一把擒来,认取你的佛性,那就是你的本来面目。
观世音菩萨说:“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有个空,还是障碍,所以要空所空灭,把所空也灭了,这样才能寂灭现前,真心现前。要不然那四空天的人都算开悟了。
有的人修行时是掉到黑窟窿里了,四周全是黑的,没有光线,更害怕,这是掉到无始无明里去了,别害怕,一样的操作。很多念佛念咒的人出现过这个情况,都错过了,很可惜。其实这个时候叫作消息来了,机缘来了,结果没抓住,错过了。
净土宗也可以即生证见法身,只是他们不这样讲,而是换了一种说法,叫念佛三昧或花开见佛悟无生。花者即心花也。我们的肉团心长得就像莲花蕾一样,莲花蕾没开的时候就像市场上卖的猪心、牛心的形状。
心花开有两种情形:一种心花开是指在我们人死的时候,当最后这口气一断,就触动心脏边上的死穴,这时这个心蕾哗就开了,人的第八识就能走了,第八识一走人就死了还有一种心花开是指我们打坐用功,用到气脉打通时心花就开了。所以花开就是指心花开,见佛就是指见到自己的本性佛,就是见到无相之相,那时就是证见法身。
密宗也有这个说法,他们叫大手印,大圆满,密宗修中脉,观明点也是明心见性。这个明点就是第八识,人的灵魂,明点顺着中脉从头顶出来就相当于灵魂出窍了,刚出来就能看到世界的真相,和人刚死的时候很像。
人刚死的时候有见性的机会,人死之后,那个心花就打开了,灵魂就能跑出来。刚出来的时候因为人的业力没有把人包裹住,所以能开到世界的真相,也就是明心见性。但是这个时候一般人都是出于迷闷状态,喝了老酒一般神志不清,所以都错过了。除非你有很高的定力,定力不够你就迷糊。藏地有一个中有救度的法子,就是利用死的时候解脱,非常厉害。
禅宗一句话点化的开悟也差不多,开悟的的超自然状态是电石火光之间,也许只持续了大约一秒钟时间,就被打回原形了。这一刹那的开悟在很多大德眼里是不承认的。因为不是真正的打开一个缺口,就像厚厚的乌云笼罩的大地,偶然间云层露出一点空隙,太阳光从空隙中直射下来,很快乌云合拢,空隙没有了,大地恢复到以前的晦昧状态。
但是别小看这一刹那的明悟,这一刹那就如大鹏金翅鸟鹏程万里,开始于脚下一点地。大鹏金翅鸟要起飞时,脚总要一点地才能起飞。万里证道,就从这一点开始。
普光低头思量,不久抬起头来,两眼放光,对唐志点点头,了然于心。
唐志问道:“如何是父母未生时的本来面目?”
对曰:“冬去松梅送旧岁,春来桃李迎新年。”
唐志点头称是,普光反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万象森然。”
两人相视而笑。
“禅宗开悟之后如何修行?”普光提出另外一个问题。
“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念起即觉,觉之既无,久久纯熟,自然打成一片。”唐志解释道。
开悟之后是不是就成佛了?不是,见性只是真修的开始,以前都是盲修瞎炼。人有四惑:见惑,思惑,尘沙惑,根本无明。开悟只是除了见惑,知见不会错了,方向不会错了。见性了,本性般若智慧自然出来了,一下你就明白很多东西了,都知道佛菩萨说的都是真实不虚的。这叫无师之智,不用老师教就会。开悟了一般能够自己找师父了,自己看佛经,看大德的开示,能够自学了,当然有大善知识当面开示更好。
思惑就是烦恼,思惑不除不能断分段生死,不能出三界,思惑断尽就是八地菩萨,出三界了。分段生死就是六道轮回,这辈子做人,下辈子不知道做啥。
尘沙惑就是我们八识心田里的习气种子,象尘沙一样多,要把这些消磨干净了。如何消除呢?菩萨六度万行,在度人的时候你什么人都会碰到,都会勾出你的习气,度人的时候把习气慢慢磨掉,所以不是你度众生,而是众生度你。没有众生,你也成就不佛了。开悟后脚跟站稳了,就要到凡尘中去行脚,去磨砺自己,不能在禅堂中打坐时很清净,到凡尘中混就不行了。
这些习气种子也叫微细流注,你的善恶因果报应都是他们变现来的。第八识是无形的,一般人看不到这些习气种子,因为种子太细微,飞快流动如瀑布,因为太快了,所以看起来好像没有动。
有些外道看到的就是空寂、晦昧或者光海,只有把这些微细流注断了,你才能出十地。
有句话叫“菩萨有隔阴之迷,罗汉有出胎之闷。”证到罗汉果位,你再一入胎,也就把你前世的修行都忘了。菩萨有隔阴之迷,他一经过这个胎,一投胎之后,他也就迷了。若遇着善知识,能指点你怎么样修行,这还可以得到觉悟若遇不着善知识,今生退堕,来生更退堕,就不容易再发这菩提心,所以这很容易就退堕了。
如果你修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这个问题,因为有佛菩萨看着你,叫不退转地。不过极乐世界有一点不好,就是这个世界太好,没有磨难,所以修行起来非常慢。而且极乐世界的一天相当于娑婆世界的一劫,那就更慢了,所以很多人发愿往生弥勒菩萨的净土兜率内院,在兜率天。
有些人写从母胎开始,那都是瞎扯,到母胎一转,你什么都想不起来了。震旦民间传说有孟婆汤,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孟婆汤,都是因为母胎污秽,把人的智慧污染了,所以想不起前世。震旦古代女人生孩子,丈夫不能进去,很重要就是产房对男人的运气有影响。借尸还魂的夺舍法可以保留前世记忆。
但是如果你尘沙惑断了,不受后有,你就不会迷闷了,投胎转世,倒驾慈航,能随心所欲,这是十地菩萨。
十地菩萨之后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还有一分无明未破,到了佛的境地才全部破除干净,所以说修成佛是非常困难的。
什么叫打成一片呢?开悟后,你只见到巴掌大的天空,其他都是乌云,你要慢慢把其他的乌云都消磨干净,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不要让乌云把你这块天空又遮掩住了。这个乌云就是思惑,烦恼障。
金刚经说要“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这是作保的功夫,也叫长养圣胎,你的本来面目刚出来,很弱小,婴儿一样,要好好把他养大成人,不要夭折了。当然,这个圣胎和道家的元婴是两码事,是无形的,也叫法身。
烦恼断尽,万里无云,如一轮明月升天大放光明,十方世界都融入自己大光明中,这叫打成一片。这个时候就出三界了,八地菩萨。六祖惠能听金刚经就开悟,后来参拜五祖时说:“弟子自心长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自心长生智慧,就是心光发明,连成一片,所以说当时惠能开悟到很高境界,不是一般人,应该是古佛再来。一般的禅师开示叫“论”,只有惠能和尚的开示叫“经”,惠能的地位都是得到大家公认的。
当然,这些道理普光全部都懂,玄奘法师的唯识宗把这些道理讲得最详细。修行到八地菩萨之后,如何作功夫?就是要把这光明全部消磨掉。消磨掉不是又变成黑暗了,是说你要把这个光明景象全部忘掉。就像鱼儿在水里一样,把水给忘掉了。就像人呼吸一样,把空气忘掉了。除非是雾霾沙尘暴,我们有几个人会时时想起我们周围的空气呢?
修行到高层有三个境界必须除掉,就是“空、明、乐。”憨山大师有句话没几个人看懂:“荆棘丛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断烦恼的时候容易,都是有为法,对治法,这皓月当空怎么办?都是无为法,没处下手,所以转身难。禅宗有一则公案:
问:“朗月当头时如何?”
师曰,“犹是阶下汉”。
曰:“请师接上阶。”
师曰:“月落后来相见。”
这个师是曹山本寂禅师。这个公案说的也是这个情况。月亮落山光明全无的时候你就登堂入室了。
禅宗有个偈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绝大多数人是这样解释:“如果道行的修养到了百尺竿头那样的境地不再前进,虽然了得,却还不是纯真即使修到百尺竿头的顶端,仍然不能松劲,绝对不能自满,也绝对不能中辍,继续用心去做,仔细去做,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这个解释可以说根本没有理解这句话的本意,连一根毛也没有粘着,这其实也是修炼到十地菩萨之后境界上的话。
修行到百尺竿头,可以说修行到了,这个时候怎么办?更进一步!如何进步?松手啊!有人说都百尺竿头了,松手不得摔死?对,就是摔死,摔死了,心死了,才能转身,转身就活了,这其实是修行的比喻。百尺竿头的时候,你还有竿头这个执着啊,抱着竿头不放。修行要“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本性是净裸裸、赤洒洒,一法不立,一尘不染的。
当你什么执着都没有的时候,你就见如来了,山河大地皆是如来,都是你的法身啊。
八地之后如何修行,元音老人有两本书谈到了,说得比较详细,一本是恒河大手印,一本是大手印浅释,大手印是密宗的,老人把密宗大手印的理论结合禅宗一起讲,那是真正有证量的,有功夫的。
禅宗和其他宗都不一样,进门就让你开悟,首先要把真心找出来,认识我们的妙明真心,然后再用这个真心,发起修行,这样修行才快,才不会走错路。六祖坛经开篇,六祖开示第一句话就是:“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洁,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用这个真心去成佛,这样才是真修。
其他佛教法门是从第六识意识开始修的,而禅宗,还有密宗的大手印,都是从第八识开始,单刀直入,直指人心,直指修炼者的佛性真如,所以修行起来非常快,当然,根基也要求高,一般人玩不转的。
我们一动念就是错,所谓“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因为都是攀缘心在起作用。禅宗祖师接引人的方法很独特,就是给你一棒子,叫“棒喝”,有人不懂这棒喝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打断你的意识思维,让你的思维停住。
夹山参船子的公案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船子和尚问夹山问题,夹山才要开口回答,就被船子和尚啪地一篙杆打到水里去了。夹山刚从水里冒出头来,船子马上用篙杆指着他:“快说!快说!”不给他喘息的机会,也就是不让他动念,不要从情识、意解上找答案。哪知夹山未曾领会,正待再要开口时,又被啪地一篙打了下去,连着打下去三次,夹山终于醒悟了,把头一点。船子和尚看他这回真的明白了,这才把夹山拉了上来。
初唐闲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