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5章 回京述职(上)(1 / 1)莲花王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次钦陵大败,禄东赞急忙派人把远征阿里的大儿子赞悉若的大军调回,迅速稳定了逻些的局势。现在禄东赞派出谈判代表和御林军谈判,要求归还被俘的儿子和士兵,被薛仁贵和唐志拒绝,现在禄东赞派代表直接去了长安交涉。为了将来进军逻些,唐志开始组织人员准备在通天河修筑一条石拱桥,要不然后勤总是一个问题。修桥当然要用古罗马的防震技术。唐志对玉树地震记忆犹新,不要一个地震就把石桥给毁了。后世的玉树通天河大桥要到20世纪60年代建成,那是一千多年后了。

是年,房遗爱、高阳公主、巴陵公主、柴令武等人谋反败露。高宗派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将吴王李恪也牵连进来。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被处死巴陵、高阳公主都被赐以自杀。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蜀王李愔等因得罪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或死或贬。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清除政敌的举动对唐朝高层产生了重大影响,牵连了太多的宗室成员。皇亲国戚里堪用的人才如李恪、李道宗、薛万彻、执失思力等人皆没逃脱牵连,以至于后来武则天上台开始残害李唐宗室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阻止了。最终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自己也最终被武则天清洗。

康有义现在对于占领天竺急不可耐,唐志必须兑现在天竺建国的诺言。现在唐志准备组建安西建设兵团,团长是唐志的弟子蔡庆,政委张文武,准备对吐火罗和西突厥作战事宜。唐志对于李家王朝没有信心,还是早点到外疆开辟自己的殖民地比较安全。

现在巧云来到唐志的身边,被唐志收入房中,现在巧云在湟源建了一座学校,专门收留青海的孤儿。青海很穷,乞丐和孤儿很多,巧云办了福利院、敬老院收留残疾人和老人,孤儿进学校,能干活的乞丐都被抓去屯田,青海的城市风貌为止一变。

唐志的高级中学现在又吸收了一届学员,数理化的功课这个时候已经发展到一个比较精深的阶段,不像初中那么容易掌握了。特别是物理和化学,因为缺少原料和仪器,很多实验不能做。还有就是电力这一块,因为没有绝缘材料,暂时还开不了课。这些人都是绝顶聪明之辈,唐志把教材发给他们让他们自学,有问题可以提问,互相之间探讨。高中学业学完之后就可以分科了,数理化、生物、农业、机械制造、天文、航海等等,让他们随着自己的兴趣去攀科技树。

唐志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修路,因为四轮马车对于路况要求比较高,同时也是为了解决后勤运输问题,唐志准备修建长安至兰州的公路。不管是古代还是后世,道路对于一个国家太重要了,将来如果能铺设一条长安至安西的铁路,安西这块地方就可以说安稳了。当然,铁路需要的投资也是海量的,首先要踏实基础。现在唐志组织人开始研究蒸汽机车,将来的铁路公司那都是赚大钱的买卖。

是年12月,唐志回到长安城述职。现在兴业周报办的不错,长安的发行量有1万份,基本上能够保证不亏钱。朝廷联络的官员是天使曹力士,有什么官方消息都是他送过来,上次的广州事件毫无隐瞒,把王室和武勋弟子贪婪的丑恶嘴脸全部摆在世人面前,让那些王公和朝廷重臣的形象大损。为此报纸的记者对李治做了专访,“我们的官员都应该是为百姓谋福利的”,李治的讲话掷地有声,惩治腐败,大义灭亲的光辉形象树立起来了。

对于广州事件的详细报道让报纸的销量大增,报社的记者开始着重收集各地官员贪腐的资料,准备爆出冷门。对于这些资料慧君没有直接刊登出来,而是转给大唐的御史台,让他们出面,如果证据确凿,而且得到御史台的允许,才会在报纸发表。当然不止是御史台,报纸还把各地收集的资料出一份内部参考消息,交给李治,让他对全国各地的官员的政绩和民生有个整体的映像,这就使得报社的记者成为无冕之王。

当然,除了揭露社会阴暗面,报纸也会报道大唐建设成就,第一个报导的就是青海建设兵团的娄师德,标题就是人民的公仆、时代的楷模记青海建设兵团娄师德,从娄师德考取进士之后,推辞了长安朝廷安逸的职位,发誓扎根祖国边疆,在河源从零开始,开展土地改革、屯田、建设基层组织,保障结古大战的后勤供应。里面不少感人的故事,怎么虐心怎么来,常年奔波在外,家里孩子都不认识他了,亲自下到田间地头,详细询问青稞和其他农植物生长情况,指导农民和牧民生产生活,关心群众生活,年终带领建设兵团的干部下到农牧民家中送温暖,筹建孤儿院、福利院、孤儿学校,为了青海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带病工作……

这篇报道是唐志亲自审核的,里面都不是玩虚的,有实实在在的干货:开垦荒地,建立新的屯田点,粮食收成若干,建立学校,收留孤儿和孤寡老人等等,这里面都有精确数字。而且为了保障结古战役胜利,娄师德亲自组织民兵运送补给,把武器、冬装、粮食、牛羊送往清水河镇,让前线的将士们吃得饱、穿得暖,奋勇杀敌,可以说没有娄师德做的这些工作,就没有结古战役的胜利。

这篇报导一炮而红,一个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边区官员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把青海建设兵团所做的一些建设成就展现给世人,在青海这个贫瘠和黑暗的地区,建设兵团的干部战士解放农奴,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商贸,编练民兵支援前线,把青海高原建设成为一个人间天堂。

第二篇报导就是介绍结古战役。首先揭露吐蕃农奴制的罪恶,报导西藏高原农奴的悲惨生活,同时也把禄东赞妄图占领青海河湟谷地和河西走廊,霸占安西都护府,进而窥视中原的险恶用心展现给世人面前,而结古战役有效地打破了禄东赞的春秋大梦,让他认识到大唐是不可辱的。

这篇报导着重介绍薛仁贵、苏远征、长孙泽等等一批将士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我们是人民的子弟,肩负着人民的期望”,随着御林军军歌的传唱,御林军的高度的政治信仰、高超的军事素养和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为世人了解,御林军这个金字招牌打响了。

第三篇报导就是唐家镇的建设成就,从唐家镇政府的组织结构,引进新的生产技术说起,描述了唐家镇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小庄园发展到现在有上百家企业的大镇,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有一支廉洁奉公的公务员队伍,新的生产技术、新的生产关系造就了新的产业、新的就业,现在唐家镇依托强大的工业反哺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发展科学种田技术,修建道路,搞新农村建设。现在唐家镇的农户都搬进了统一规划的新农舍,都是砖瓦结构。

……

这些报道出来之后,人们才知道在大唐发生了这么多的新鲜事,广州事件给兴业公司蒙上的阴影被一扫而空,原来天底下还有这样一支军队,还有这样一群为人民服务的官员。青海太远看不见,唐家镇就在附近,报纸上说得神乎其神,还配了插图,一排排两层高的砖瓦房,还有整齐的猪圈牛栏让人羡慕,是真是假都得去看看,于是前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除了这些报道,唐志手下的得月楼、潇湘馆等一大批企业在报纸上做广告,当然也是采取隐性方式,都是美食家和风流士子到这些地方的见闻,充满溢美之词,让人觉得这都是长安一流的消费场所,忍不住都想去见识一番,于是这些企业名声大振,生意也上了一个台阶,也让其他企业争相效仿来这里做广告,让报纸很快摆脱了亏损的局面。

当然最让人民群众喜爱的还是报纸上连载的那些,西游记、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非常受欢迎,让茶馆的茶博士和说书人每人都得订购一份。特别是西游记里面的道士们都是装神弄鬼骗人钱财的,把道士们说得非常不堪。这也难怪,西游记出版的时候是明朝,明朝几代皇帝都是吃丹药死的,道士们可以说在朝堂和百姓中都是臭名昭着,里面有好话才怪了。

除了这些古典,唐志还搞了一本西洋列国志,其主要内容就是大国崛起,里面有一个大清王朝拒绝西方的工业化,最后被列强按在地上摩擦。还有西方的加勒比海盗,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等等都在兴业周报上连载,效果很不错。

李治看见兴业周报上刊登的御林军和建设兵团的报导,心里终于明白了唐志所说的舆论引导的问题,报纸的力量太大了,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娄师德成了一代楷模,你到哪说理去?还有御林军这些官兵,结古战役本来就是微不足道的一场战役,在唐九郎的宣传下成了正义和邪恶、大唐先进文明和吐蕃落后文明的较量,让御林军这帮人无形中站住了道德的制高点,成为道德的化身。“金珠玛米”,多么响亮的称号!

大唐为国捐躯的战士不少,因为没人报导,终究埋没于历史长河之中,掌握了报纸就等于掌握了为人树碑立传的权利,这是比生杀大权还要厉害的东西。唐九郎这次照样躲在后面不肯出头,把他的学生和下属推到前面,其实说起来这一些东西他占有主要的功劳。

朝廷要不要也办一份报纸呢?李治陷入了深思,很难啊,没有这样的人才,很难让这份报纸有公信力,而且费用不少。李治很清楚,兴业周刊成功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唐九郎带头在上面做广告,而且报纸刊登的那些天马行空的故事他这里可没有,让人现编也不行,无形中落入那些民间家的俗套。

暂时还是让唐九郎去折腾吧。李治打定主意,反正想要发出什么声音都可以通过这份报纸。

进宫述职之后,李治和朝中大佬在大明宫听取唐志对青海的详细汇报。唐志着重介绍了青海地区的土地改革、基层政权建设、少数民族政策和对党项、白兰羌的征服。刚开始这些少数民族对于御林军的到来都是仇恨和抵抗,后来经过部队官兵耐心的认真细致的工作,很多人转变了态度,积极欢迎和配合御林军的战斗,最迟明年五月就能完成对党项和白兰羌的战役。

听完唐志的汇报,大家由衷赞叹土地改革的釜底抽薪的作用,把当地的贵族打倒,等于本来交给贵族的那部分财产现在全部转入政府手中,而且因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可以将触角伸到蛮族的任何一个角落,对于同化蛮族的作用更加明显。如果在大唐的其他羁縻州全部实施,大唐的统治将更加稳固,而且最重要一点就是大大减轻了朝廷的财政负担。

李治问道:“现在你们对吐蕃的战争有什么设想?”

唐志道:“现在御林军正在扩军练兵,大概能扩充到5万人,再多就不行了。主要是负担太重,青藏高原太贫瘠,养活不了这么多的军队。我们现在主要是蚕食,先把外围拿下,然后沿着唐蕃道路步步紧逼,打下一块,巩固一块,逼着吐蕃和我们决战,后勤的压力很大,如果没有朝廷的支持,根本打不下来。”

大家面面相觑,这样进军旷日持久,5年内都不一定能结束。许敬宗问道,“不能直捣逻些,一战定乾坤吗?”

初唐闲公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