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次会议,军制的三项改革这么稀里糊涂的在五行营内部这么初步定下来了,只等天启皇帝的批准。
会议散后,董宣武、信王、马忠三人留下又留下细细讨论这次军制改革所有可能会面对的问题,会议,董宣武没有回避问题,将自己的顾虑一一提了出来。
只到这个时候,朱由检才明白这貌似简单的军制改革还会触动这么多人的利益,面可能对如此大的阻力。这件事也给年纪尚小的信王了一课,让他知道,任何制度的改变,都不能小窥。背后都隐藏着极深的利害关系。
董宣武并不是简单地提出了问题,抛下不管了。军制改革实际可能主要会遇到三方面的阻力,首先是皇帝,其次是臣,再次是武将。
董宣武认为天启皇帝并不难说服,木匠哥年纪轻,而且本来是一个接受力很强的皇帝,只要把新军制的利弊一摆,让他明白此举有利于大明,有利于皇家,如果不遭到大臣的强烈的反对,估计他那边是可以通过的。这件事自然是交给信王和马公公去办最好。
最难摆平的是臣和武将。
前者主要图的是名和权,后者图的是利。
针对这两者可能的反对,董宣武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
党争有党争的坏处,自然也有党争的好处。朝堂的臣现在主要分为东林党和魏党,只要摆平了这两党,其他人的反对微不足道了。这世真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谈的吗?
为了摆平东林党和魏党,董宣武决定出面分别与这两者面谈一次。他现在已经兵权在握,有了一定的资本,已经不必再像以前那般低声下气,可以适当发出一点自己的声音。
天朝太祖说得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手有刀有枪的人说话嗓门大。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真不明白到了大明,这些武将们怎活得这么窝囊。
掌握在董宣武手最大的王牌是,东林党和魏党都不愿意看到董宣武倒向对方阵营,而且,这两方都知道董宣武脾气不好,不太好惹。还有一点优势是,董家的势力也不他们不能不仔细考虑。必要时让出一部分利益,董宣武认为说服东林党和魏党不对五行营改制和他进行攻击,还是蛮有把握的。
针对武将的反对,董宣武则祭出利益的胡萝卜,那是一系列的军工厂。
熟悉后世的董宣武知道,军工这块蛋糕究竟有多大,利润又有多丰厚。这么一大块蛋糕,光靠皇家和他的投资是远远不够的,而且随着这个产业的壮大和发展,丰厚的利润必然会引来无数人的眼红,五行营和董宣武本人弄不好会成为众矢之的。
拉拢一批人加入到这当来,是势在必行的事。
董宣武认为武勋这个团体是非常合适的。
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现在这个团体基本没有太大的志向和报复,他们的身份和境况决定了他们很难有前途。只要利益给得让他们满意,这个团体其实很容易被控制。
卫所制度废弛,徒有其名,原来的卫所兵早已沦落为无产农民,没有什么战斗力,靠打仗立军功博前程,这对于他们的大多数人来说,简直脑袋被驴踢了。
而由于军籍身份,除非舍得舍弃既得利益,花大价钱买通关系,脱离军籍,否则,一辈子只能老老实实当喝兵血的兵头,土地主,想挤入官体系,基本不可能。
也不成,武也不行,决定了武勋团体只能拼命捞钱,做个土财主,混吃等死。
第二点,这个团体除了喝喝兵血,倒卖一下军用物资,实际严重缺乏发财的途径。其实这些人,说到底,是一群没有见识的土财主,采用的手段和方法,跟土财主别无二致,经商他们不懂门道,无非是收点打点罢了。
而董宣武却可以给他们提供一条发财的金光大道,他们凭什么不肯与董宣武合作?
第三点,是当武勋们从与董宣武的合作尝到甜头以后,势必会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对麾下兵卒的盘剥也会有一定的放松,可以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这些兵卒很可能被解放出来,成为日后各种工厂的工人,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储备。
有了这三个原因,董宣武认为武勋这个团体反对,完全是可以消弭于无形的。当然,董宣武所指的武勋,指的只是顺天府内的武勋,包括大小千户、百户。至于顺天府外的武勋,董宣武懒得管了,顺天府内的武勋团体不做声了,顺天府外的又能发出多大的声音?
这方面,则是由董宣武、马公公出面,信王只须偶尔露个面,表明一下态度即可。当然,这也需要征得天启皇帝的同意才行。
三人分好工,分头行动。
正如董宣武所料,天启皇帝果然很容易搞定了。为了维持大明这一大摊烂摊子,木匠哥早已经是心神疲惫,只要对大明和皇家有好处,至少没有太大的害处,又不引起大的争论与动荡,天启皇帝都是采取的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况且董宣武训练新兵的本事已经得到了事实的证明,他还指望董宣武的五行营,能够帮助孙承宗平定辽东叛乱呢!
东林党人和阉党较难搞,经过二十多天艰苦的秘密会谈,董宣武明确表示出如果谁率先攻击他,他必然会毫不犹豫地倒向对方阵营,同时,又让出了大量的利益,终于与两党达成协议,对五行营军制改革之事,两方都将装作看不到,不闻不问。
对于东林党人,董宣武让出的代价是,五行营及以后的饷银、补给、粮草等东西,将会按照其他卫所的惯例发放。这意味着,大量银子将借着五行营的名义,进入贪官污吏的腰包。同时董宣武承诺,目前水泥厂、钢铁厂的矿石优先从一些指定的矿场进货。
对于阉党,对董宣武的要求反而少了许多,魏忠贤魏公公只是要求得到钢铁厂二成的干股,魏公公果然是慧眼独具,他看出来了,以董宣武新建钢厂的炼钢效率,利润极为可观。当然,他也不敢多要,因为钢厂的五成股分还控制皇家的手。
原本钢厂的股分,除了皇家那一成,因为五行营也需要钢厂利润的补贴,所以占有两成的干股。另外三成,是由信王、董宣武、郭振朝、薛荣、刁德嗣、熊廷弼等人分了。这其信王和董宣武各占一成。分出的这两成干股,来自与这三成股分。信王、董宣武、郭振朝、薛荣、刁德嗣、熊廷弼六家不得不共分那一成的股分。这其,信王和董宣武的损失最大。
武勋团体则没有那么麻烦,稍稍费了点工夫,在付出一定利益后,搞定了。
武勋团体本不是一个紧密的团体,只是一个凭着各种关系建立起来的松散的联盟,大明不可能让武人形成紧密的团体,官更不可能让武人形成紧密的团体。大明以驭武是经过近两百年来历代官不断的努力,才总算将武人像养狗一样圈养起来,官又怎么可能让武人余烬复燃呢?
正因为如此,才让董宣武他们有各个击破的可能。但即使是这样,也花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月前由信王、小太妹、李轻盈和孙小倩联手正式出版的射雕英雄传已经热遍大名,给董宣武带来了很高的声望,也是董宣武能顺利扫除障碍的原因之一。很多人传言,董宣武之所以善于练兵打仗,是因为他得到了岳王爷的武穆遗书。
本章要叙述的事情太多太复杂,本来打算展开叙述的,但想到读者应该不喜欢,还是加快进度,也略写为主,交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