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章)
与此同时,宝和城的荣军社也派人来到汤威尔的家将汤家的老奶奶托管的两个箱子放在回家一趟的汤威尔夫妻,与罗校长跟萨家的一帮人面前。
“威尔,你已经15周岁,根据戴小琴女士的要求,这两个箱子正式移交,请验收。”
当汤威尔看着这两个大小不同黑色木箱从两位荣军社的手上递了过来,然后放在桌子上给他检查,他自己也是忍不住地发抖。因此,他打开了左手边的小箱子。
“唔!嘶……14发弹匣版本的寇特手枪……咦?怎么上面还有快慢机?”
对于箱子里的黑色套筒手枪,萨法特可是第一时间就感觉到这枪明显有着不一样的庄严感。
“特叔,这枪是我爷爷在大远征时期,从思危公司专营点购买的。虽然这枪我爷爷用得少,但是我爸用得最多,也是他的个人配枪。当年他不要赛尔手枪的原因,就是套筒下方,扳机上方的快慢机调节杆,可以控制单发与三连发。同时……”
汤威尔将寇特手枪从小箱子里拿出来,然后把这支纯黑色的套筒手枪右侧展示给众人,手枪右侧套筒显示的“莱曼”二字让众人感到愕然。
“莱曼。嗯,威尔,这是你母亲的名字。”
“校长,你知道?”
“一般人不会随便在自己武器上刻上其他人的名字。你那个老爸,算是这样了。当年他结婚还偷偷摸摸的,比小琴还鬼鬼祟祟。”
伤愈出院的罗小筝校长当然是知道威尔母亲身份的人,对于汤家的历史她其实比威尔这孩子更加清楚。
“罗校长,莱曼,这名字……”
“法特,威尔的母亲是一个智力方面有问题的人。莱曼这名字不是她自己取的,是明哲给她起的。加上莱曼难产,生完孩子就没了。她的事情就只有明哲知道得最多,不过看威尔现在的情况来说,明哲估计也是知道什么叫家丑不可外扬,干脆什么都不跟威尔说。所以,明哲那个臭小子真的欠骂!小琴也是好脾气,该骂的不骂,不该骂的通通骂一遍。”
说完这些,汤家的客人们,特别是萨法特看着自带快慢机的寇特手枪,他就知道自己当年真的是太年轻,根本不是那时候也会改枪的汤明哲对手。
“曼莎,30年后的现在,我还是不如30年前的汤明哲!他是怎么想到会在寇特手枪上面安装快慢机的?”
“爸,这样做不会让后坐力变得很强吗?”
“如果是别的轻型手枪这么说肯定对,然而这支寇特手枪可是有1.2千克以上的空重。配合上重心略为前倾的设计,三连发的散布会在自身重量压制下不会出现太夸张的数据。最可怕的是,这枪是日麦帝国第一支根据国父身前要求,并且在国父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别看现在的套筒手枪都开始取消外露击锤的设计,可是这枪的性能绝对过硬!”
咯咯咯!
比起萨法特的感慨,检查完寇特手枪情况的汤威尔就听到外面有人敲门。而知道是那个思危公司的四小姐的萨曼萝自然是一脸不高兴,加不爽地去开门迎接客人。
“咦?这么多人?”
当温诺拉她们两个逛完旁边的汤普森枪行,带着自己四个保镖跟莉达来到汤家,她是看着屋子里的十个人感到惊讶。同时她们也发现汤威尔的小盒子里的寇特手枪,整个人的脸色都开始变得刷白。
“诺拉,好好看清楚。三连发寇特手枪,这枪可是我老爸的配枪。这东西我最多画图纸给你们思危公司,让你们自己重新设计不同口径的型号。至于这个箱子,哈……”
低着脑袋深呼吸的汤威尔二话不说,直接把大箱子的锁扣按顺序打开,一挺有着三个50发弹鼓,跟一把步枪通用的长刺刀,以及油壶通条等杂物附送的汤米冲锋枪正式重新现世。
“威尔,上面血腥味过了50年都没有散去。”
“是的,校长。这是我爷爷的配枪,参与过大远征的汤米冲锋枪,汤家的一号传家宝。爷爷当年就是用这枪,跟铁拳人厮杀的。正如奶奶说的,这枪上面全是铁拳人的鲜血,从枪口到木质枪托的尾部,每一个零件都喝过铁拳人的血,是爷爷他当年横扫铁拳人的王牌武器。校长,你以前见过吧?”
“见过。你爷爷他……51年前,你奶奶能在51年前认识他,是她的福气。那时候雷哲就是拿着它……现在轮到你了,威尔。”
即使自己的年华老去,可是想起51年前她看到的那个高大威猛,敢打敢冲的硬汉子,她是至今都觉得雷哲的死实在是最不应该发生的事。
而萨家跟荣军社的人看着这挺连护木跟枪托都已经被发黑的血迹覆盖的冲锋枪,他们都忍不住地想象当年在大远征拿这枪作战的汤雷哲究竟经历过什么样的血战、恶战、苦战。至于温诺拉他们,他们六个人都是第一时间后退了一步,特别是汤威尔将汤米冲锋枪的刺刀拿出来的时候,那泛青色的刀刃可是证明了汤家的爷爷究竟有何等勇猛精进。
“唔……这枪……麦主任,这挺汤米冲锋枪,我……我愿意交给国家博物馆。毕竟这枪不上膛,光上刺刀都快5千克重,加上开膛待击的设置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
“你不留起来?”
看着眼前这位长期负责汤家照顾问题的麦女士从黑发变到如今的白发,汤威尔那是连连摇头,表示自己的态度。
“老爸就是知道它太落后,所以一直都不用它,也没用过它。如果汤米冲锋枪真的好使,老爸也不会把枪存起来直到现在。麦主任,这汤米冲锋枪,我决定上缴。这枪在汤家流传了120年,没必要让他继承下去。而且我还担心自己,或者我的后人保管还会不会丢失呢。毕竟这枪据说现在值多少钱来着?总而言之,上缴给博物馆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