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35 《百战奇谋》(1 / 1)执笔画事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梅长青有些担心,倒不是说他害怕,大抵是一家子刚从汴州逃来钱塘,又殁了梅阑几人,如今的梅园怕是经不起折腾了。

文成先生清楚他的心意,安抚道,“莫要忧心,朝廷早有防备了,也就是个贪婪的世家作怪罢了,凭他一个虞氏在钱塘还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嗯!”

文成先生的话,梅长青总是信的,不为别的,就冲他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

心底没了烦忧,人便轻松起来,对虞氏之事他也起了些好奇。

这里的杨广虽然改写了历史,但隋前的历史还是没什么变化,南方声名最显的还是“吴郡四姓”,其次便是“会稽四姓”了。自入隋朝后,南方士族地位有所衰落,地位作用不及山东世家和关陇贵族,但仍是一方著姓,武氏立周后,南方士族又开始活跃,大有中兴之象。

钱塘虞氏便属“会稽四姓”之一,于汉末崛起,盛名于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六朝而不衰,是江南门阀士族的代表,前有东吴直臣虞翻,后有前朝名臣、书法大家虞世南。

钱塘虞氏虽强,但相比于大周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梅长青想不通虞氏此举,在他看来,世家人向来谨小慎微,他们凭藉道德、事功、学术以及强大的宗族实力,巧妙处理与各种势力的关系,从而来维持家族势力长久不衰,怎么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

梅长青疑惑难解,好在一旁有文成先生,便问道,“师父,钱塘虞氏虽为江东豪族,却是诗礼传家,他们凭什么谋逆?”

文成先生有些意外,心想这孩子莫不是有意谋略?高兴之余,遂出言为他解惑,“虞氏家风允文允武,钱塘长史虞文礼、守备虞世卿皆为虞氏子弟,内有官,外有兵,这便是他们谋逆的依仗。”

梅长青依旧摸不着头脑,“这些实力或许可以拿下钱塘,却不足以让他们造反吧?”

“造反?”文成先生失笑道,“谁说他们要造反了?”

梅长青傻眼了,“师父这是何意?”

文成先生轻笑道,“他们举兵可不是要造反,你且看着,到时他们肯定会打出‘勤王’的旗号。”

“勤王?”

“对,”文成先生眼底闪过一抹寒光,冷声道,“这些世家大族早年依附在太上皇与旧太子麾下,对当今皇帝登基只是一时的妥协。

皇帝这几年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重用寒门士子,已经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如今太上皇健在,他们自然要起异心。”

梅长青挠了挠头,“那不还是造反吗?”

文成先生微笑道,“话虽这么说,性质却有区别,造反就是反大周,一旦造反,他虞氏就是逆贼,失败了会被被抄灭九族。但勤王就不同了,勤王反的只是皇帝,虞氏就算败了,也顶多落个与皇帝政见不合的名义,有诸多世家保着,皇帝最终也只能诛杀罪首,却奈何不了整个虞氏,以他们千百年来积攒的底蕴,很快便会重新崛起。”

梅长青这才恍然大悟,“如此说来,虞氏胆敢这么行事,怕是得了诸多世家的支持,事成就是泼天之功,事败也有人保着,只能伤及筋骨,却要不了虞氏之命,倒真是打了一手如意算盘啊!”

文成先生也是一脸无奈道,“不过是世家的惯用伎俩罢了,魏时的“高平陵政变”不正如此?司马懿“营救郭太后”的旗号与勤王何异?名为救取郭太后,实则是为司马家谋利,以曹爽当时的权势,司马懿还胆敢如此行事,所仰仗的不就是司马氏在朝内的根深蒂固吗?事败了,也就他司马懿倒台,顶多再掉几个脑袋,司马家还是司马家。结果司马懿成功了,看看他司马家的收益,当真是可怕,临了直接谋了老曹家的江山。”

梅长青叹了口气,郁闷道,“果真是‘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依照师父的意思,这南方世家在大周朝内的势力怕是不小吧?”

文成先生苦笑道,“这是自然,大周之所以能迅速拿下南方,这些世家可没少出力。立国后,他们暗中指使旧太子逼陛下交出兵权,为的就是从中谋权。如今的大周看似姓武,实际上不少地方却是掌握在世家手里,江东一带,会稽如此,钱塘亦如此。皇帝派你沈伯父牧守钱塘,除了在与他们博弈,也是另有目的,这一点你倒不妨可以猜猜。”

梅长青琢磨片刻,试问道,“杀鸡儆猴?”

“没错!”

文成先生欣慰的点头,心道,果然是自己看重的弟子,悟性天赋惊人,天生的谋士之才。

随即解释道,“历来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大周更是如此,这令皇帝寝食难安,恰逢千机卫秘传消息,说钱塘虞氏有异动,皇帝便趁机派你沈伯父来钱塘。又赶上为师因为科举舞弊一事与世家争斗不休,皇帝欲稳住世家,驳了为师奏折,为师一时糊涂,一怒之下罢官离朝。离京前皇帝传密旨与为师,让为师来钱塘助你沈伯父一臂之力,为的便是这杀鸡儆猴。”

梅长青感慨道,“如此看来,这钱塘怕是要迎来一场血雨腥风了,否则皇帝这杀鸡儆猴之策岂不得白搭了?”

文成先生点头,“不错,这些世家都小看了皇帝的决心,以为皇帝不敢妄动干戈,如今就看他虞氏能不能悬崖勒马了,否则,迎接他们的将会是一场灭顶之灾。”

梅长青瞥了眼文成先生,心道骗鬼呢?

相比于梅阑的严父形象,文成先生就像个慈父,与梅长青关系如同良师益友,几乎无话不谈,梅长青对他也不藏掖。

当下撇嘴道,“悬崖勒马?此时即便虞氏肯,皇帝怕也不会善罢甘休,箭在弦上,岂有不发之理?”

文成先生听的心下大惊,梅长青猜的没错,此刻确实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皇帝雄才大略,胸怀宏图大志,早就决心将江南世家赶出大周的政治舞台,奈何这些人在朝中根深蒂固,一时找不出合适的理由拔除。眼下虞氏这番举动,可以说是正中皇帝下怀,眼看煮熟的鸭子,皇帝岂能让它飞了?

倒不是文成先生有意隐瞒什么,他只是不愿让梅长青过早的去接触这种朝堂黑暗罢了,没想到梅长青却自己就悟了出来。

尽管他一直坚信梅长青是个天降之才,但心里终究当他是个初读书的孩子,如今看来,他还是有些小看这孩子了。

文成先生自己从小也被称为“神童”,上私塾的时候,将《春秋》一口气看完,并向私塾先生解释其中的意思,私塾先生惊叹,称他是一位大才。

所以,他深知天才不能等闲教之,暗自盘算道,“看来今后不能光让他读四书五经了,兵法谋略也要提前传授,否则,一旦让这孩子沉迷诗词歌赋,自己怕不得后悔莫及?”

于是梅长青傍晚返回时,手里一多了本无名书卷,据文成先生说,这是他近些年整理出的一本兵法策略,梅长青手里拿的只是其中的一卷。

梅长青坐在马车上一路翻看,心道,这莫不就是传说中的《百战奇谋》?

在他前世的历史里,《百战奇谋》是一本具有传奇色彩的兵法,尽管梅长青是一个唱戏的,但也听过不少关于它的传闻。

传说刘伯温在帮朱元璋问鼎八方后,将他在军事战斗中的奇谋怪略都记录下来,编成一本书,也就是《百战奇谋》。洪武八年,刘伯温病危,临终前他向两个儿子表示,并非自己不传秘技,只因为他们才智不足,承受不了自己的毕生心血,若勉强要学徒惹祸害,倒不如让兄弟两安稳的过一辈子。

在当时,任何人都想得到这本奇书,更何况是深知其才的朱元璋,刘伯温清楚朱元璋多疑,就算他自己献上兵书,也难免两个儿子遭受猜疑,于是他请来很多朝中大臣、乡绅望族,当着他们的面把书烧了。

果然,刘伯温的死讯传到应天,朱元璋便派丞相胡惟庸打着祭奠的名义前去取书,可没想到还是迟了一步,书已经烧掉了,而且还有那么多人证,胡惟庸只带回了一本《郁离子》和一封绝命信,朱元璋大为恼火,随手便将书信丢在一旁。

后来的人们才知道,《郁离子》原来就是《百战奇谋》,那封绝命书里藏有破译兵书的线索。

两百多年后,这本《郁离子》辗转流落到一个农民手里,他叫李自成,李自成打小就仰慕刘伯温,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然后凭借从书中所学,他居然率领一群农民打进了北京城,可惜就是时运差了那么一点,要不然天下还指不定能轮得到鞑子。

如获至宝的梅长青,内心自然是欣喜若狂,兵法谋略是他如今最期盼的学识,他身负大仇,蛮人、赵氏将军,他们都称的上是雄踞一方的诸侯,仅凭他一个人,根本就没有可能复仇,他唯有依附一方大势力,假力于人,才能借刀雪恨。

目前天下局势,唯有南方的大周与西北的大魏有这个实力,眼下梅园流落钱塘,而他又是文成先生的弟子,大概是依附大周的可行性较大。

人道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但卖身你也得有手艺才行,别说他只是文成先生的弟子,就算他是文成先生的儿子,没本事一样借不来刀,借不来刀,他还怎么杀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