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31章 控诉(1 / 1)蝈小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么在她看来,以顾相宜的智商,应该知道该怎么操作了。

况且,她实在是没耐心了。

殊不知,就在顾相宜开始动笔的时候,魏青仍坚持着自己的想法,而这时,距他不远的安瑾瑜见他这般窘迫,遂道“兄台便莫要辩了,这诗既是人家姑娘起的头儿,那后半首诗你便要顺着前半首诗给出的意思,这和出对联是一个道理,倘若上联是古稀双庆,便是给了你范围,下联你也给出的年龄也必须是一百四十岁整,而不是按照你的想法给出年龄。所以在我看来,姑娘说得不无道理,你接的诗并不合理。”

这话说的,可是当场打了魏青的脸,气得魏青坐在原地,一直发抖。

那安瑾瑜的声音属实响亮,响亮到让顾相宜确信了方才那女宾说的是实话不是她们听不见对面男宾的声音,方才那个只是不敢念诗罢了。

安瑾瑜那个嗓门,她可是字字句句都听见了。

说来也是诡异,她这辈子一直在尝试各种办法摆脱安瑾瑜,但却犹如冤家路窄一般,从重生开始到现在,他就好像阴魂不散一般,扰得她不得安生。

方才她本是有了思路,结果被安瑾瑜这恼人的声音惹得瞬间忘了自己想作什么了,本想顺着昨夜李元清同她讲的体会入手,结果被他这么一扰,诗句的上半句便下意识的写成了

“本欲登楼候月,恰逢故时青苔。风停千里外,谁寄青簪来。洗妆不退眉暖,琴声悠悠笛声远。”

落笔,便直接将那首诗呈了上去。

这大抵是她作的最没水准的一首词,本来时间就短,还伴着安瑾瑜高高在上,给人“指点江山”的声音,要说丝毫不受影响,那是不可能的。

而太监在收到诗句后,便前去男宾一方,开始摇签,摇了一会儿,便拿着签子和诗来到安瑾瑜身旁,安瑾瑜自认为自己作诗能力不需要考虑那么长的时间,只要是一首诗呈上来,他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上,这么多年都没出过任何差池。

故而,在结果纸张之后,安瑾瑜便当即念了出来“本欲登楼候月,恰逢故时青苔。风停千里外,谁寄青簪来。洗妆不退眉暖,琴声悠悠笛声远。”

安瑾瑜的声音不低,以至于在场的宾客可是都听到了,包括李元清。

李元清听闻这首词后,不禁有些发愣。

顾相宜作的词,明显是加上作者经历与典故了,比如词中的“青簪”这类,旁人只能猜这是男女之间的某种信物。

唯有安瑾瑜心里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他和元玉婉做了两年多的夫妻,从娶她到休她,这么长的时间里,她付出良多,但安瑾瑜唯一正儿八经送给她的礼物,便是某次顾相情想要白玉簪子的时候,他心血来潮也给元玉婉买了一支。

元玉婉从未收过安瑾瑜的礼物,在收到青簪后大喜,将它保存起来,直到收到安瑾瑜休书的那日。

元玉婉只做了一件事将那保存得完好无损的青簪,砸了个粉碎。

而这词里,寄什么不好,偏要寄青簪!

安瑾瑜不知是他想多了,还是对面那人和元玉婉有什么关系。

可是,若单是这么一句,或许还能理解为误会,但安瑾瑜再念两遍,便读出了这词中的苍凉之意

“本欲登楼候月,恰逢故时青苔。”

本是怀着愉悦的心绪外出赏景,结果楼还没登上去,便在楼的附近看到了许多青苔。

而这青苔意味着这楼已经有许久无人来过了,仿佛是以元玉婉的口吻,在控诉自己受了长久的冷落与薄待。

“风停千里外,谁寄青簪来。”

她独自吹着清风,想起了曾经送她青簪的那个人,但夜风中,注定只有她自己,不会再有人寄什么青簪了。

“洗妆不退眉暖。”

女为悦己者容,即便再不需为谁上妆,但这般清淡素雅之下,我还是我。

“琴声悠悠笛声远。”

这句大意是琴声还在,但笛声却远去了。

唯独这句,让安瑾瑜捉摸不透。

安瑾瑜曾经学过两年笛子,但元玉婉并不会弹琴,他也从未在元玉婉面前吹过笛子。

此人八成像元玉婉,但最后一句,却让他觉得好似又不是元玉婉。

安瑾瑜突然感到有些心慌。

他早就在休妻的时候跟元玉婉说过,他会给她一笔钱,以后她带着孩子活不下去了,可以给他寄信。

只要他能飞黄腾达,钱的事儿不是问题,他可以保证她今后不会饿死街头。

但同时,他也有个要求不许她再露面,让她有多远滚多远,不要耽误他今后的仕途,更不许私下将他过去的事儿往外说,否则她的家人,包括他在外流放的父亲,他全都能找到并弄死。

甚至,他还会当夜将她找到,将她连同孩子一起弄死。

总之就是一句话只要她肯老实的消失,他会给她钱,她若不依,那便休怪他要她的命了。

故而,安瑾瑜在看到这首专门控诉他的词后,第一反应便是高声问道“敢问作者是哪位?”

这时,刚刚被他斥得抬不起头来的魏青可逮着了机会,连忙催促道“你管作者是谁呢!人家给你起头了,你倒是接啊!”

安瑾瑜极力让自己保持冷静,回道“这词里有典故,我须问清楚。”

李元清也想知道,顾相宜写的这是什么,安瑾瑜怎么会是这个反应?

李元清遂吩咐道“张公公,你去处理一下。”

张公公闻言,便来到顾相宜身畔,让顾相宜给出一定的回复。

顾相宜低声同张公公交涉两句,下一刻,张公公便高声回道“姑娘说了,典故并不重要,公子能悟出来其中的意思,所以还请公子在参悟之后,尽快接出下半句诗。”

这话落下之后,在场的其他宾客有些发懵了,他们其中有些人并不能听出来这其中的典故,譬如这青簪,它根本就不是一个有寓意的事物。

这时有人便开口道“敢问为什么要用青簪而不是锦书?”

“是啊,青簪是一种信物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