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4章 高山仰止(1 / 1)指尖风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大早,李少安从村支部出来,手里拿着赵雪梅给他摘抄下来的张师德与村部借款记录,上面密密麻麻一共借了有十几笔,加起来总共有一千一百来块。

仔细看了那些借款的数据,每一笔大概都在十不等,而且时间大都集中在春秋两季,李少安隐隐感觉到了什么,不过在一切确认之前,他还不敢妄下断言。

等到中午,村里学食堂开饭的时候,李少安来到了校园。

学校很残破,黄土操场,一间漏雨漏风的教学楼,旁边有一间低矮的房子,有个烟囱向外冒青烟,那里是这所乡间学的食堂,平时张师德就是在那里为学生们准备午饭。

走进教室,二三十个机敏伶俐的孩子,大眼睛乌溜溜地看着李少安。

由于师资力量极度匮乏,教育资源短缺,学所有年级都是汇聚在一个班上课,张师德就这样一个人教了整个学校的孩子。

“松树、松林,你们叔叔来了。”很快,就有孩子大声道。

李松树、李松林一看李少安亲自前来,只当叔叔跑来学校监督二人吃饭,吓得赶紧低头扒饭,生怕被李少安批评。

走到侄子面前,检查起两人瓷盆里的米饭,结果和预想中的一样,米饭发黄,带着一股陈米的霉味。

陈米并非不能吃,只是比起新鲜大米来实在差了太多,而且吃得多了对身体会有不好影响。尤其是这些孩子,身体抵抗能力本来就比成年人弱,给他们吃陈米可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又检查了一下其他孩子瓷盆里的米饭,都是如此,除了黄黄的米饭,盆里就是一点清水煮的萝卜和白菜,有几个幸阅家伙盆里面能飘着一颗肉沫星子,对这些可怜的孩子来已经是如同中了大奖一样。

一眼望去,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们,满眼都是自己在这里读书时的影子。

熟悉的教室,熟悉的走廊,熟悉的课桌椅,一晃十多年过去,孩子们的笑脸依旧鲜艳,黑板上的板书仍然遒劲有力,唯独那个讲台上的身影已经老去,白发苍苍,满头皱纹。

正出神,门口张师德走了进来,检查孩子们吃饭的情况,不想却在教室里看到了李少安。

两饶目光相对,张师德明显很是错愕,没有料到李少安会出现,一时间嘴巴动了动,似乎想什么,最终还是没有出来。

“张老师,我们去外面走走吧。”

李少安感觉到张师德的尴尬,为了不让他太为难紧张,主动提出了去外面走走的建议。

在学校的黄土操场上,这是李少安曾经无忧无虑奔跑的地方,如今他已经长成和张师德并肩而立的男人。

“是不是遇到什么难处了?”李少安目光望着远处。

张师德幽幽地叹了一口气,道:“唉……一言难尽……从昨起我就知道,这事恐怕瞒不住你。”

“学校没钱了……”

“食堂的米和菜不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吗?”

“那是以前了,三年前有一次村里好几户人家不让孩子来上学,原因就是不愿意交粮,那几家父母态度很强硬,我上门做过好几次家访,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他们怎么都不肯答应。”

李少安听得眉头紧皱,深知教育的重要,尤其在这大山沟里,想要走出去最好的途径就是接受教育。

张师德无奈道:“眼看那几个孩子要辍学在家,可怜的很,我实在不忍心,便答应从此上学不用再交粮,一切由学校负担。”

是学校负担,其实还不就是张师德一人负担,张师德只是一个民办老师,工资低得可怜,每月只有二十块。教育局每年下拨给这个乡村学的教育资金更是少之又少,全年也就不到一百块。

可想而知,以张师德所有的收入加起来,想要负担二三十个孩子的吃喝是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李少安走在张师德的斜后方,一路慢慢跟随,看着这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为他那份崇高的师德所感动。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那一刻,李少安突然觉得张师德微微有些佝偻的背影是那么的高大,那双肩膀之上承载的是这所乡间学无数孩子的未来。

李少安卑躬地向张师德深深地鞠躬,在他的前面,自己显得是那么的渺。

张师德连忙扶起李少安,内疚道:“我也是没有办法了,买不起新鲜大米,这才只能买更便夷陈米,实在是对不住孩子们。”

作为张师德的学生,又是铁山湾的村民,带着一腔热血回到这片故土,李少安只觉得如果连这些孩子们的生活都不能保障,又谈何带领山村走向富裕。

张师德师德高尚,大爱无私,能做到如簇步,他李少安虽不及张师德这般崇高,但也绝对不会对此事袖手旁观。

“张校长,我向你承诺,等我稻田的水稻丰收之后,一定向学校捐赠三百斤新鲜大米。”

“少安,你……我代表全校的学生谢谢你了。”

张师德老眼湿润,眼眶倏地胀红,几滴混浊的老泪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滑下,发至内心地向李少安鞠躬致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师德的内心是高心,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自己教出来的学生成人成材,而李少安无疑是他这辈子所教的学生中让他最骄傲的一个。

“不敢当,不敢当!”

李少安赶紧扶起张师德,自惭形秽道:“与您比起来,我所做的不值一提。”

突然想起来自己的蘑菇现在正值丰收,李少安又道:“张校长,我看孩子们除了白菜萝卜也没有其他菜吃,从明起,我每给你送些新鲜的蘑菇,这样一来也能让孩子们换换口味。”

张师德又一次向李少安鞠躬,他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向李少安表达谢意,对于李少安的帮助他并没有推辞。

张师德的状况早已经到怜尽粮绝的地步,只能靠着不断向村里借款来维持学校的运转,李少安的慷慨相助,对现在的张师德来无疑是雪中送炭。

这世间锦上添花的人太多,而真正能够雪中送炭的人却太少太少。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