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朝堂争锋(1 / 1)六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国朝会,在秦王宫主殿召开,与稷下学宫基本无二的设置,只不过采光差了许多,纵使是大白天,都需要点燃百烛台,才能确保内里明亮。

除却嬴渠梁位于君案首,其余臣子,分文武排两排案几,各坐于后,其余官职爵位不够的,都在文武大臣后面站着。

嬴渠梁早早到此,见百官齐至,立即出言:“诸位大臣,求贤令颁发至今,已尽全功。”

“依入秦士子之学识策论,本公决意授官任职,推行新政。长史,宣书。”

在这秦公大殿,嬴渠梁不再温和有礼,反而有了踞山猛虎之势,自称本公,气势之足,令秦国百官都眉心一紧,感觉今日这个大朝会,可能要有大变动。

公孙贾接令,出列在前,从怀里拿出一匹绢布摊开,如此重要之任令,当然不可能拿竹简来搞:“招贤纳士,国之大事。”

“历经三月,查勘考校,今对入秦士子任命:王寺,任栎阳令。田迫……等二十一人,任各县仙丞。”

“余下六十三位士子,经由大夫斟酌派赴国府各官署任职。”

“学者李道,劝阻齐王,放弃伐秦,且为秦国,寻得民生至宝,立不世之公,任秦国国师,主一国之政,协助国君,凝聚朝野,爵同卿。”

“士子卫鞅,撰写新政,劳苦功高,任秦国左庶长,主开府变法事宜,爵同卿。君书,毕。”

公孙贾念是念完了,可宣告出来的消息,却是如同重锤火花砸入水中,又好似平地一声炸雷轰鸣,在百官之中,引发了剧烈动荡!

“什么?!李道和卫鞅同时拜卿?!凭什么?!劝阻齐王算他有点能力,可这寻得至宝,是寻到了什么?!”

“国师?总领朝政?这……这李道当国师也就算了?总领朝纲,那不是大夫的……那大夫要怎么办?!”

“变法?变法都可以担任卿?这还没成功呢,成功后还不得给他裂土封侯?!”

无怪秦国百官如此地动山崩一般的震惊,从周天子贯彻分封制开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子平民的体系,已经延续了好几百年,过于的深入人心。

诸侯,那就是嬴渠梁现在的位置,整个秦国,唯独一位。

再往下,就是卿,亚卿有几位,暂且不论,目前不算最新的李道卫鞅,也就只有自愿让位的嬴虔和官爵为大夫的甘龙,拥有卿的爵位!

这一下就多封了两位卿,毫无疑问就是直接压在了他们头!百官之中,若是日后无不世奇功,再也无人,可以再获得卿之位。

而且许多文臣,都是以甘龙为首,因为甘龙之前,就是总领秦国之政,现在这个权利,却被直接调给了李道,不少文臣,都是头皮发麻,愈发看不懂局面。

中大夫杜挚最先站起来,想要为老师甘龙说些什么,却迎来嬴渠梁冷漠的目光,被嬴渠梁一慑,杜挚心中一冷,有些说不出话来。

“宣,国师与左庶长。”嬴渠梁一眼镇压杜挚,这才低声道了一句,随后就有内侍通传,李道和卫鞅联袂而来,步入朝殿。

同时也有另外的内侍,紧急搬了两张小案,就这么放在文武两列的中间,而且比谁都要靠前!加了两张坐垫,李道左,卫鞅右,分别落座。

看到如此座位安排,不少人都已经瞪大了眼,唯有武将之首的嬴虔,一脸淡然,似乎早知如此,昨夜嬴渠梁和嬴虔兄弟彻夜谈心,已然谈妥。

嬴渠梁见局面已经按照他预想的打开,当下为了避免某些臣子意见,直接开口:“今日本公召开朝会,不论其它。”

“只议国师、左庶长的变法强秦一事,变法,需秦国下同心,先请左庶长道明主张,君臣共议以决之。”

嬴渠梁如此强硬的手段压下,纵使百官都有不少话憋在心底,想要开口抗议或者表示不服,都只能被迫忍着,得等卫鞅先行开口。

卫鞅暗赞一句嬴渠梁在朝野的威严,先行左右作揖:“列位大臣,卫鞅变法强秦,大纲有四。”

“奖励农耕以富国;激赏军功而强兵;统一治权以理政;移风易俗以正民;四纲之下,各有法令,由此强秦。”

“哼!”早就有话想说的杜挚,刚刚被强行镇压下去,但既然嬴渠梁都说了,变法一事,需要百官共议,那他可就不客气直接出言嘲讽:“卫……先生,这可不行!”

“秦国,一向就是实施穆公祖制,这好好的秦国,可没有人想变!法古无过,循礼无邪!”杜挚可谓极度不满,原本他为中大夫,极有可能晋升卿爵位。

可现在多了李道和卫鞅,一下就将他的机会给掐灭,他岂能甘心?原本还想直呼卫鞅之名,但回想起嬴渠梁刚刚的眼神,杜挚又不乐意承认这个左庶长,只能随便称呼一句先生。

在杜挚的率先发难下,不少文臣都跟在后面齐呼:“中大夫说的对!”

“没有人想变!昔年霸业,不就是靠的穆公之制?”

“为什么要变?!就要穆公祖制!”

“呵。”李道听了后,笑着摇头,眼眸一闪,记下了杜挚这么一位人物,看来不止孟西白三族,这甘龙和杜挚的秦国势力,也得注意起来。

而且这帮人,给李道一些孟夫子的既视感,都和孟夫子一样主张法古,真令人不明,他们是怎么和儒家尿到一个壶里去的。

“嗯?!”杜挚一直死死盯着李道和卫鞅的方向,见李道似不屑轻笑,当即泛怒:“先生这是何意?我杜挚难道有哪点说错了吗?!”

“当然。”李道很是果断的予以肯定,让杜挚当即一滞,这当面指责,让杜挚如同吔了那啥一般,面色难看。

李道随意以手覆案,食指指尖轻点案几,颇有旋律的进行反驳:“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不法夏,历五百余年,周天子更是开创分封,沿袭至今,一昧法古,其悲可鉴,因时制礼,才有其未来!”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