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9章大论于内阁(1 / 1)尘埃之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明庶吉士新”查找最新章节!

杨廷和一声轻笑后,问沈秋道:“我大明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自给自足完全足够。

自太祖开国,近二百年海禁,大明太平一日过一日。我百姓无西洋人的这些器物也过的好好啊。”

沈秋感觉到了深深的无力感,别说是杨廷和三人,就是让沈秋自己换个角度想想,都能用一大堆话,将自己驳倒。

沈秋轻叹一声,算是无言以对了,自己在心中盘算了一圈,确实没有那种能让他们一锤定音的理由。

不得不说,东方没有走上殖民扩张,真的是这个民族的命啊。

中华文明的根里,种着一样精神,被一代代的人,用自己的行为滋养与维护着。然后通过各种经典著作的文字传习,也通过祖祖辈辈的口口相传,传递给这个文明里的下一代,让这种精神生生不息,世世繁衍。

那是周易里的两句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我们文明崇尚的是,想要什么就自己去争取,去努力,通过合法途径得来的,你会受到世人的尊敬。

而西方的殖民主义,他们还采用动物社会的原始手段。看见自己想要的就抢,不给就杀人放火。反正结果要么是你死,要么是我亡。

只要你能抢的过,你就是英雄。

试想,两个文明这种不同的价值观,会造成两个民族的什么结果。

现实社会是,殖民主义的恶之花,大开特开。

沈秋这一沉默,再加上那一副大失所望的表情,让杨廷和三人都是一脸茫然无措。

他们本无意折辱沈秋,怎么都没有想到,他们都没有说什么过分的话,沈秋居然就成了这副模样。

沈秋如今有一种,看着这艘大船,正慢慢的进水,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感觉。好在沈秋知道最后的结果是这个民族涅槃重生。所以才能保持最后的希望之火不灭。

费宏看了看蒋冕、杨廷和,又看了看沈秋,最后对沈秋说道:“沈秋你一个年轻人,怎么这么一副表情?”

就连杨廷和也出声道:“沈秋这不像是你的风格啊?”

沈秋露出一抹轻笑,然后起身拱手一礼道:“谢几位大人关心,沈某无事,就是觉得有点落寞。唉,几位大人,沈某还有点事,先行告退了。”

说完沈秋也不等三人同意,径直就转身离开。

面子上最不好看的便是杨廷和,沈秋他一直很欣赏,今日沈秋能来,他其实即意外,又很高兴。

只是没有想到沈秋今日这么不堪一击,远远没有上次晚宴时候的唇舌大战那么激烈。然而沈秋的反应,却大的多,失落的多。

就在沈秋走出两步之时,杨廷和出声叫住沈秋道:“你总要给我们一个信服的理由,否则我们拿什么说服满朝文武。”

沈秋也不知道是被杨廷和的话叫住了,还是被自己心底的那点不甘征服了。

转身拱手对杨廷和三人一礼后说道:“既然如此,那沈某就实话实说了。不过还请大人,赐予文房四宝。”

费宏一听,立马吩咐门外文吏,搬来文房四宝。

沈秋也不在意几位阁老,年高位尊的事情了,直接在房间里手口并用的说了起来。

“三位大人恕沈某直言。今日人人皆以为我大明天下承平,举世无双。殊不知,今日天下,乃是千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也。

西洋百国,皆勠力同心,奋发而起。而我大明如浑浑噩噩之睡狮。

不察周遭百国之变,不看西洋科学技术之盛,不知西洋制度人文之先进,不懂西洋诸国万民之精神性格。

我大明上下,求天理、讲仁义。而彼西洋,重实际,讲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沈秋的情绪,一下子进入了激情澎湃的状态。胸中滔滔之词,如江河流水,源源不断宣泄而出,将自己心中所思所想,用语言稍加整理就说了出来。

也不管这些话,三人能不能接受的了,反正宣泄就好了。

门外值班的文吏,被这一幕震惊的无以复加。堂堂内阁里,何曾有过这种现象。

当然,一墙之隔的文吏也被沈秋话里的内容给震惊了。

面对面的讲话与交谈,有一种文字无法比拟的优势。用一个成语来说叫做神情并茂,这也是后世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非常注重演讲原因。

演讲拥有非常强的渲染力与感染里,能将听的人拉入演讲者想要表述的事情里。

而观众也能从演讲者的状态,感觉到他说的话是真是假,这靠的是他们的直觉。

杨廷和等人,从初时的漫不经心,到现在的脸色凝重。显然沈秋说的话,已经引起了他们的深思。

虽然他们不清楚西洋人,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但是沈秋的话里,明显表露出西洋已经超越了大明的这么一个意思。

作为执大明牛耳的内阁辅臣,大明这艘巨舰走向何方,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他们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大明会落后于人,而且还是大明不齿的西洋蛮夷。

等到沈秋慷慨陈词完毕,蒋冕第一个出声责问。

“胡说八道,西洋蛮邦,红毛小儿。有哪一点比的上我大明?”

沈秋也不在客气,管你什么阁老不阁老的,直接就是怼过去。

“西洋胜大明者,不可凡数也。仅今日一点,西洋诸国知天下有大国、有强国,故而皆殚精竭虑,小心谨慎,以求强,求存。

而我大明呢?竟不知天下有几国,不知天下各国之变化,只知道守着百多年前三宝太监留下的记录,猜度列国。

殊不知,百余年何其漫长,岁月悠悠,几国兴来几国亡。百年时光,西洋有多少大变。

兵法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西洋列国知我大明,而我大明不知列国……”

沈秋如此熊熊烈言,大辩滔滔,怎能让蒋冕不怒气上涌?

内阁三人,特别是蒋冕,脸色已经明显开始变得不好看了,明显是在发作的边缘。

“一派胡言,世人皆不知,你沈秋又从何而知?危言耸听,西洋诸国如此厉害,那葡萄牙人是怎么在屯门失败的?”

杨廷和实在不想再听这两个人吵来吵去,直接粗暴打断道:“好了,别吵了。”

首辅终究是首辅,一发怒沈秋不用多言,自然立马消停。而蒋冕也悻悻然的住口不语。

房间里顿时安静下来,就连门口的文吏也被弄的赶忙站回自己位置。

片刻后,杨廷和再次向沈秋问道:“你说的那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什么意思,和我好好说一说。”

沈秋心中即将熄灭的火苗,总算迎来了亮光。

沈秋那年岁不大的脸上,居然浮现了本该是在对面三位老头脸上才该有的欣慰神情。

这一幕,不能说不滑稽。

好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在后世已经是普及性的思想。

沈秋当然没有很系统的讲解,毕竟你和他们说,人是从动物进化过来的,这太超前的思想,要是没有日心说等理论的铺垫,那引起的轰动将空前绝后。

当然这是沈秋的认为,实际上很多事情讲究的是水到渠成。现在的沈秋若是说出人是由猿人进化来的,那么实际上这个世界的人,只会将他当成疯子。

不过,物竞天择的生存理论,却是让杨廷和等人深受震撼。虽然道理他们懂,但是这么明晃晃的将这些话,摆在台面上,确为第一遭。

沈秋本意并不是把这套理论套在个人身上。他想把这个套在国家上,但是发现要让大明感受到危机感,实在太难了。

沈秋与杨廷和的交流还在继续,费宏、蒋冕也在耐心听着……

许久之后,沈秋离开了内阁。

杨廷和告诉沈秋,让内阁商量一下这事,要是出结果了会告诉他。

虽然探讨了很多,但是内阁会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他并不知道。

即将走出承天门的沈秋,回头凝视了内阁的方向。良久,沈秋心中释然了,今日做了努力,其它的就听天由命吧。

已没有心情做其他事情,沈秋径直的就回家去了。人要是感觉到深深的无力感,那就会倍加想念亲人,在他们身边会有一种踏实感。

沈秋不知道的是,他离开之后的内阁。三位内阁辅臣,在里面聊了好久好久,具体聊了什么,除了他们三人,怕是也就只有门口的文吏能听到一些。

接下来的几天,一切恢复如常,老刘在按沈秋要求,去和赵启德交代了张村基地建设方案之后,又回归了自己的工作。

徐凤仪如一阵风一样,像来的时候悄然消失。至于他弟弟还是那样,一半时间停留在醉仙楼等处,还剩一半的时间,只有他的亲随知道。

锦衣卫对于鞑靼人的后续事件,有没有进行追踪,沈秋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北方草原虽然千百年来,一直是为祸中原的罪魁祸首。

可是在将来,他们对这个民族的威胁,将被来自沿海的威胁取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沈秋觉得自己都快忘了葡萄牙人的事。

直到有一天李芳匆匆的跑到沈府找到沈秋。

沈秋虽然人在书房里,但实际上是在睡觉。所以当李芳跑进书房,他才知道这事。

看着李芳满头大汗,气喘嘘嘘的样子,沈秋一头的问号:“李公公,你这是怎么了?”

李芳都顾不得将气理顺,忙不迭的伸手拉住沈秋就往外拖。边走边说道:“沈大人,赶紧,赶紧随我进宫,皇上急召。”

“急召?”

“哎呦,沈大人你就别问了,赶紧吧。咱们可不能耽搁太多时间,皇上现在火气很大。”

既然如此,沈秋哪里还敢说什么,匆匆对跑出来的林安安说了句:“我进宫一趟。”就被李芳拉着跑到门外了。

好家伙,看来是真急啊,这次可是连马车都没有,直接就是几匹马在门外等候。

二话不说,翻身上马,就朝着宫里疾驰而去。一路上沿街百姓都看见了马上的太监,还有随行的锦衣卫。都知道是宫里办事,远远看见就躲得远远。

只有在大明门外下了马,沈秋随着李芳进宫的时候,才有机会聊了几句。

或许是因为已经进了承天门,李芳不用担心沈秋将消息泄露出去,才小心的对沈秋说出了,嘉靖急召的原因。

内阁大学士,袁宗皋病故。

“什么?”

沈秋当即愣在了奉天殿外的大广场上。

李芳赶忙拉着沈秋继续赶路道:“现在知道皇上为什么急召你了吧!”

这个时候,沈秋才恍然醒悟过来。为什么自己看明史,没能记住有袁宗皋这么一个人。

而他又在这个现实大明嘉靖初年,这么牛哄哄的。原来是因为,袁宗皋连正德十六年都没能撑过去。

早要知道嘉靖在位四十四年,而袁宗皋竟然只有不到半年时间。即便他再显赫又能怎么样?

终是昙花一现,长空一惊鸿。

沈秋随着李芳来到谨身殿外的时候,被这里的安静所震惊。

安静,太安静了。

就连平日与嘉靖寸步不离的黄锦,此刻都一脸悲呛的站在大殿门外。门外面还有一两位沈秋不认识的年轻人,他们穿的衣服也都各是不同。

李芳见状,本想进入大殿通报。不过被黄锦一个眼神就给制止住。

“可……”

李芳本想开口说,沈秋是皇上急召过来的,无奈黄锦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好在嘉靖已然听到了外面的动静,悄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之后,朝着门口喊到:“让他们进来吧。”

沈秋本来是要立马进入,但是李芳用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将沈秋挡了下来。

待到前面那位少年进入之后,李芳才悄悄告诉沈秋。前面那位少年,是嘉靖乳母的儿子,同样也是从小玩到大的玩伴。

沈秋马上知道这人是谁了陆炳。那可是嘉靖中期以后得显赫人物啊。是明朝史上唯一一位三公加三孤的大臣。

不过,这陆炳如今应该才十二三岁啊,怎么看起来像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了。

没办法,基因不同,陆炳就是这种大块头基因,除了还有点娃娃脸之外,看起来已经就是十五六岁的少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