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至理名言,调教反派(1 / 1)月色迷人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涟师姐!”

看到是清涟抢占先机,第一个提问,很多人心中对她萌生抢占先机的不满瞬间荡然无存。

作为山海教中,众弟子的二师姐。

没人会对清涟的实力和资质产生质疑,不满她第一个提问。

甚至,有追求者为清涟第一个开口而感到高兴。

二师姐不愧是二师姐,做什么都能引人目光,成为第一个。

“问。”

楚留仙老神在在的开口,目光落到清涟身上。

此刻的清涟一袭白色衣裙,仙肌玉骨,黛眉远山,明眸如月,风华绝代,引人迷醉。特别是那一双美眸中异彩连连,显得很生动,像是会说话一般。

她徐徐开口问道。

“大师兄,我前些日子受佛门佛子相邀,前往佛门圣地小西天聆听佛法,试图规劝我放下屠刀立,立地成佛。”

“在聆听过程中,我得知这世间中人,乃至佛门众教徒人人皆念菩萨庇佑,念菩萨的好。可是我却见那菩萨手中和那些人一样,也都挂着一串佛珠。”

清涟一脸疑惑,问道:“大师兄,你说菩萨念的是谁?谁又能让菩萨庇佑?”

询问佛法……

菩萨手中也有一串念珠,是念谁的好,求谁庇佑?

这个问题听起来有些玄奥了。

答案你得问菩萨本人才知道吧。

楚留仙一时间还真回答不上来,不知道菩萨念的是谁,又是求谁在庇佑。

满场寂静。

所有人都在等待楚留仙的回答,心中同样疑惑丛生。

平时没怎么注意,现在回想起来,菩萨手中确实也有一串念珠。

那么菩萨是在求谁庇佑?

当众人静心聆听,等待楚留仙回答,甚至认为楚留仙不会回答关于佛法的问题时,楚留仙的声音缓缓响起。

“她也念菩萨,也求菩萨庇佑。”

清涟闻言不解。

众人也是云里雾里。

“她就是菩萨,为何也念菩萨?”

清涟追问道。

“因为她知道,求佛不如求己。”

楚留仙慢条斯理的回答道,声音无比空灵飘渺。

“佛门真经不在西天,不在路途,而是自在心中,在于自我。”

听到楚留仙的回答,清涟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状,尔后茅塞顿开,喃喃自语道。

“原来菩萨是在求己,知道求佛不如求己,求人不如求己。”

楚留仙淡淡点头。

不少先前和清涟同样心存疑惑的弟子,这一刻也都逐一恍然。

“求佛不如求己,佛由心生,信仰也由心生。”

“想不到,大师兄竟对佛法的领悟也是如此透彻,真是不简单哪。”

几位长老深思楚留仙的回答,也都有了不同的领悟。

“多谢大师兄解惑。”

清涟轻声感激,总算明白了这份困扰已久疑惑。

“嗯。”

楚留仙淡淡点了点头,目视清涟坐下,扫视一众弟子。

“谁还有疑惑?”

“大师兄,弟子也有一惑。”

一位年轻核心弟子起身。

“问。”

楚留仙开口。

那名弟子问道:“弟子自小便耳濡目染,一直受教正邪不两立的理念。但弟子愚钝,不懂究竟何为正,何为邪。”

“难道只要是我们魔教中人就都为邪?凡属正道宗门子弟就都为正?”

此话一出,引得众多弟子诧异。

在被外界称为魔教的山海教中谈论正邪,还是如此明目张胆的询问大师兄,此事怕是不太合场合。

这是要让大师兄说自己等人有多邪恶吗?

气氛变得一阵紧张。

有人偷偷拉了拉那名提问弟子的衣袖,示意对方赶紧坐下,这等敏感问题就不该请教大师兄。

但出乎预料,楚留仙开口了。

“正邪二字,原本难分。”

楚留仙声音洪亮,不假思索的一字一句道。

“若正派弟子心术不正,便是邪徒。若邪派中人一心向善,便是君子。”

简短的几句话,令那名弟子陷入沉思之中。

周围有的弟子恍然大悟,有的继续疑惑,也有的满面惊异,想不到楚留仙是这样区分正邪的。

想从中挑刺,但却挑不出刺。

“弟子明白了,多谢大师兄解答。”

那名弟子感激了一声,就此落座。

“弟子也有一惑,恳请大师兄解答。”

第三位弟子起身。

“大师兄刚刚所言,无论身处正派还是邪派。只要一心向善就是为君子,身为正道。那不知所谓的善究竟是什么,是否正如佛道儒三家所言,善有善报,能引来福源?恶有恶报,会受上天报应?这一直是困扰弟子多年的心结,迟迟未曾参透。”

怎么又是善不善的问题……

这明显就是一道送分题啊。

自己前世看受过《太上感应篇》的熏陶,其中的诸多至理名言,那可都是记得清清楚楚。

正好。

今日好好调教调教你们这般小反派们。

别整天只知道打打杀杀,到处兴风作浪。

笃定主意,楚留仙铮铮有声道:“所谓善恶,不外乎一句话形容。”

“弟子愿洗耳恭听。”

那名弟子神色诚恳。

楚留仙淡淡开口:“福祸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行。”

十六字真言一出,引得不少人喃喃自语,默念这十六字。

这十六字的意思很明了,将善与恶诠释到了极致。

大家都是资质不差的人,稍微一想,就明白这其中的意思。

解释起来,福祸无门,唯人自召,说的就是所谓的祸福不是由上天赐予的,是人们自己招来的。地狱阎罗本不愿你下地狱,奈何有人偏要作恶多端,自个往地狱里闯。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说的是影子甩得掉么?甩不掉。人死了金银财富,名望地位全部可以甩得掉,统统成粪土,唯有善恶之报是如影随形一样,走到哪跟到哪,永远不会分离。

这十六字总结起来,阐述的就是如果一个人能够修善积德,这个人就一定会发福,福报自然会出现。

若一个人造作行不善,纵使家世多么显赫富贵,也必定会遭到报应。

所以我们要惜福,多种福德。

那名弟子似乎有所明悟,沉默了片刻,好奇的问道:“那所谓的正道人士们,具体是如何修善积德,怀揣怎样的心境去修善积德呢?”

“积德累功,慈心于物。”

楚留仙从容不迫,直接丢出《太上感应篇》里的这句名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