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龘的生活,一如往常。
虽然多了个大隋国师的身份,但他才懒得朝议政,也没兴趣指手画脚。
杨广有什么拿不定的注意,找来相命馆之时,他才稍微指点几句。
他就窝在相命馆里,继续当他的相命先生。
偶尔无聊时,让少年李淳风顶顶班,然后消失了身影,云游四方。
李淳风也的确在《相术》有优异的天赋,在黎龘指点之下,如今也能勉强独自扛起相命馆的营生。
而大隋朝的江山,也日新月异。
大隋开凿运河的工程早已进行多时,但一直进行缓慢。
而后,白象大妖出马,不消几日,便将大运河的主次干道都给彻底疏通了。
而后的工程,虽也说要些人力,但所需有限,万万是不会再造成劳民伤财了。
突厥和高句丽等地,一直都是杨广的心病,从他屡次帅军攻打就能看出。
突厥虽然被杨广打怕了,但一直还在积蓄力量,以图恢复之后,再侵犯大隋国土。
而高句丽更是一块极其难啃的骨头,向狼一样环伺在大隋身侧,随时准备着在大隋身撕下一大块肉来。
杨广已亲自率军征伐过高句丽一次了,却以大败而告终,几度引发了民众的不满。
彼时,杨广正在准备第二次出征。
在历史,杨广出征高句丽一共三次,皆以失败而告终。
若妖族援助没来,可以预见的是杨广此番还是失败。
牛魔王等人既然到来了,自然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牛魔王便主动请缨,只身前往高句丽。
青狮大妖也请求出战突厥,杨广欣然应允。
于是,一日之内,突厥和高句丽的大军皆被平定。
在黎龘的特意叮嘱之下,两大妖下手拿捏得很稳,并未滥杀,没造成什么过大的杀孽。
毕竟,他们面对的都是凡人军队。
他们要是敢乱来,黎龘反手就灭了他们,挫骨扬灰。
要知道,黎龘可是最为正统的人皇!
而当大隋的大军赶到突厥和高句丽时,惊呆了。
他们的敌人,要么陷入了昏迷,要么就是浑身瘫软……难以形成任何抵抗之力,两国的大军早已没了抵抗之力。
只花了几日,大隋的军马便将突厥和高句丽给占领了。
而后,就是水磨的功夫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地终将完美的变成大隋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在大隋国境之内作乱的各路叛军、反王见此,心胆俱寒,瑟瑟发抖。
有极少数势力,还没等大隋军队压近,便纷纷归降了。
又是让御驾亲征的杨广大喜于色。
其余负隅顽抗者,几番逃窜之后,汇合在了一起,想要整合势力,还欲挣扎。
这反而正合杨广心意,正好可以一网打尽。
在大妖们的帮助下,打碎大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将这群乌合之众给拿下了。
普通士兵,统统俘虏,或归降,或遣散回家。
为首作乱者,或兵败身亡,或被擒入狱。
其中,李渊一支,不愧为历史开创了大唐盛世之徒,在围剿中顽强生存了下来。
虽然,黎龘特意叮嘱过,不可将其赶尽杀绝,要留一线生机,但这伙人在随军大军来临时,早已从一众叛军中溜了。
而后,大隋军队继续围剿。
而李渊也竭尽所能,苦苦支撑着。
可还是被隋军狠狠压制着,不断退却、收缩。
短短几个月的时光,大隋朝外征内剿,领土扩张了数百万里,臣民和士卒都得到了大量的扩充,国力暴涨。
隋炀帝的声望,经历了这一系列的事件,也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受到民众拥戴。
另一方面,苦力支撑的李渊,也终于等来了他的援军。
兵败之际,仙神天降!
先有道家一脉,以天庭为首的势力,派杨戬、哪吒等在封神时代的仙兵仙将入太原;
后有佛门一脉,派佛门四大金刚、十八罗汉等前来相助。
岌岌可危的李渊一支,终于是稳住了守势,逐渐巩固了自家疆域。
终于有了和隋军一战之力。
甚至,随着时日渐长,还接连数次打退了大隋大军的进攻。
而后,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
隋、唐两大皇朝,自此开始了旷日时久的对峙,征伐不断。
可以预见的是,自商周之后,一场或许更盛于当年封神一战的浩劫,将重临大地。
作为始作俑者的黎龘,稳居幕后,不动声色的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只是,紧紧目前这点程度,还不够!
如今下场的,都还只是些小虾米,顶多算是小打小闹。
黎龘要的,远远不止如此!
当年封神一战,截教人多势众,可却被各方算计,偌大的截教就这么被硬生生给打散了,几乎被屠戮殆尽。
搞得通天自闭,残存门人苟且偷生。
那是何等残。
没错!
黎龘身为截教门人、殷商后裔,此番正是要借着人间皇朝乱世之争,为截教、为殷商报当年封神之仇。
将一众阐教金仙、佛门佛陀菩萨,一网打尽。
当年下场之人,黎龘要他们一个不落,皆尽入局,大家再做过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