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傅、杨少傅...”。
王直喘着粗气,在远处叫着。
等走到近处后发现其他两位大学士也在这里,于是王直一一对他们行礼拜见。
杨荣点点头,捻了捻胡子:“王学士所来何事?”。
王直道:“杨少傅,王直深感自身能力不及于于谦,特来向少傅请辞此事”。
杨士奇道。
“王学士,近来倭患日益严重,这正是拯救黎明百姓之时,你怎能如此?”。
杨溥也道:“杨尚书说的没错,以杨尚书的眼光也认为你在闽浙地区有所建树”。
王直道:“关于兵事,直不及于谦,恳请三位扬大人推举于谦”。
这时候杨士奇摇摇头。
“于谦陛下另有重用,准备委派他到九边主持军务和开市事宜,所以于谦就不要想了,你就在闽浙好好做事,我相信你的能力”。
其他两位也点点头。
“你的能力足堪大任,你在永乐时期就入阁预机务,你的能力至少比其他官员要好的多,而且你也在翰林院坐了这么久”。
“也该出来主持一方政务了”。
杨士奇道:“而且刚刚陛下说了两点,还有三点并没有说,至于具体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不过我认为,你做好陛下所说的前两点”。
“那么陛下也会将第三点告诉你,将来的时候,又是一场君臣相得的佳话呀,这岂不美哉?”。
三杨最终把王直劝慰走了。
这时候杨士奇道:“陛下虽为九岁,但已有圣君之像,我们能够辅佐大明四代明君这是我们的福分”。
其他两人点头称是。
....
宣德十年三月春暖花开阳光明媚。
此时正是踏青的好时节。
京城郊外,朱祁镇跟孙太后带着后宫家眷及功勋家眷在京城郊外踏青。
踏青的地方,朱祁镇已经派锦衣卫严密的搜查并严密的防卫了起来。
因为这也算是皇家跟功勋们亲密交流的象征,从而说明皇家跟功勋是一体的。
当然在京城的大多是靖难功臣,至于洪武时期的功臣大部分则是在南京。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武人还是有一定资本的。
宫女太监们在这郊外搭好了华丽的棚子,让这些女眷们有说话的地方。
此时太妃跟先帝的其他妃子们正在说话,至于太妃胡善祥的儿子朱祁钰正在跟一群小太监玩耍。
朱祁镇身后跟着英国公张辅,他身边还有他的嫡长子张忠和庶长子张懋。
至于他的妻妾和女儿则陪着自己的母后孙太后。
成国公之后朱仪还未袭爵。
至于成阳侯,泰宁侯,武安侯,保定侯,同安侯,镇远侯等一起随侍朱祁镇身边。
对于靖难功臣而言,紧靠皇帝才是正理,毕竟他们已经位列人臣,不用像文官那样科举考试,进过层层选拔才能进入层。
功臣们本来就是跟皇家休戚与共的。
现在朱祁镇所需要做的就是拉拢他们。
孙太后在远处看着自己的皇儿,内心中非常的满意,自己的皇儿九岁之前,口不能言,自从那一天一鸣惊人之后,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了。
现在自己的皇儿已经有了太宗宣宗的明主之像,这怎么能让自己这个当娘的感到不高兴?
他对于自己这个儿子很欣慰,也很自豪,而且她也听说了自己的儿子处理的政务,基本挑不出什么问题。
其中有些问题,还有自己独断的见解,而且能够超出三位阁老的想象。
大明的未来,就在自己这个儿子身了,自己的富贵也在自己这个儿子身了。
至于太妃胡善祥,看着朱祁镇的时候,脸很阴沉,曾几何时,自己的儿子也有机会问鼎皇位。
但那一天的时候,自己不管怎么推自己的儿子,就是不争气,一直躲在自己的身边。
而且结合朱祁镇最近的所作所为,根本不想是一个九岁的孩子,自己的儿子也差不多是九岁,也就是比朱祁镇小几个月。
自己的儿子还在跟太监玩耍,现在胡善祥简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如果哪一天自己的儿子抢到了皇位,那么太后这个称谓就是自己的,那么自己的儿子就是大明帝国的皇帝,而不是什么郕王。
现在胡善祥对于朱祁镇感到深深的忌惮....。
————————————————
PS:求大家支持一下,求鲜花,求收藏啊,谢谢大家了....。